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亚洲上空的烟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海尘)

话题:亚洲上空的烟0

整个亚洲大陆都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在烧煤,烧木柴,烧庄稼秸杆,任何城市也不可能成为孤岛。粉尘和悬浮物所到之处,甚至在1000多公里的海面上都能感受到影响。1998年,美国大气学家Ram首次报告在孟买周围的浓重烟雾后,科学家渐渐认识到,这些看起来似乎永远不会变得稀薄的烟雾云团,经常出现在从印度到我国沿海的成千上万公里的大片区域,侵害着生活在其中的几亿人口的健康。力量之大,甚至影响到印度人赖以生存的季风。

Ram和他的同事意识到亚洲的污染更普遍的以烟雾的方式存在后,他们改造了气象卫星的探测波段,结果发现3000多米厚的由硫化物、煤烟和有机物混合的烟雾层几乎覆盖了几乎整个印度、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和我国的工业密集区域。在印度,研究者发现那里的大气透光率降低了10%,足以使印度的作物产量下降3%~10%;印度有23个百万人口级的大城市,没有一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大气标准,家庭燃煤的污染每年都要造成50万的未成年人死亡。我国没有那样严重,但北京的空气悬浮物浓度仍是洛杉矶的5倍。

亚洲在复制欧洲和美洲19世纪和20世纪处的工业化模式。1999年我国的燃煤量已经比美国多一半,到2010年将是美国的两倍。每年春天风沙从西北部吹来,一路上夹带了越来越多的工业污染物。亚洲地区农业的烧荒和燃烧植物秸杆传统也加剧了空气悬浮物的浓度。

围绕这一大范围烟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气候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设,假设之一是,烟雾减少光照,使印度洋变冷,从而降低向大陆的输水,造成印度的降雨减少。假设之二是,烟雾的颗粒微小,一直处于吸水状态,这样空气里的水份被悬浮物吸收,难以聚集成大水滴形成降水,这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大雾天气的成因。假设之三,地表的水分就这样被悬浮物质吸走,在海上,海水里的盐份促进悬浮颗粒聚集,形成降雨。最终,本来是海洋通过降雨向大陆输送水份,再通过河流,回收这些水;现在则变成了大陆向外单向输水。这只是一些基本的假设,拥有更多变量的计算机模型显示烟雾正在印度东部和南部造成洪水,同时使北部和西部干旱。

在东南亚,自从上世纪50年代,每10年阳光的辐射强度降低2%到3%。这足以改变已经运行了千万年的风暴路线,在南方产生暴雨,同时影响到我国北部,造成干旱。科学家甚至怀疑亚洲烟幕冷却了遥远的太平洋另一端的海面,造成更大范围的影响。不过,不管怎么说,与温室气体和全球变暖等棘手的环境问题相比,亚洲的烟幕还算不上“绝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