甜蜜成为绝望的代名词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老于)

去年《甜蜜的十六岁》就参加了戛纳电影节,今年5月16日才开始在美国市场放映。著名的电影网站“烂西红柿”居然给了它最高评价,无一恶评。只是这电影越看越沉重,远非美国电影市场喜欢的大团圆结局。

英国电影素有关照现实的倾向,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英国纪录片现实主义和干预社会的传统。在欧美电影界,工人阶级出现在英国电影里的频率似乎是最高的,近年也有不少佳作出现,例如《光猪六壮士》、《我的名字是乔》、《比利·艾里奥特》等等。这些片子内容不同,讲述方式或幽默,或温馨,甚至带有超现实意味,但背后的调子总是沉的,因为失业、低收入总是或隐或显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在这些电影里,《甜蜜的十六岁》是最苦涩的。美国电影《8英里》中,艾米纳姆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黑人RAP歌手,实现梦想,完成个人成长中重要的一步。但《甜蜜的十六岁》里的林姆只能往更黑暗的深处走。

甜蜜成为绝望的代名词0

电影《甜蜜的十六岁》海报  

到今年5月21日费里尼去世10周年,再看他的经典之作《大路》,由于已经知道情节,就越发能清楚看到一条向下的线,所有主人公的命运都沿着它往更坏的地方发展。导演不予干预,观众也无能为力,只是现在这样的电影越来越少,没有太多人敢拿观众的心情做实验。《大路》里,杰尔索米娜对藏巴诺说:“我要走了,就只剩你一个人了。”而她自己其实不过是没有任何能力,脑子有问题的姑娘。费里尼应该深深知道让一个没有能力超额付出却没有回报是最让观众感动和难受的。肯·洛区做了同样的事情,他让一个还不满16岁的孩子承担了生活的全部责任。

林姆想挣钱,好让母亲出狱后有地方住,他偷母亲男朋友的毒品卖,后来给更大的卖家干活。为了这个目的,他挨打、打人、伤害最好的朋友,还愿意去杀人。最后,母亲出狱回到了男朋友身边,林姆连曾经有的东西也失去了,包括自己的灵魂。他的父亲没有出现在电影里,他只能迅速成长为家庭负责。他离开了学校但找不到工作,3个月内就必须弄到一笔钱,卖毒品成了他惟一能走的路。惟独隔着窗户看姑娘时,他才像一个16岁的孩子。苏格兰阴冷潮湿的天气更加重影片暗淡的调子,很少出现的红色只意味着流血和危险。

1998年在《我的名字是乔》里,肯·洛区已经关注了在格拉斯哥、爱丁堡这些苏格兰城市中的毒品问题。去年他又回到格拉斯哥的“穷街陋巷”拍摄了这部被称为个人最佳作品的《甜蜜的十六岁》。他不是第一次使用非职业演员,扮演林姆的马丁·康姆斯顿是位17岁的职业足球运动员,他完整表现了林姆从充满希望到绝望的过程。他说:“很多人都以为我就是林姆,但根本不是这样的。我们不是同一类人。我是在故事发生地格林诺克出生和长大,我总是能得到为我提供的各种东西。”但他也承认曾跟一帮人混过,为了让自己更受欢迎。《甜蜜的十六岁》改变了他的生活,马丁从职业足球运动员转入演员行业。尽管肯·洛区为英国电影赢得了声誉,但他还是处在一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境地,他也不生气,只是说英国电影可选择的范围太窄了。肯·洛区被人们称为“现实主义”导演,有记者问他对这样的头衔有什么感受,他说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样的称呼不影响他做工作,不过他肯定自己不是一个“非现实主义”导演。另外,肯·洛区曾经参与拍摄《11′09″01-9月11日》这部有名的集锦电影。

林姆不满16岁,却承担了生活的全部责任  

上一篇: 青涩变成粉红
下一篇: 新地心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