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欧洲文化首都”:奥地利的格拉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崔峤)

2003年“欧洲文化首都”:奥地利的格拉茨0

夜色中“贝壳”就像一个没有河岸的橙色玻璃岛屿。打开的一半扣在穆尔河面上,另一半却张扬恣意地浮在水中。奥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茨被选为2003年“欧洲文化首都”,这个今年刚刚诞生的大宝贝:54米长、17米宽的莺歌燕舞之地就是它的综合展览中心舞台:咖啡厅、半圆型露天剧院和儿童玩乐场,涵盖音乐、电影和舞蹈各类文化活动。人坐在透明剧场里,会看到前方的儿童玩乐场做舞台背景而童心大发;如果从咖啡厅望过去,玩乐场竟变成了屋顶的一部分。不同的功能没有被相互隔离,反倒在形状结构和建筑元素的交流中突破孤立,就像环绕岛屿的急流河水一样。人可以在水边,水面上,水中间玩耍舞蹈,独立的同时却又是可以流动富有灵性的。两座连接半岛的桥梁悠来甩去,让整个“贝壳”看上去倒也像一条肚子里是咖啡和蛋糕的未来主义银色大鲸鱼。建造这样一个展览厅的必要性被当地整整讨论了20年,直到格拉茨做了今年的“欧洲文化首都”,整个计划才最终得以实现,看来这种事全世界都差不多。

“文化不是装饰,它是每个文明前进中的生活必需品。”前任希腊文化部长提议通过每年的“欧洲文化首都”活动可以让人“靠近抽象的欧洲想象”,一个由各国文化部长组成的委员会决定每年入选城市。1985年第一年获选的城市是希腊的雅典,入选城市当年需举办一系列国际文化活动,以彰显当地的文化底蕴促进国际交流。有25万市民、每年318天可拜见太阳的中世纪古城格拉茨经过三次竞选终于独享“欧洲文化首都”之荣,羡煞了维也纳、萨尔茨堡等其他奥地利大牌闻名城市:大额当地公共资金拨款,50万欧元的欧盟资助金,世界媒体12个月的密切关注,急增三四倍的环球游客等等。

源于斯拉夫语的“城堡”的格拉茨也被称为“记忆之堡”,875年文字记载历史的老城就是城市保守的另一面:迄今仍是中欧保存最完善的古城从1999年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建筑风格从哥特式到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历史主义风格和青春艺术风格,从不少楼房中甚至可以看到多种风格的堆砌。几百年来作为中欧地理和文化交汇处城市的非常变化及悲剧性历史可以想见:罗马人、斯拉夫人和日尔曼人因为基督教的宗教斗争长达几个世纪不断。“二战”期间盛产右翼人士,1938年第一个宣称“无犹太人区”的奥地利城市,希特勒当年还被格拉茨人热情欢呼。如果说维也纳代表传统正宗,那格拉茨就从50年代起成为新锐前卫艺术家的革新发源地之一,想当年马勒在维也纳不能演奏理查·施特劳斯的“莎乐美”,而是在格拉茨首演获得成功。欧洲最早的爵士乐艺术学校和非常著名的文学评论杂志“manuskripte”造就了格拉茨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反叛领地旗帜。

今年小城更因为“欧洲文化首都”洋洋洒洒了5700万欧元,满城的宣传画上就是嚣张的“格拉茨可以拥有所有!”穆尔河右岸正在建造一个将于秋天完工的现代艺术展馆,其造型仿佛是一个玻璃底层上滑动着的发着蓝色微光的巨大气球。全年3000多个主题国际文化艺术活动吸引200万游客,重点主题是视觉和表演艺术,古典与当代并重:年初的大型街道文化节和以五种语言现场转播的90分钟精彩开幕晚会作为序幕,俄罗斯著名指挥家Valery Gergiev与格拉茨一起庆祝圣彼得堡建城300年,并介绍2月份到格拉茨市表演的Marlinsky戏剧团,之后将陆续展开“20世纪的大师”系列音乐会。3月底开幕的“战争和艺术”大型当代艺术展,Inge Morath的摄影展,柏林女舞蹈家Sasha Waltz关于国家民族身份辨认的最新舞作,和萨拉热窝一起在7月举办的“多宗教的欧洲”国际会议,音乐节“styriarte”,城市公园论坛、格拉茨作者集会以及前卫文学戏剧平面艺术电影音乐大型综合艺术节“施泰尔之秋”,免费的街头戏剧节,夏季爵士节等等。

“文化首都”这个超国家的概念措施最让那些曾经显赫一时,但没有现代经济强力国家支持的历史古城从中受益。其实“文化首都”这个概念本身也有问题:艺术史被某种标准和模式统一展现?在美国强权与精神全球化威胁下欧洲保留对立是否有所过于刻意?城区文化真的就能积极贡献欧洲品牌艺术盛会?

上千的广场,政府官邸,教堂宫殿和高院庙宇旧貌换新颜固然精彩,但是在庞大的文化盛宴后,更亲切的还是那些决定城市本质魅力的小胡同和张弛空间:从前的宫廷烤面包房,土耳其饭馆,五星级酒店,难民区,文化中心交错扑来。格拉茨的节目统筹主席Wolfgang Lorenz先生说:“格拉茨应该重新对自己感兴趣。”也许,2003年对于格拉茨来说是一个特殊状态,不过在一连串的“和平城,人权城,世界文化遗产,欧洲文化首都”之后,奥地利的“隐蔽爱情”其实再也回不去了。时间游动,只觉浮世。

2003年“欧洲文化首都”:奥地利的格拉茨1

往年“欧洲文化首都”

1985:雅典(希腊)

1986:佛罗伦萨(意大利)

1987:阿姆斯特丹(荷兰)

1988:柏林(德国)

1989:巴黎(法国)

1990:Glasgow

1991:都柏林(爱尔兰)

1992:马德里(西班牙)

1993:安特卫普(比利时)

1994:里斯本(葡萄牙)

1995:卢森堡(卢森堡)

1996:哥本哈根(丹麦)

1997:Thessaloniki

1998:斯德哥尔摩(瑞典)

1999:魏玛(德国)

2001:鹿特丹(荷兰),波尔多(葡萄牙)

2002:Biügge,Salamanca

2003:格拉茨(奥地利)

上一篇: 迷你裙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