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版图

作者:李伟

中东:中国石油利益的核心

据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应红介绍,2002年中国原油进口前10国中有四个是中东国家,其中沙特、伊朗、阿曼、也门是我国主要原油进口来源。沙特和伊朗的进口均在1000万吨以上,而来自科威特、阿联酋和卡塔尔的原油进口合计也在300万吨以上。

2001年沙特超越阿曼成为我国中东第一大贸易伙伴。沙特阿拉伯探明石油储量为355亿吨,占世界全部储量的25%,而且能轻而易举地把现在水平上提几百万桶。但在2000年沙特仅对中国出口了573万吨原油,占当年沙特出口量的1.5%和中国原油进口的8%,“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沙特生产的是高硫原油,而我国对高硫油的提炼能力不足。”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吴磊博士说,“1997年至2000年阿曼一直是中国原油进口的第一大来源国,因为阿曼、利比亚出产的油是‘轻油’。目前通过改造和升级浙江镇海、广东茂名和福建的炼油厂,我国对高硫油的提炼能力已经逐步赶上来了。”

我国在中东的另一大进口国是伊朗,伊朗已探明储量为113亿吨,居世界第五位。“伊朗和我国的外交关系比较好,贸易开展得很早,有很多是通过易货贸易。”吴磊说,另一方面,伊朗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他对石油的运输安全具有潜在的巨大控制力,他可以随时封闭霍尔姆兹海峡,而世界贸易石油的约2/5要经过这条通道。海湾石油的最大控制者是美国,但美国并不能控制伊朗石油。”

张应红说。中东石油最诱人的魅力是它的成本优势,“由于储量非常丰富,是其他地方的开采成本的一半都不到。”“如果能进入中东石油的上游领域,参与勘探和开采,会取得明显的石油战略优势。”中石油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永祥对记者说,“但很遗憾的是,我国跟中东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长期的大型合作项目,还只是停留在‘买卖’的关系上。”

中国石油版图0

伊朗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五位,是我国从中东进口石油的大国  

中东石油比例上升的同时,亚太尤其是东南亚的石油地位已被彻底颠覆,“未来十年,可能只有越南、文莱等国还有石油出口能力。”吴磊说。但东南亚的通道意义却仍旧十分重要,中国从中东、非洲进口的石油必须经由马六甲—南海一线,“这是我国石油的生命线”。

俄罗斯、中亚:输油管的比较

保障石油安全的重要措施是“进口多元化”,“尽管中国同俄罗斯的石油管线线路还没有确定,但与俄罗斯的石油贸易肯定是‘进口多元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孙永祥对记者说。俄罗斯的石油可以提供我国东北、华北和华东的市场消费,但俄罗斯石油的成本较高,“特别是当国际油价低于15美元/桶的时候,将缺乏竞争力。”“如果从量上看,在未来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比重还是不会很高,10年后中国每年的原油进口量会达到2亿吨,如果俄罗斯能够提供3000万吨,也只占15%的份额。”吴磊分析说:“况且3000万吨能否实现也是一个未知数,第一,俄罗斯已探明储量只占世界的4.6%,远东到底有多少油,还没有探清楚。第二,日、韩、美都想竞争俄罗斯的石油项目,对于中国的牵制很大。从地缘安全角度看,与俄罗斯石油合作的意义远胜于中东石油合作。”

事实上早在中俄输油管线勘测之前,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输油管线已经开始酝酿。中亚石油大多集中在里海地区,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EA)估计,里海的石油资源在150亿桶到400亿桶之间。但中亚一石油外运的困难很大,必须依赖输油管线先送至出海口。吴磊说。目前中国每年从哈萨克斯坦进口250万吨原油,都是通过铁路运输。1997年中国公司曾获得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斯油田60%的投资义务和股权,以及受允参与开发哈第二大油田——乌津油田。同年中、哈开始对从哈萨克斯坦到中国新疆的长达3000多公里的运输线进行可行性研究,但到1999年9月这项工作被终止。“主要原因是输油管线过长,如果再连到上海的话,总长将超过4000公里,是中俄管线的两倍。”吴磊说,“而且哈萨克很难在今后的10年内,提供管道运营所必需的40万桶/日的原油供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