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后?

作者:娜斯

(文 / 娜斯)

在此之后?0

恐怖运动从此是否会更加激烈?最夸张一点的,新一种形式的世界大战是不是导火线已经点燃(真不能想像新世纪的时候还曾经那么兴高采烈,可是这个世纪还没过上多久就净是糟糕事)?恐怖主义活动是否会环环相复,愈加炽烈?在美国看电视谈话节目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这是不是美国的“跨越卢比康”?卢比康是古罗马时代的一条河,凯撒跨越卢比康河,是一场战争之始,但也是他后来灭亡的起点。

这阵子住在纽约的感觉是累,主要是到哪都是一片争论。对于信心十足的主战派也许不一样,但是如果你是反战派,其实你担心的倒不是近期的结果,因为那没有什么好猜的。重要地点布置的巡逻也让人觉得这种时候防范很严,安全倒不是问题。让反对布什举动的人如我者最惶惶不可终日的,其实是以后。真正的疑问是在此之后。这是一次连美国以往盟国都反对的开战,更不要说在穆斯林世界产生的影响了。

布什和本·拉登,哪个对当今世界更危险?在反战分子看来,布什跟本·拉登一样危险。有个女演员公开说出了这句话,让主战右翼分子暴跳如雷。事实上对这个世界造成危险的总是一些极端分子,不管他们在哪个端。极端而又拒绝了解世界的现实,对于自己代表真理坚信不疑,以为自己在上帝一边,对一切用黑与白,正义与魔鬼划分,而且相信武力能解决问题,即使布什的动机有真诚的一面(可是切尼之流的动机可就人人怀疑),也令人感到可怕。这位知识不多,意志坚定,思维方式简单,依赖本能行事,宗教信仰虔诚的总统,却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权力,想想很是吓人。

说了半天美国民主,其实是精英社会,一般老百姓被媒体牵着鼻子走,而且是简单的媒体。精英在报纸或高深一点的谈话节目中的讨论提供的信息,一般老百姓都可以接触到,问题是他们会不会去读?听不听得懂?布什政府大肆宣传的伊拉克武器问题,与“9·11”关系问题,其实都没有确切证据,尤其后者,完全是笑话,可是美国多数人却相信这一点,从而支持对伊拉克动武。这令人质疑美国体制中缺陷的一面是否也在扩大?

布什阵营有两种人,一种是以切尼为代表的绝对鹰派,政坛掌权人物,有他们实际利益。一种是以《每周标准》(The Weekly Standard)杂志主编克里斯托弗为代表所谓新保守派知识分子,提供思想依据。对于他们来说,“9·11”的奇耻大辱,代表了与美国价值观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势力,正在对美国的自由世界发生巨大的威胁。解除这一威胁的方式是必须主动出击,在世界范围内推行美国民主价值观,也保证美国的绝对强国地位。他们经常引用的历史背景是二次大战,英法盟国对于希特勒过于纵容,美国一直袖手旁观结果还居然挨了日本一刀。美国不但在“二战”中扮演了光辉角色,而且“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对德国、日本实行经济援助政治改造,把德国和日本都变成为民主国家,所以在解决中东问题应该有此经验可循。

问题是,如果说美国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还有“9·11”事件带来的合法性,那么伊拉克却跟“9·11”没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是防范伊拉克对美国的进攻威胁,那么也没有伊拉克要对美国进攻的证据。就算美国价值观如他们坚信的“放之四海而皆准”,打仗是否适得其反?他们可以举德国、日本,甚至南联盟的正面例子。问题是,德国本属西方文明,东欧有开放社会的基础,日本从来是见谁强学谁,中东的状况无法跟他们来比拟。伊斯兰文明曾经有过辉煌,认同美国价值绝非那么容易。所以尽管反对派跟中东国家并不分享同样价值观,希望改变之,他们也分几派,一种认为可以对伊拉克动武,但是要在确定伊拉克的威胁情况下,联合国大多数国家支持后,才能实行。他们认为布什政府的骄横与目中无人导致一场分裂世界而不是团结世界的战争,后患无穷。而且战后改造伊拉克的工作没有其他国家支持也很困难。另一种则认为推行民主必须循序渐进,而且是一种自发式行为,用武力推行民主不但实现不了民主,而且非常有可能导致权力真空,形成无政府主义混乱。在中东地区的历史条件下,这当然是有极大可能性。美国的强权不但不会镇压恐怖组织,而且会造就新一代恐怖分子,真是从此环球无宁日。

所以,如果想到最后一条,才让人不寒而栗。有专栏作家指出,以色列当年六日战争大胜阿拉伯,充分显示了自己军事上的优势,但是多少年过去了,今天的以色列人还不是活在恐怖的阴影中?

鹰派人物认为一切反对之声都会在美国胜利之后恢复宁静。一切取决于输赢。但是如果输赢像NBA游戏规则那么分明当然好办,可是现实并非如此。

我从这场冲突中不时想到自己的国家,庆幸中国的改革开放因为天时地利人和得以走了一条缓和的道路。如果这个世纪真的属于中国,我真希望中国能为它贡献一些美国和中东的冲突双方都没有的东西,结合我们的传统与今天,提供新思维。

上一篇: 向死而生
下一篇: 把麻木留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