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点上的省力运动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1500点上的省力运动0

3月是大地回暖的时节,也是倒春寒时节。但证券市场却有红3月之说,有例为证:1996年3月股市上涨0.62%;1997年上涨18.68%;1998年3月上涨3.02%;1999年上涨6.23%;2000年上涨4.99%;2001年上涨7.83%;2002年上涨5.19%。3月没有2月份关于季节变化的“首发”信息,却有如此的幸运,自然与两会在3月份召开有关。两会上通常出台一些新政策,提振人心,是其一;两会客观要求市场有一个稳定向上的环境,是其二。今年的3月尤其特殊,新的政府领导班子将要产生,普遍预期,市场将会对新的领导集体做出亲近的反应。

但3月到来之前,市场却一直在一个“怕”字下等待。截止到2月底,上证指数已经在1500点上下30个点的范围盘桓了26个交易日,算上春节休假因素,整整一个半月。一个半月市场只在几十个点位,上下2%的范围内波动,甚至不给游荡于市场中的快手,也就是投机分子以活动空间。于是有声音感叹,如今的股票市场的中奖率——买到一只有一定回报的股票的概率,还不及彩票。上下空间如此之小还意味着,人人都只有在等待中度日,上升中不能获利了结,下跌中不能止损出逃,剩下的惟有耐心等待:等待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突破,看自己是否站对了队伍。结局尚未揭盖之前,不管是站错了队的,还是站对了队的,心情恐怕都是一个“怕”字。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判断价格的方向是件异常困难的事,大多数投资者的买卖决策来源于日常市场变动。无方向状态使所有买进来的或者卖出去的都找不到凭据,所谓进退失据。这样的“怕”蔓延开来,使人真实地感受到左右不了命运的恐惧力量。

“怕”还有一层解释,即投资人的神经可能在等待中出问题,以错过机会或者机遇。自今年1月3日大盘开始上涨,指数已经上涨了200点,但真正的上涨却发生在3天,1月8日的40点、1月9日的30点和1月14日的将近100点,其余的时段全无方向。这样的市场基本上是一个专业人士的游戏场,他们反应敏捷,有严格的研判机制,且调动资金速度远超出常人。而普通投资者从震惊到镇静的心理转变需要的不止是1天时间,再动手买卖,已经没有机会或者处在“圈套”里了。用友软件是一个“陷阱”的绝好例子,它曾经在50余元的价位长时间横行,一个突然的涨停板使股价涨到了60,成交量放大到平时的十余倍,接下来,没有几天时间,就跌到40元。这个股票市场少有的高价股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追捧者陷了进去。如此稀少的机会下却聚集着6000万股民的神经,它的摧毁力因而被无限地放大了。

1500点的吸引力和威慑力在哪里,以至大盘久盘不决?如果计算去年的最高点1748点和今年最低点1312点,就会发现中点刚好是1530点,2月27日上证指数创出的1524点近期高点与它只差了非常小的距离,0.5%的误差都不到。如果单纯把今年的这一波上涨看作去年下半年下跌的反弹,反弹的价格已经到位。这正好是一个来自上方的抛压不大,来自下方的获利盘不多的区域。在一个不上不下的价位反复运动,用古典力学的原理衡量也是最省力的办法。谁的省力办法?当然是市场操纵力量的。指数统计把2/3不上市的国有股、法人股计入指数权重,那些盘子大又有深厚国有背景的股票左右着指数的“虚实”:22亿股的中石化,以867亿股算指数;18.7亿股的宝钢,以125亿股算指数;27.5亿股的中国联通,以197亿股算指数。而这3只股票分别上涨21.4%、23.4%和30%,比200个点16%的指数上涨高出一截。有能力操纵指数的机构大户把指数做到这个省力点上,自能像操纵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游刃有余地调换筹码,静观股市变局。

年初,证券界对今年行情的普遍预期1300~1700区域运动,结果不出半个月市场即运行到中位,可见市场已经从前年和去年的弱市转强。而1600点上,仅去年下半年就盘整3个月时间,累计套牢资金5000多亿。再向前追溯,两年中市场在1600~1750区间盘桓9个月。若要冲开这个区间,绝非1月里3天那样的狠霸可以做到,再向上,每一步都考验投资者的耐心。

其实,3月不应该是一个被神化的或者形式主义的月份,1996年前的5年中,3年里3月是下跌月份。3月应该是温和耐心但持之以恒的月份,投资者充分交换筹码,自觉自愿地去试探套在上方的沉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