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粗话普及时尚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李孟苏)

用粗话普及时尚0

尖酸美女:特蕾妮·伍德尔  

这是两个尖钻刻薄的美女:特蕾妮·伍德尔(Trinny Woodall),39岁;苏珊娜·康斯坦丁(Susannah Constantine),40岁;她们俩人是一对好搭档,一唱一和地在电视节目上讽刺名人们的穿着品位:苏菲王妃穿了件箱式笳克,她们说她像某位格调低下的足球明星;穿衣服总是不正点的切丽·布莱尔被她们嘲笑有双“粗壮的大腿”。而另一个注重仪表的女政治家又被她们批评在胸花、耳环上花了太多时间;另外嘲笑某主持人屁股大,胸脯也大得不自然;某女明星的发型像是从牛粪堆里拱出来的……

哪里有颁奖典礼、派对,她们就出现在哪里,当面品头论足。并且,她们还会拍下录像,制作成名流时装秀,把出丑的地方做成特写,在节目中播出。有些重大的颁奖典礼,即便她们没能到现场,也会在事后指点头脚。

她们在BBC主持一档叫做《你不该穿的衣服》的节目,收视率很高,有400万观众。去年9月,她们出了同名图书。圣诞节前,图书就已经销售了25万册,成为圣诞节期间最畅销的书。《你不该穿的衣服》每本定价12.99英镑,在书价很高的英国,这个价位不算高。节后,销量继续上涨,迄今已经卖出70万册以上,不久前又荣获2003年英国图书大奖最佳电影和电视图书类奖。

特蕾妮和苏珊娜也成了英国普通女人的时尚导师。一进入2003年,她们就在全国巡回宣传此书,每到一地都有众多女读者排长队捧场。英国人的时尚品位之低劣在欧洲是很闻名的,特蕾妮和苏珊娜的成功在时尚权威和大众口味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

10年前,苏珊娜是公关顾问,客户都是名牌消费品,比如帕特里克·考克斯、约翰·加利阿诺、普拉达等。特蕾妮是《每日电讯报》的体育记者。她们在一个晚宴上认识,一拍即合,决定开始合作开创“教人穿衣服”。她们顺利地在《每日电讯报》上开了个时尚专栏《你准备穿什么》,但反响平平。

接下来,她们和电视制作商合作,拍摄了120集时尚节目,由于经费少,她们就自己当模特儿,摄影棚设在自己家。不过也没多大动静。时尚类节目一向不讨好,20世纪80年代,BBC有档节目叫《服装秀》,是BBC在20世纪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电视时装类节目。4频道有个节目《赶时髦》,做得很酷,但不叫座。

网络热时,她们又办时尚网站,赔得一塌糊涂,亏损1000万英镑。2001年,她们出版了第一本书《你准备穿什么》,销量极差。

2002年,和BBC合作,她们才咸鱼翻身。她们的节目带给BBC滚滚财源,BBC也付给她们英国最高的时尚记者薪酬,共50万英镑。

她们深刻认识到,以往的时尚节目,老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劲儿,本应通俗的电视节目一涉及时尚,总也逃不掉“少数人的节目”的窠臼。为了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苏珊娜和特蕾妮决心粉碎时尚的权威。她们先袒露个人的身材缺陷。苏珊娜说自己有副“极其糟糕”的身材,小肚子凸出,有“身体不能承受之大”的胸。特蕾妮自嘲是个太平公主,还老长粉刺。接着,她们以张牙舞爪的表情,在新节目中逮着机会就挖苦讽刺,用粗暴的语言批评粗腿、吊屁股、平胸、大膀子,以及不得体的服装。她们把粗俗的语言当作利器,在报上开专栏时,她们就说“奶子”而不说“乳房”,称“屁股”而不称“臀部”。当年,她们为了宣传网站,两人赤膊上阵拍广告,一人胸前俩煎荷包蛋,另一个是俩西瓜。

实际上,她们都出身上流社会家庭,长大后是斯隆街的常客。斯隆街是伦敦西区一条时髦、优雅的街道,有最昂贵商店。苏珊娜曾和女王妹妹玛格丽特公主的儿子谈恋爱。特蕾妮则和电影明星休·格兰特、名模丽兹·赫利以及另一个名人闹过好一阵子四角恋。两人后来都嫁给了社会名流。

《你不该穿的衣服》制作成现今最流行的真实秀。除点评名人的失败着装,还邀请一位嘉宾(有名人也有普通人),在嘉宾不知情的情况下偷拍下他们日常穿着,然后把录像带放给他们看,毫不客气地指出哪里不对劲、你的时尚品位有多恶劣。快快按我们说的去做,喏,这是2000英镑,我们手把手教你买衣服。尤其这2000英镑,带来了一般节目没有的效果。

由于她们常常让嘉宾下不来台,名人们对这个节目都很害怕,敬而远之。撒切尔夫人的幕僚说,她们是在电视上出现过的最残忍的女人。苏珊娜和特蕾妮对“残忍”的解释是,“那是鲁莽的诚实”,“有些话,就是你最好的朋友都不会对你说。我们不是你的好朋友,所以我们可以对你讲”。她们说她们在帮助女人另辟蹊径以变得优雅,不必老想着节食、减肥、穿黑衣服。她们自己在书中现身说法。图书根据常见的身材缺点编排内容,各章节标题是:波霸、飞机场、大屁股、驼背、短脖子……

时尚界对苏珊娜和特蕾妮的节目及书籍褒贬不一。认可她们的人士认为,她们在英国大众之间普及了时尚和品牌知识,培养了普通人的时尚观念。英国版《Vogue》杂志的主编说,人们都认为英国人缺乏时尚感,其实是很多人从没想过他们可以穿哪些牌子的衣服。所以有人建议,应该颁给她们英国时装奖。而心理学家认为,这个节目是一种社会噩梦的体现,年轻人尤其需要这个——我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子?我是否符合最流行的规范?如果结果显示你没跟上潮流,你的脑门上就被烙上了“失败者”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