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民国版流星花园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孟静)

金粉世家:民国版流星花园0

《金粉世家》的部分剧照  

金粉世家:民国版流星花园1

金粉世家:民国版流星花园2

金粉世家:民国版流星花园3

在改编剧本之前,导演李大为和他的创作班子就给《金粉世家》下了一个定位:强烈青春剧风格的民国戏,在此后的一切创作活动中,都围绕着“青春”做文章。

1993年毕业于电影学院的李大为以前拍过《倾城之恋》、《经典爱情》,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离不开言情、偶像和青春,他也不讳言日剧、韩剧对他的影响。“比较喜欢的有《我怕恋爱》、《蓝色生死恋》、《神啊,请多给我一点时间》,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人家的总体水平高,有一定的生产规律,但是我不会去照搬。”研究透了偶像剧的生产规律后,李大为选好了文学名著的“壳”。他和投资方仔细分析了市场,找到了非拍不可的理由:原著在文学上有创作潜力,涵盖历史、社会、文化,主线又是有卖点的情感戏,再加上张恨水的名气,在大陆、东南亚市场都有潜力。这一点很重要,这两年因为电视台被限制在黄金时间播出古装剧,古装剧的投资又大,在交易会上很难卖出很高价格。但制作公司依旧纷纷往古装剧这个坑里跳,原因就是它可以通过卖东南亚版权收回投资,而再好的时装剧也不会吸引海外观众。李大为想用“民国”这个模糊概念一石二鸟,同时,他既想挽留电视剧的主要收视群——中老年观众,又把功夫下在了年轻人身上。

在改写剧本时,写作班子就改变了男女主角的性格,金燕西在书中是彻底的花花公子,冷清秋却轻易接受了他。为了使金的形象可爱起来,电视剧中的他一直对爱情执著,这种梦幻痴情的富家公子更像韩剧的男主角,而不是有批判意味的张恨水笔下的世俗人物。

李大为在筹拍时准备找韩国正当红的女演员宋惠乔,只是对方的档期不合适。韩国方面给他推荐了两个二线演员去试婢女小怜的戏,她们做的小品让李大为打消了用韩国演员的念头。本来是小怜与情人诀别时掉头而走,但因为语言不通,韩国女演员却扑到了对方的怀里。李大为告诉记者:“如果演一个ABC,对西方文化更理解的韩国和港台演员会更合适,可是在刻划内心时他们并不如内地演员,他们的高价根本就是媒体炒出来的。”

与日剧更相似的一点是,《金粉世家》的主要人物平均年龄二十二三岁,网上不时有评论说,15岁的刘亦菲浓妆艳抹在“装老”,董洁不像个少妇更像正发育的中学生。但李大为在挑选三四千名试镜演员时就定下了标准:形象要惟美,降低原著中的人物年龄,虽然在这个年龄段的几乎北京所有的演员都来竞争过,但李大为最后挑中的大多是没有毕业的学生,他认为以往国内偶像剧的演员过于“高龄”。实际上一个演员从电影学院毕业后平均在22岁,即使像赵薇那样一举成名,根据电视剧的拍摄周期,也要在三年之后。以1998年国内最早、比较成功的《将爱情进行到底》为例,主人公是一群大学生,当时男主角李亚鹏是27岁,演大二学生的徐静蕾是24岁,都超过了剧中人的年龄,即使如此,他们在当时也算新秀。周海媚和陈宝国演《新闻小姐》时已经是彻头彻尾的中年人。而在日剧中,20岁的广末凉子都已经是明日黄花。

对于一些观众指责《金粉世家》的演员演技生涩,李大为认为对于年轻人不能太苛刻,他说:“这些演员都没有参加过什么实践,当初挑的时候就是按是否靠近人物为标准,如果是时装戏可能会好一些,民国戏使他们走路都要受到束缚,演员已经尽全力了。况且在中国的同年龄段演员中,我不认为有演技派的存在。”

偶像剧一直是造星机器中最快速的一种,F4是最明显的例子,在一份对偶像剧的总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男主角要帅,因为看偶像剧的基本上是织梦的女性。所以当台湾电视剧《薰衣草》的女主角陈怡蓉从普通学生一炮走红后,有许多人还深感惊讶。李大为在拍戏之初就和剧组同事们开玩笑预测哪个演员能走红,当时他们看好完全没有表演经验的刘亦菲,尽管她曾经让他们啼笑皆非。李大为认为只要作品成功,人物有闪光点,漂亮、聪明的她成功的机会很大。他总结了偶像剧的几个成功规律:美丽的演员,跌宕的故事,极端化的人物处理,还有惟美的造型。

《金粉世家》投资了2000万元,仅搭建2000平方米的金府内景就花费了300万元,演员的服装更是眼花缭乱地换。李大为说:“我们非常讲究细节,举个例子,戏里的西装的袖口都没有扣子,是用针别上的,因为民国时的西装就是那样的。”为了表现金燕西燃烧的个性,他们买了一块向日葵地,让主角陈坤和董洁躺在上面,这个镜头确实非常唯美,而在此之前,为了展现这种夸张的色彩,李大为设想过麦浪、油菜花和稻田。

偶像剧的生产模式

张小姐是一个入行刚一年的偶像剧编剧,在北京,像她这样的自由编剧队伍已经十分强大,她的同学从戏剧学院毕业后就进入了写手生涯。她说,现在偶像剧的创作目的性非常强,不会糊涂地去做。投资方、导演、编剧一般都是朋友,大家一起商量出分集大纲,每个人领回几集,很多人在写之前都会恶补日韩剧或美国的《六人行》,以至于前几年的偶像剧有大量直接抄袭的内容。

青春剧《其实不想走》的导演马进就讲述了一些偶像剧的克隆过程:首先,查询哪一部日韩偶像剧是否在国内播过;然后找来港台版(有中文字幕或配了音的)的录像带或影碟,准备写作;写东西挺好玩儿,把大田二郎改成张军,把川上顺子改成李娜;把东京改成北京,把北海道改成哈尔滨;把生鱼片改成涮羊肉,把寿司改成烧饼……其情节、结构、人物、细节乃至化妆、服装、道具等基本不变。如此,一个青春偶像剧的剧本便炮制出来啦。这样的剧本往往还能卖一个好价钱,至少可以换来一辆自动档的富康。比如《将爱情进行到底》就有《爱情白皮书》的影子,《新闻小姐》则是直接引用了铃木保奈美主演的《新闻女郎》。

随着盗版碟的普及程度,编剧们不再比观众占有资讯上的优势,张小姐就说自己很少引用日韩剧中的细节,但在写之前,她一定会看一次《流星花园》之类的东西,强迫自己进入偶像剧美丽完整的爱情气氛中,因为现实生活经常会打断这种氛围。她从日剧中学到的更多的是寻找故事性和编织情节,但她也承认还是有不少编剧依然在照搬日剧。张小姐写一集可以拿到一万元,名气大点的编剧可以拿到两三万元,高于三万元就属于有价无市,因为会超过电视剧的预算,只有出了名,活儿才会纷纷落下。最困扰编剧的是拿不到稿酬,张小姐会要求对方先付20%的订金,但戏没拍成的情况很常见,比方说投资方跑了,或是公司转移投资,经常一部戏里就会有两三集收不到钱,这使她对这个职业感到厌倦。

偶像剧在演员、剧情、选景上都有固定的规律,这使得它的创作变成一种纯流水线式的生产,偶像剧本很少是一个人写的,多是三四个一起聊出来的。台湾很有名的作家张曼娟成立了“写作工作坊”,从作家手里买小说改编或是几个人合写,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国内的知名作家池莉等人也都跳过小说,直接成为电视剧作家。

金粉世家:民国版流星花园4

一些内行还列出了偶像剧必用的场景:购物中心适合邂逅,女主角可以在派传单的时候遇上男主角;校园适合日常生活,因为偶像剧的主角多是学生;人来人往的马路上适合吵架、分手,这样才有“爆发性”;机场可以用来定情,夜灯朦胧,四下无人,只有飞机引擎声的宁静夜晚,气氛一绝,有桥的地方可以分手,一人走一端,桥却是情感两头的联系,一切尽在不言中。

旅居日本的制片人耿忠认为,上海的都市感早已远远超出了日本,霓虹灯、商业区、摩天大楼,远比东京繁华,再加上众多的演员可供挑选,国内的偶像剧前景一片光明。

上一篇: 好莱坞式的结局
下一篇: 艺人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