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收购HYDIS:两个前车之鉴与一个问题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尚进)

小鱼吃大鱼的战术

之所以众多国际媒体纷纷报道“京东方”这个并不知名的中国国有企业,是因为“京东方”经过数月秘密筹措,以3.8亿美元收购了韩国现代集团下属HYDIS的TFT-LCD液晶显示器业务。北京市经济委员会主任金生官评价说,“这一收购是我国建国以来国内企业收购海外企业的最大项目”。这个“京东方”前身是七七四厂,位于60年代国家建设于北京东北角的酒仙桥电子工业基地。

目前全球每十部手机中就有一部使用“京东方”制造的显示屏。在收购HYDIS中,“京东方”巧妙使用了资本杠杆方式,也就是3.8亿美元,“京东方”只出资1.9亿美元,剩下的“窟窿”通过向韩国银行贷款的方式,以HYDIS提供卖方信贷方式解决。

台湾地区电子科技产业研究院研究师郭圣昌站在第三方角度分析道:“京东方’只花了不到2亿美元,买到的绝对的资产和技术至少价值20亿美元。”而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副司长赵闯则告诉记者:“以购并的方式参与国际市场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形式。中国企业近两年在韩国市场上造成了两次大轰动,前一次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和美国通用汽车、日本三菱银行,韩国发展银行联手收购大宇汽车;花费几千万美元占了18%的股份。”

英国《金融时报》曾在2002年10月就专门撰文分析过HYDIS,当时全球低价芯片市场萎缩,现代集团陷入巨大债务危机中,HYDIS的TFT-LCD成为现代集团的鸡肋。而“京东方”董事长兼CEO 王东升对记者说:“我们三年前就考虑收购现代的TFT-LCD部分,始终在等低潮期,这样就可以花很少的钱购买到HYDIS。”

真正难题:海外技术转移

京东方收购HYDIS:两个前车之鉴与一个问题0

HYDIS关键人物崔炳斗

“京东方”液晶显示产业链投资项目

京东方收购HYDIS:两个前车之鉴与一个问题1

京东方收购HYDIS:两个前车之鉴与一个问题2

作为国有企业的“京东方”,运用资本杠杆,通过购并来改变自己的产品技术结构  

海外媒体为何如此关注“京东方”收购?美国电子行业机构theregus分析说:“这场收购标志着中国科技企业已不满足于利用吸引外资设厂的方式获取技术,中国人要采取类似日本80年代的方式快速获取核心技术。”而王东升告诉记者:“我们将在2005年上半年将五代线技术运用到北京架设的生产线上。”

实际上,韩国现代集团下属的HYDIS拥有包括3.5代共三条TFT-LCD 液晶显示器生产线,以及在韩国的大量厂房和固定资产,HYDIS占据全球TFTLCD液晶显示器市场4%的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其拥有最先进的第五代TFTLCD技术。“京东方”高级副总裁陈炎顺解释说:“第五代生产线已经是一个成熟模式,如果光买HYDIS而不在北京建厂,那我们做的意义就仅是一个财务性投资。”

“京东方”此时为国内科技企业同行们提供一个收购国外科技企业之后如何将核心技术转移并且有效吸收的前车之鉴。同Intel对抗多年的台湾威盛电子就曾在这上面吃过大亏,当年“威盛”为了掌握CPU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花大钱从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买来Cyrix的CPU部门。谁曾想CPU核心技术只是少数技术核心人员参与,而这些美国员工在并入“威盛”半年后相继离开,结果买到的仅仅是一堆CPU设计图纸。

“京东方”面临着同样的局面,韩国技术界对于技术转移到中国非常敏感。

HYDIS的第五代TFT-LCD技术其实关键人物就是崔炳斗,如何协调好与韩方员工的关系,成为考验王东升,也是检验科技企业如何实现跨国企业内部技术转移的一次机会。“购买公司实现技术转移在欧美科技企业是常见现象,但中国企业还是尝试阶段,其实购买技术的同时真正的是在买人才,欧美企业收购人才流动不存在水土不服和语言等问题,而这些日常生活细节对中国企业的技术转移都是障碍。”郭圣昌作为从硅谷退休的老一代IT 人在这方面有不少切实心得。

TFT-LCD的问题

“京东方”早已是国内A股的上市公司,2002年股价始终徘徊在4元上下,非常稳定,在爆出收购韩国HYDIS之后持续涨停。要不是其控股的北京松下显像管厂出现严重积压亏损,2002年营业收入肯定比目前的85亿元人民币要多。也正因为传统CRT显像管的积压,令王东升下决心改变“京东方”产品技术结构。在2002年,“京东方”真空荧光显示屏(VFD)全球销量排名第三、STN液晶显示屏第五、TFT-LCD排名第九。

由于“京东方”依旧是国有企业,而且2001年中国电子信息业百强排名位列18位,更由于其是北京电子工业的老企业,北京市政府对其拉动本地工业抱很大希望。同时上海广电与NEC合资的TFTLCD也选址上海,国内一场TFT-LCD生产热悄然升温。

TFT LCD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很多人担心掏出1.9亿美元现金后的“京东方”手上还有多少资金,而2005年以前上马第五代TFT-LCD 生产线的话至少还需要7亿元人民币。李东升其实已经意识到资金问题,他告诉记者:“我们在收购前作了很多资金的模拟,结论是我们有能力扩大资本金,所以今后扩大资本金将是一个很有效的措施。同时我们内部进行整合,尽量收缩非主营业务,把财力放在显示领域上。”实际上资金断链的担心是多余的,面对“京东方”年运营超过百亿人民币,增股发行将是比银行贷款更简洁的融资渠道,同时北京市政府的明确扶持势必是“京东方”最强有力的贷款保障。即便股市状况不佳融不到足够的资金,“京东方”还留了一手,在北京城东散落的原计算机厂破旧厂房也够充当李东升的救急钱。

“京东方”全力转产TFT-LCD有更深层次的产业原因,李东升说:“传统显像管电视已经发展到夕阳阶段,未来LCD TV将有很多机会。”而目前全球TFTLCD产量全球第二的友达光电总经理段行建却持担忧态度,“因为目前全球TFT-LCD本来就供过于求,台湾当年的教训就是一窝蜂上,结果造成市场十分混乱。大陆如今发展TFT的前提是要打好半导体产业的基础。”可见TFT-LCD到底会不会给“京东方”和北京工业建设带来活力,决不是收购和转移HYDIS的TFT-LCD技术本身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