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随需电子商务的四个需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邹剑宇)

IBM:随需电子商务的四个需要0

IBM能否实现它规划的按需电子商务是它能否在下一代计算竞赛中胜出的关键 

IBM:随需电子商务的四个需要1 

从2002年10月开始,IBM公司在全球开始推广“随需应变的电子商(On Demand)”概念,并为此次市场营销活动投入了8亿美元的预算。3月11日在北京开始的中国IBM论坛是整个活动的部分,IBM公司还计划在上海和广州推广同样的论坛。

正如1996年IBM提出的电子商务(e-business)概念,IBM称1996年以后人类进入了“电子商务”时代。但互联网投资泡沫和高科技产业的停滞衰退,使企业在信息技术的投入上变得小心翼翼,甚至有人用怀疑的口气问:“电子商务还要做多久?”

IBM大中华区总经理周伟昆说:“50年代的大型机器,70年代的中型机器,80年代的微机,90年代的互联网,每一次都带来了革命,每一次都带来整个信息产业新的高潮。面对未来,很多IBM公司的研究人员,花了过去的18个月的时间,来研究究竟有没有一个技术将会带来整个信息产业另一次高潮?”

IBM总裁帕米萨诺说:“随需应变的企业的业务流程是端到端的集成的,在整个跨国公司,在关键的合作伙伴、供应商都是集成的,快速地对用户的需求做出反应,对市场的机会和外部的威胁做出反应。”

在帕米萨诺的技术性表达后面,隐藏有四个需要。

首先是业务本身的需要:在电子商务发展的第一阶段,公司开始提供简单网站上的信息访问服务。用户获得信息越来越容易,但是静态信息居多,其应用存在局限性。在第二阶段,互联网成为商业交易的媒介,银行能使客户在不同账户间进行转账,可以在线预定航班机票。信息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按照IBM公司统计,目前3/4的七国集团成员国公司已经完全迈入了电子商务的第一阶段。1/4以上的大公司(雇员超过1000人)和1/2以上的世界级大公司正着眼于电子商务第二阶段建设。他们正在构筑无缝集成的端到端业务流程,使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各种不同客户群之间的新型互动成为可能。

然后是财务需要。周伟昆说:“在(IT 投入)财务方面,要提供给客户更多的选择。”过去很多企业购买的IT设备,经常只使用了20%到30%的效率,IBM大中华区市场总监戴泽棠说:“一个零售行业,他在新年时候生意很好,他买的机器一定要在高峰时候能够应付,在平常均态情况下,可能就只有20%~30%了。”IBM大中华区工商企业部总经理郑小聪说:“中国很多企业的管理层知道项目是一个个审批的,如果不预测一两年之后的情况,就不知道下一次什么时候批我下一笔钱。这导致明明知道这次买的东西够两年用的,今年只用70%,申请预算时候还是申请两年的,两年以后再说。这种消费行为会造成一些浪费。”

如何让客户按需投入财务预算,实际上是IBM如何改变IT应用供应问题。IBM 建议客户如果要达到实时响应程度,要“能够调整成本结构和业务流程的灵活性”,“专注于核心能力”。IBM规划前景中将让客户按照需要得到计算能力,IBM 提供方案让企业成千上万的电脑和应用设备统一起来实现无缝工作。但是据IBM介绍,达成这一和谐局面所需的技术目前现成的只有10%,IBM面对巨大的技术挑战。

IBM能否实现它规划的按需电子商务,是它能否在下一代计算竞赛中胜出的关键。微软有一个雄心勃勃的.net计划,SUN公司也有一个类似计划。IBM有很大的机会。帕米萨诺的前任郭士纳成功拯救了沉沦中的蓝色巨人,他把IBM从利润低下而竞争残酷的硬件业务竞争拉转到了企业服务和软件业务之上。帕米萨诺正是要把这一方向进行到彻底,他希望把信息处理计算系统植入基本工业技术中,企业像交水费和电费一样交纳“IBM费”。因此周伟昆特别强调,“随需应变不是一个技术,而是一个经营模式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