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有小的经营方法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老于)
3月16日,星期天,北京人艺小剧场的人手不够,经理傅维伯亲自值班,他与记者的对话被不停打进来定票和咨询的电话打断。傅维伯说最近上演的《俗世奇人》非常火爆,天天满座。1月和2月,北京人艺小剧场都没有上戏,3月份的《俗世奇人》为今年的市场开了一个好头。北京现在经常上演话剧的小剧场只有三家:人艺小剧场、中戏小剧场和北兵马司剧场。相互之间离得不远,人艺小剧场最有名。
人艺小剧场1995年成立,傅维伯从那时起就担任小剧场经理。对人艺小剧场要改建的消息,傅维伯纠正说这是翻建,座位数会增加,设备会更新,但功能不变。3月15日在北兵马司剧场傅维伯有个讲座,关于小剧场的经营。在他看来,小剧场经营的重点在剧目质量,至于什么样的剧目适合小剧场,他以《霸王别姬》为例,一般人们会把重点放在霸王的霸气和个人性格上,而这出戏放在他和两个女人的情感关系上。这是一个新角度。小剧场话剧无论是什么样的题材,都必须提供另一种视角,或者表现手段,而小剧场立体空间确实提供了这种可能性。至于中型剧场的说法,他问记者:“你听说过中剧场话剧吗?”
去年人艺小剧场收入五六十万元,保证了自己的收入和支出,票房最好的是《涩女郎》,目前还是以话剧演出作为主要项目。相比下,北兵马司剧场的经营项目范围要宽一些,前一阵有一个日本现代舞团在这里演出。北兵马司剧场的负责人是袁鸿,他从一个话剧爱好者过渡到制作人、策划人,比较知名的作品有《切·格瓦拉》、《恋爱中的犀牛》等等。他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从2002年11月开始共同经营北兵马司剧场,跟航空部签了8年,但袁鸿希望能长到20年。这个剧场每年的租金和各项花费加起来近百万,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演出和场地租金(4000元/场,人艺小剧场是2200/场)。
对袁鸿的采访是在北兵马司剧场的售票处进行的,这里还肩负着小咖啡馆的职能。据他说,林青霞是这里的店长,许诺每年要来这里免费当一天服务生。袁鸿对剧场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感觉,他告诉记者大年三十那一天他在北兵马司剧场值班,一个人摸黑坐在舞台上,觉得他的朋友和戏里的角色都坐在下面的观众席里,他跟他们交谈,念《红色的天空》里的台词,他说他都被自己感动了。但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就不能不现实了,每个月10万左右的支出只能用经营有方来解决。袁鸿曾在人艺小剧场做过很多话剧,最多时候一年能占全部演出的1/3,但直到开始负责北兵马司剧场之前,他并不知道如何去经营。北兵马司剧场的经营方式是立体的,除剧场外,计划中有依托剧场的桃花源书坊、咖啡屋等。前期只能往里贴钱,经营走上正规后,袁鸿有信心能挣钱。他想为小剧场爱好者提供一个DIY的地方,这个想法让人振奋,但这个想法也必须建立在账本上。
在美国除了百老汇之外,有很多被称为“外百老汇”的小剧场,这些小剧场可以说是百老汇的灵感和动力来源。去小剧场看话剧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方式之一,而中国目前的剧场结构还比较单一,人艺小剧场和北兵马司剧场的经营方式可以提供一些借鉴。傅维伯说中国的小剧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少的原因可能就是人们对如何经营这样一种文化产业还没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