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如水水如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林鹤)

月光如水水如天0

1,玻璃桌子玻璃椅子,让太平洋逼近眼前 

月光如水水如天1 

2,从一个玻璃盒子看向另一个玻璃盒子,再看向远景的海,确实是通透的 

月光如水水如天2 

3,夜里的照明增加了一种视觉因素,其实反而蛇足,却是功能所迫不得不然  

日本料理早几年在北京就已经很雅地红火得紧,但我的身边却少有它的拥趸,所以也就不太知道大家是不是真的喜欢那路滋味。更准确地说,是喜欢那路没滋没味,或者其实只为了追随雅的姿势和心情。倒是确乎识得几个当真在日本坐过昂贵的生鱼宴席的人,却都满口抱怨雅得难以果腹,亦且真是吃不出什么好来,白辜负了那天价。

有了这片纳闷在先,一次在哪个文字角落里看到一段歪批,就记住了。大意是说,日本文化最尊重东西的本来面目,越是未经加工的原汁原味越是珍贵,更珍贵的是应时应景,所以春天的新菜,初秋的大白萝卜,配合着恰到好处的刀工和装饰,都是高贵物品,反是无冬无夏的吃金屙银算是顶微贱的做派。

一位建筑师,名叫隈研吾,根据上面歪批的这一点来看,他是日本得一塌糊涂的。经他的手盖成的几个别墅,都带着一种建筑材料课上布置的实验习题的意味,一看它们的名字就了然:“玻璃与水的别墅”、“木头与拉板的别墅”、“竹的别墅”,分明只能是纸上谈兵的游戏罢了,真的建筑怎么能够纯粹到那里去呢。然而,他盖成的房子却真就是极其纯粹。

“玻璃与水的别墅”是隈研吾1995年的作品,盖在静冈热海的一处海岸悬崖边上,俯瞰着太平洋。这里原来已经现成有一座别墅了,是由建筑大师布鲁诺·陶特设计的。该大师是现代主义运动尚远未定型以前的名人,也在德意志制造联盟里出入,和格罗庇乌斯是一伙的。20世纪初期他曾经设计过的一些房子,在建筑史上也算鼎鼎大名。但是,在包豪斯等同于国际风格的代名词以后,这位Pre包豪斯的大师反而不太被人提起了。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感佩日本在上个世纪初追赶西方思潮的热烈激情,远在那会儿居然就想得出“国际招标”的草创版。

隔了几代人以后,连日本也快变成“西方”的边儿了,由陶特设计的旧别墅的新主人忽然动了念,要在旁边再盖一处小屋,专给来访的客人住。

毕竟是在后现代也已经嚷嚷腻了的年头,满足文明居住的基本功能要求早已不在话下,当今的建筑师因此不复囿于旧日的游戏规则。现代主义初期的大师们比古典时期更强调朴素单纯而有力的建筑空间构成,而“后”的小子们要挑衅的也就包括这种空间痴迷。隈研吾曾说,他的作品是结合了市政工程、环境景观设计和建筑这些方面,是遵从了日本历史上把景观和建筑视为一个整体的传统。他还说,空间已经不再是建筑的根本要素了,建筑设计不能还只是局限于用实际墙体围成的空间,还得精心处理到心理空间、虚拟空间和电子空间的层面。

隈研吾设计出来的房子,不单我这为建筑而建筑的职业病人着迷,连一位外行朋友看了都感喟再三,全然不顾这个别墅的非人特性,一径为它的美而惊叹。

既然身处太平洋的岸边绝壁这么得天独厚的位置上,临风远眺浑然欲仙的状态,是熟读李白苏东坡的人很容易会得到的意境。只是,讲求安逸的时人未见得消受得起真实的凌厉海风,最好是能静静地躲进恒温恒湿的四壁中。为了让这里的过客能够恣肆地欣赏海景,保证无论逸往哪个方向的视线都能享受到绝对的无遮无碍,隈研吾规定了这个别墅的主题是“玻璃与水”,那么他在设计时实际运用的艺术语词就真地只是:玻璃,和,水。

除了把私密性空间藏在楼下,隈研吾强行剥夺了穴居以来人类本性所向的隐蔽与庇护感。于起居活动所在的三层楼面的基本地坪上,均匀覆盖着15厘米深的一层水面,上面浮搁了三个玻璃盒子,分别是三个欲连又断的独立空间。一片完整的不锈钢骨架的屋顶天窗,把整个区域,无内无外一起大而化之地遮在底下,这样,中间的室内环境就被夹在两层透明的皮中间:地上的水面,和天上的玻璃大板,而在这之间的实体结构,除了用来支撑屋顶的不得已的敦实柱子以外,全用玻璃。也就是说,这里每一个实体的上下左右各个面,都是透明的,或类透明的。

墙是玻璃的。这在密斯以后倒也平常。比前人更纯粹一步,他做玻璃幕墙的立梃也用的是玻璃,所以几乎真地没有什么实物阻挡视线。不过,这种手法在如今的建筑里也算习见的。

天窗是玻璃的。这也平常。其实设计师还是给一些局部加了百页之类的吊顶遮挡,并没有非得逼人无时无刻不暴露在炽烈的阳光下。

欲造成融入太平洋的视觉幻境,地坪处的水面必不可少,低头惊见立足全在水上,简直就像是从天而降白得了一身轻功,裘千仞的水上漂什么的。为达到这种震撼效果,客厅的地面是用两层玻璃板压合而成的,凭它底下的水自去流淌。

一般在这样的房子里,为避免碍眼,极少主义的灯多是嵌在柱身里,白天难得发现它们。但是在这个玻璃幻景中,星星点点的灯光好像还嫌不够空无似的。隈研吾把灯具全部安进了地板下面,这样,夜幕中的客厅就好像是被一层光线的网托着,漂浮在水面上。在“玻璃与水的别墅”里,几乎所有的构形元素都是“面”,而“点”和“线”就被精简到家,这样造成的空间感觉才最是浑若虚空。最极端的是,客厅的桌和椅都是玻璃的,也就是说,除了习见的玻璃桌面以外,椅子的座面和靠背全都用了玻璃,让人坐在上面,它的触觉和曲度会造成怎样的感受,我很怀疑,为艺术而艺术的献身精神真地已经感动到一般人了吗,就肯受那种洋罪?

连接这三个玻璃盒子的元素是小桥,桥上的地面、扶手和屋顶也全都是玻璃的。于是,行走其间的人就会恍惚忘记了围合的墙壁,好像当真身在无垠的海景中间。看到这些桥,我们应该会觉得有一丝眼熟,在古典园林里,轩榭亭台之间在水滨水上走着曲曲弯弯的回廊和桥,本就是最正宗的路径,倒比直白的屋里走廊更合了这里的情境。

想要走进三层这一片畅快的天地,需从楼下爬一道楼梯上来,它也是以玻璃板材做成的。同样,楼梯间的灯都装在天花板和地板里,灯光把它照得通体透明,连踏步也是透明的,这样,它也一样融入了四外的夜色里。

好玩的是,这个别墅在1997年得了一个奖,是杜邦公司给的,奖励建筑师创新性地利用和开发玻璃的材料潜力。隈研吾自从开业以来,七七八八的建筑奖项也得过不少,这个别墅却从来没有得到过建筑方面的奖,但他至今还照样是把这个设计列为自己的得意之作。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种极端显示一种材料本身美的做法,在实用美术的疆域里还是有过于偏执的嫌疑,甚至于为此势必得牺牲一些功能性的考虑,因而在专业标准下有为人诟病之处。做得好的事情都是心里真正爱的事情,是由衷欢喜地玩出来的结果,做职业建筑师,能任意大玩的机会极度有限,何必浪费?

顺便一提,隈研吾是1954年生人,做这个别墅的时候刚满40岁。正是一个建筑师能不能做成大师的关键年龄。 别墅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