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流言蜚语的成年男女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李孟苏)

高中女生布莱尔和妈妈、哥哥、妈妈的新任男友住在纽约上东区的豪华公寓里。她爸爸爱上了一个男人,两人去了法国;妈妈整天忙于举办派对,维系上流社会的交际圈。没人管她。布莱尔在一家专门培养淑女的私立女中上学,课余进修电影制作和服装设计,希望中学毕业后能上耶鲁大学。她热爱名师设计的羊绒衣服、高跟鞋、比基尼,用妈妈的信用卡疯狂购物。她抽烟、喝酒,她家里在喝酒问题上很放任子女,只要不喝醉了在大街上丢人,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布莱尔的男朋友叫屁股,成天打扮得花里胡哨,却有一个猪脑袋。布莱尔安排了一个和屁股上床的完美计划,就要实行之时发现屁股早已经和她最好的女友睡过觉了。布莱尔决定让自己成为一个婊子,作为无声地解决问题的方式。

性、毒品、物欲、恶习,对布莱尔都不是问题,因为太司空见惯。布莱尔说,忘了“爱情关系”和“等到时机成熟”等等陈腐教导吧,性,是一项有趣的、消耗卡路里的活动,就像网球或棒球;你当然可以停止性行为,只要你不怕青春期肥胖。面对现实吧,只有瘦女孩才能穿进漂亮衣服里。

布莱尔是小说《制造流言蜚语的女孩》(Gossip Girl)的主人公。小说去年在美国出版后引起轰动,已再版4次,并卖出了电视剧改编版权。小说计划做成一套,共8本,现在已出版2本,今年3月进入了英国书店。

这样的一个“女孩”,在英国不受欢迎是意料之中的,恶评如潮。但是,年轻的成年人喜欢她。“女孩”是一本专门给“年轻的成年人”(Young adults)看的小说。

“年轻的成年人”指十三四岁以上,18岁以下,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这种概念的小说诞生于澳大利亚。在英国,20年来,“年轻的成年人”小说市场急剧扩大,题材从手淫的各种方式到儿童犯罪,无所不包。书店开辟有此类书的专柜。出版商对这个市场也最花心思。一本新出的讲三个少女创办艺术节的小说,就附送了大礼包,有CD架和闪亮身体者哩,还有抽奖,中奖者能得到100英镑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时装店购物券,以及带上男朋友到时髦的化妆品店去做造型。

制造流言蜚语的成年男女0

被称为“年轻的成年人小说”之教父的马尔文·博吉斯  

跟在“女孩”身后的是男孩的故事。英国作家马尔文·博吉斯(Melvin Burgess)的新作《干吧》写了四个男孩的性经历,其中有个男孩叫本,在学校和老师进行口交,还自夸他的阴茎棒得像一把能叉透海象的鱼叉。封面上,和标题Doing It放在一起的是一个避孕套。这本书的广告宣传语是:“一本给男孩们看的时髦书。”

评论家把这本书定位于“色情”,不在于它的内容,而在于它的目标读者——年轻的成年男人。传统的儿童作家更是对内容嗤之以鼻。儿童文学界的桂冠作家安妮·范甚至一改不公开批评他人作品的习惯,抨击这本书是“色情和性变态文学”,应该被禁止出版。“不管男孩还是女孩,看这本书都是堕落。”而范曾大力赞扬过博吉斯的另一本书《海洛因》(Junk)。这本书写了一群少年瘾君子。

范谴责出版社唯利是图,不惜破坏一贯的好名声。上述几本书的出版社企鹅、海鹦、Bloomsbury都很著名,Bloomsbury还出版了好男孩的传记《哈利·波特》。

今年50岁,做过多年泥水匠,近40岁才出版第一本小说的博吉斯,被称为年轻的成年人小说之教父,多次获重要文学大奖,有很高的威望。同时,他的作品也引发了强烈的争论,因为他从来不写哈利·波特或巧克力工厂之类纯洁的书,他的书有一句广告语:“你父母不想让你看的书。”

2002年,博吉斯的小说《女孩:我作为母狗的生活》,引发的震动不亚于今年的《干吧》。前者讲一个女孩变成了一只狗,却发现获得了身体和性上的极大自由。一个读者在亚马逊网站上发表评论说:“博吉斯是最了不起的作家。”

4月,博吉斯在接受《卫报》读书版编辑的采访时说他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对《干吧》如此大惊小怪,他非常明白不可能对每个人的胃口,从没打算用书去表现一代人的生活。博吉斯说他不愿在书中传递道德观念,否则他会变得谄媚。“在《海洛因》中,我甚至避免宣扬道德。我不想做青少年的道德导师,但我的书有道德底线。给读者什么教诲?没有。讲故事就表明了我的态度。我希望读者喜欢我的书,尤其是那些打14岁就不再摸书本的孩子。我不愿在精神上俯视他们,讨厌做出高高在上的道德优越感。”

《制造流言蜚语的女孩》的作者希西莉·冯·齐格斯(Cecily von Ziegesar)也质疑文学作品的道德感化功能。32岁的齐格斯是纽约人,她就是在一所闺秀云集的私立学校上的中学。那时,她是个狂热的文学少年,可以整晚读她喜爱的简·奥斯丁等作家的作品。但经典文学作品没能对她产生影响,“我上学时,身边的酒精太多了,回到家,还是酒精,于是我也喝,这太正常了。还有软性毒品。女孩子们就是这样长大的。”齐格斯在接受英国记者的采访时说。

她说她就是个很坏的人,常常在别人背后议论人家。写作过程中,她从自己的中学生活中借鉴了很多,人物都有原型。高中时,她的一个好朋友就坐协和飞机去巴黎找伊夫·圣洛朗定做高级成衣。

关心青少年教育的人们担心是有道理的。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只有1/3的男孩为了愉悦而阅读——是不是说,只要一本书能满足他们的性好奇心理,就会受到欢迎?不管是什么书,至少他们在阅读,而没有玩电脑游戏?

性教育工作者也表达了同样的顾虑:英国每年有9万名少女怀孕,在欧洲国家中数量最高,这样的书会诱惑更多的未成年人过早发生性关系。

去年的优秀儿童小说《琥珀望远镜》中也谈到了海洛因,作者还安排两名13岁的男女主人公成了恋人。但作者菲利普·普曼说:“小说在人物有了生理冲动时就应该适可而止,我不想看到太多的描写,他人也不想看。纯粹的性描写会分散阅读注意力。吸引男孩们读书的灵丹妙药就是写一个好故事。如果你想让男孩们有性行为,那还不如直接给他们看录像带。可谁会鼓励他们看X级录像带?”

目标读者也是“年轻的成年人”的杂志CosmoGirl的主编认为,小读者们看这类书并不完全是要跟着学。曾有读者写信问“什么是法式接吻”,编辑在杂志上给出了准确的答案。杂志主编说,不是每个少女都会按照杂志上写的偷偷练习法式接吻,她们只是需要“正确的问答”这种成年人的态度。

博吉斯也谈到:“我发现所有关于性的书都和恋爱有关,没有一本书谈到情欲。十几岁的少年,真的是很粗鲁、坦率的,我当年也是这样。但人们不愿承认这个现实。在《母狗》一书的结尾,女孩不愿变回人去,成年人为此产生同情心。这是一种伪善。人们一谈到青春期的孩子,就要给他们冠以‘叛逆’的帽子。我很怀疑人们说他们‘失去天真’的真实含义,我想‘天真’就是‘愚昧’。”

年轻的成年人怎么看成年人的争论?一个17岁的女高中生在报上发表文章说,她这个年纪的人不会人云亦云地去看书。她不认为最近走红的几本书就有多好。“十几岁的生活是很乏味、很没劲的,所以这个年龄的人想看带他们超越常规生活,而不是反映常规生活的书。”她写道。

制造流言蜚语的成年男女1

书店里有“年轻的成年人小说”专柜  

“在《海洛因》中,我甚至避免宣扬道德。我不想做青少年的道德导师,但我的书有道德底线。给读者什么教诲?没有。讲故事就表明了我的态度。我希望读者喜欢我的书,尤其是那些打14岁就不再摸书本的孩子。我不愿在精神上俯视他们,讨厌做出高高在上的道德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