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齿铜牙纪晓岚》锁了个阴阳结

作者:舒可文

(文 / 舒可文 老于)

《铁齿铜牙纪晓岚》锁了个阴阳结0

《铁齿铜牙纪晓岚》锁了个阴阳结1

有评论者说,《铁齿铜牙纪晓岚》的贡献不仅是男女老少、不管什么身份的人,谁都看着高兴,而且是对纪晓岚作了一个全民普及——没有这部戏,有多少人知道纪晓岚?有意思的是,现在国家档案馆编拍的历史资料电视片里,竟也用上了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和《宰相刘罗锅》片段。它已经变成了野史之一种,而在这娱乐的野史中,通过那些文房墨宝、诗词对联又恰恰构成对传统文化的大众普及。

阴阳结难道不是保住古人?

《铁齿铜牙纪晓岚》续集播完后,邹静之接到一个观众的电话问:“他们两个人扫地之后,得官复原职吧?那个杜小月怎么也得嫁人吧?”一部粗糙的《纪晓岚传》由此趁热挂在了网上,和珅研究专家冯佐哲几年前写的《和珅传》作为学术著作没卖出多少,现在竟也遭抄袭。为此他正在与出版社打官司。冯佐哲说他研究和珅40年,可和珅真正家喻户晓竟是从电视剧开始。像冯佐哲这样的历史学家不断在各地报纸上揭露《铁齿铜牙纪晓岚》有违史实的同时,纪晓岚的六世孙纪清远却大为赞赏。他说:“此剧再现了他祖先的风范,加上高收视率所显示出观众的乐在其中,很结实地锁起了一个似真似假的阴阳结。”按行内说法,一出戏有时候是人保戏,有时候是戏保人。放偏一码说,在这个戏里戏外扭成的“阴阳结”里,戏保住了演员,三个演员构成的“铁三角”难道不是保住了纪晓岚、和珅、乾隆三个古人?

可是,当《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编剧“来点谐趣”的时候,《广播电视周刊》的一位先生却批评它没有把纪晓岚在文化上的贡献深刻表现出来,而且认为,笑应该有个限度。

邹静之原来是著名诗人、《诗刊》杂志的编辑,现在是《铁齿铜牙纪晓岚》主要编剧之一。他一再强调:“这种新派古装片并不对历史负责,曹操在历史中也是个大英雄,京剧里写成个大枭雄,就是白脸。要在这儿求历史真实,就干生气吧。选择写纪晓岚就是为了亦庄亦谐,一开始就设计了三男两女,这永远是一个观赏性最强的戏剧结构。如果不是为了谐趣就写包公了,如果把包公写成纪晓岚这样,就没人看了。历史记载中的纪晓岚本身是个举重若轻的人,他有特异功能,十几岁时目能夜视,后来长大了特异功能慢慢没了。他只吃牛肉干,不吃青菜,喜欢各种山珍海味,说他尝遍天下美食,而且夜夜不空。其实历史上纪晓岚也不是什么大清官,当然正史野史里也没有说他是贪官的,就是爱直谏,有点风骨。野史里往纪晓岚身上贴金的也有不少,但主要都是说他的智慧。我就是照着这个路子编,90%是编的,神似即可。但也不是完全没谱。”

让人物如神仙般恣意浪行

《铁齿铜牙纪晓岚》构成了一个有趣的格局:人物关系是娱乐化的,好像就是为张国立、王刚、张铁林安排的一出相声小品连续剧,只要三个人凑在一起就好玩,就逗闷子。而围绕着这三个人的故事环境却又尽量接近历史氛围。邹静之最开始写的“山河际会”一节,说的是皇上修了新园子,大臣们都在作诗庆贺的时候,纪晓岚用数来宝责备修园子贪污。邹静之说:“清朝内务府都是包衣,专门给皇家办事的,做家具、瓷器,各种建筑。内务府吃工程的事有很多,在清朝档案存的皇上谕旨里有这样的问话:银子都哪儿去了?在戏里面,皇上因为修园子花费太大,发了‘罪己诏’。发‘罪己诏’在古代也不少的。卢焯也是真有其人,是个大贪官。这都假不了。”在《续集》的“如是我闻”一段,纪晓岚到茶馆收故事,这是真事,他的《阅微草堂笔记》的大多故事都是从民间着意收集来的。

在编《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一部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参加编剧的人过多,在协调中难免相互冲抵,似乎还拘泥于纪晓岚的正与和珅的邪。到了编续集时候,主创们开会讨论,要让和珅聪明起来,让纪晓岚装点傻。一个装傻,一个抖机灵,中间一个皇上有时装傻有时装聪明。这就使这三个人物重新构成了喜剧意义,原来的重心被颠覆,让三个中心人物轻松起来,如神仙一般,恣意浪行。

马军骧是在《续集》时加入的编剧,他写了第一单元科场作弊案。他说:“科场作弊并不新鲜,江南科场作弊是康熙年间的案,查出两个作弊的大臣,都给杀了。我就把它安这儿了。”放鸽子的作弊法有点邪,他说,“现在你看着邪,好像戏说,其实道光年间就有这样的事,有考生养鸽子,到考试时候,请人在外面答了考卷让鸽子带进场。有的书里就说,考官用鞭炮吓唬,还有想用火枪打鸽子的,而和珅也的确做过主考。野史里我看见有一个兄妹替考的故事,虽然那时候没有照片,但是有从乡试跟他们一起考上来的人认出她不是他。这个故事本不是说考试作弊的事,是说这个妹妹多有才气。而那两个考题确是乾隆朝出的,偷考题也是那时候经常的事,我看到过收买主考官的仆人偷考题的故事。”科考后,替兄赴考的妹妹赵青被发配,乾隆说了“牢狱志士”的话,“这在历史记载里是康熙说的,给安在乾隆这儿了”。

真假作料的历史价值

《铁齿铜牙纪晓岚》锁了个阴阳结2

邹静之  

邹静之说《铁齿铜牙纪晓岚》的味道可能都在细节,这些细节都采自悠久的文化,它们支持了这部戏的历史性。从哪儿备了这么多的料?邹静之说好多都在《清稗类钞》上,“平时大家都不太注意,其实可利用的东西太多了。像那段和珅拿了两个古董,摔了一个,在收藏古董上,两件不值钱,孤品才珍贵。有一个故事讲欧洲一个收藏邮票的人,他一直以为自己有一个孤品,后来发现有个小孩也有同样一枚,就买过来给撕了,这个谁都知道。那些个诗词、对联,大多数都是从书里找来的,中国古代那么多诗词,当然跟那些故事一样,不一定是纪晓岚的,但至少是清朝的,不能弄一个后世的诗,那也不是我们的路子。也肯定有自个编的,还有古典戏曲里的那些套路,京剧里张生看见莺莺小姐后,撮着手说,妙、妙,丑角就在旁边消解道,嗨嗨,没有和尚,哪来的庙啊。这种对白方式用在和珅纪晓岚的戏里不少”。马军骧也从京剧里找了作料,皇上扮店小二串通纪晓岚套和珅大吐真言的那一段,就是从一出京戏里学的,可他忘了是哪出戏,“有这么一段,三个人中,两个人在做戏,另一个糊里糊涂地在中间犯傻。两人明白就他一个人懵着,还跟人推心置腹的,特别逗。”还有“戏里那个偷考题的太监临死前诬指说是纪晓岚让他干的,这是温瑞安段子里大翻个的写法。在妓院里找谢元那段戏,学的是阿加莎侦探小说抖包袱的方式。阿加莎的解题方式里,总有那么一个证据在那儿明摆着,谁都没看见,最后包袱一抖,谁都明白了”。问他那些诗词谜语是哪儿来的,他也说哪儿的都有,和珅到江南,纪晓岚留给他那个谜语,是个民间谜语,马军骧说就在《中国谜语大全》里找的。

这就如同韦小宝撒谎有个窍门,事情是假的,但诸般细节务求真实。在对细节的一再追问下,邹静之只能说:“都忘了。尽忙着人物,忙着写那种味道了,把那些都忘了。反正都有其事,是不是让纪晓岚赶上就单说了。”马军骧认为这没什么不可以,“野史里还有这么个故事,说皇上要杀纪晓岚,纪晓岚说,那就把我宰了吧。皇上不想宰了他,让他回家自尽。纪晓岚走了,过一会儿又回来了,皇上问怎么回事,他说他碰上屈原了,屈原跟他说昏君才杀忠臣呢,他不能自己一死了之,却让皇上成昏君。这个故事被《宰相刘罗锅》用在刘罗锅身上了。我就给改成纪晓岚求皇上答应让和珅来一刀一刀杀他,和珅只好替他求情。”

历史学家揭张冠李戴的底

所谓诸般细节的真实,手法之一是编剧坦白的这种张冠李戴,荒腔走板的趣味正在这真假莫辨之中。冯佐哲先生也揭了一个张冠李戴的底:“《红楼梦》一书的流传功在和珅而非纪晓岚。和珅弟弟和琳的儿女亲家,家里有部手抄本《红楼梦》,和珅看了以后力荐给乾隆帝,找人做修改及补写后四十回,使本来一部禁书,后来得到肯定。当然在历史上那段文化专制时期,纪晓岚确实是尽过力,保护了一批有价值的典籍。”另一处细节讲有一年正月,和珅走在纪晓岚家门口,纪晓岚一身寒酸,和珅一身锦绣,纪晓岚看见他喊他,故意给他跪下贺年,和珅也只好跪。冯先生说:“和珅平日总是衣冠楚楚,有的衣服上的纽扣还用的是西方的金属扣。地上很脏,这一跪当然弄得他很狼狈。其实这个细节不是在纪晓岚家门口,是在鼓楼,也不是纪晓岚对和珅,而是刘罗锅。当然这也是传说的,《清朝野史大观》里有很多这样的故事。这是从清朝就流传的,也算是合情合理吧,合规制就可以。”

顺着这个话题,冯佐哲进一步在电视剧和他考证的资料之间作了一些对比:“纪晓岚是乾隆七年的进士,乾隆比他年长13岁,三个人里和珅年纪最小。以前的资料中没有和珅的出生年,我考出和珅的生年是1750年,和珅出生时,乾隆已经近50岁,纪晓岚比和珅年长26岁。有野史说,和珅和乾隆有点暧昧关系。乾隆的近臣当中,除了要有才华,都还得一表人才。纪晓岚人长得胖,不合乾隆选官的标准,因此官升得慢,而和珅是个美男子,有画像为证。”他拿出他在档案馆翻拍的和珅画像,那是一张清瘦雅致的面孔,有严谨的嘴角和细而锐利的眼睛。冯先生因此不满的是有一本写和珅的书上,和珅像完全是按照王刚画的。至于纪晓岚跟和珅的关系,他说:“历史资料中没有纪晓岚跟和珅相斗的记载。”

档案馆里锁定的纪晓岚

《铁齿铜牙纪晓岚》锁了个阴阳结3

在保存清代档案资料最全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这里的研究员李国荣回答这个问题时说:“目前没有发现这样的档案,但他们两人应该是有交往或交情的。”李国荣拿出两大卷档案出版社出版的有关《四库全书》的档案说:“因为和珅是总裁官,纪晓岚是总纂官,在有关档案里,还有纪晓岚和和珅联名的折子。”他说,要按史料讲人物是另一回事,“史料里记载的纪晓岚在8岁时考童子试,24岁乡试第一名举人,7年后中进士,当过学政、知府,后来进了翰林院。这期间,两淮盐运史卢见曾贪污案发,纪晓岚和这个卢见曾是儿女亲家,他就给卢通风报信。后来泄密之事也被发现,结果被发配新疆,在新疆还写了本书《乌鲁木齐杂诗》。三年后纪晓岚从新疆回来时,乾隆成立《四库全书》馆,纪晓岚被人推荐为总纂官,被批准,开始修《四库全书》,前后修了13年。”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档案中,整理出相关的档案多达1500多件,有奏折、谕旨。李国荣翻开一件乾隆四十年的谕旨说,纪晓岚“学问本优,校书亦极勤勉,甚属可嘉”。之后说的是如果有升迁的机会,优先给他。李国荣说:“就因为有这样的旨意,后来他才当了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兵部尚书。”

李国荣还介绍了档案馆正在拍摄的一部电视片《清官密档》,里面自然少不了和珅一节。它截取的档案中记载着:和珅祖上入关后居住在北京西直门内驴肉胡同,和珅和弟弟和琳在十几岁就被选入紫禁城西华门内的咸安官上官学,能通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和珅书法酷肖乾隆,乾隆的有些诗匾甚至由他代笔。和珅普通侍卫出身,乾隆四十年十月,26岁时被提升为乾清门侍卫,此后步步连升,几乎一个月跳一大级,半年之内升至总管内务府大臣,进入权力最高层。《内庭赏赐例簿》里记,乾隆赐名给和珅儿子丰绅殷德。他会敛财,不动用国库而能满足乾隆的巨大花费,这是他一直得宠的一个原因。填饱皇帝的同时,自己的腰里也硬了。乾隆死后,嘉庆四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查抄和珅家粮一万石,银两数逾千万,家中且有夹墙,藏心金二万六千两,私库藏金六千两,地窖内藏银二百余万两等。家奴刘全,倚势营私,竟也家资丰厚。和珅的二十大罪状之一就是他在园子里建的石舫仿了皇家园子,有僭越之罪。李国荣让我到档案陈列馆看了当时处决和珅的档案,朝臣会审意见是:“将和珅照大逆律,凌迟处死。”这是清朝通例,议罪时总是给皇上留出宽大处置的余地,后来他是被赐自尽。

在众侍卫中和珅何以得到乾隆的如此偏爱?李国荣说,正史和档案中均无记载。只能在野史、笔记里掏捡,《清乾野史大观》卷1《和珅获宠原因》、薛福成《庸庵笔记》的卷3《入相奇缘》讲到,某日乾隆外出找不到仪仗用的黄盖,责斥是谁之过,所有侍卫吓得不敢吭声,只有和珅朗声应答。乾隆见其仪表俊雅,言语清晰,马上将其提升。《啸亭杂录》里记,和珅其人性格诙谐。

虽然矛盾,倒也野史一种?

《铁齿铜牙纪晓岚》到目前一共拍了82集,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作为一个娱乐品牌,是否能不断写下去?邹静之认为:“作为商家,这东西正卖得好着呢,不能不生产。作为创作者、作为演员,你要不断出味道是有难度。但即使这些编剧想不出来了,还有别人呢。因为它的视角是现实的,有极为开放的空间,写起来也自由。下次可以写纪晓岚或者和珅赶时髦,弄洋钟洋表了,所以往下写一点都没问题。”

有趣的是在档案馆编拍的历史资料电视片里,讲到和珅升迁时,所引用的材料当中,不仅有在冯佐哲先生看来合规制的清代野史,竟也有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和《宰相刘罗锅》片段。这就像和珅的一句台词说的,“虽然矛盾,倒也贴切”。如此看来,它也是野史之一种了。

穿上行头去挣钱

老于

《铁齿铜牙纪晓岚》锁了个阴阳结4

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最新收视率显示了《铁齿铜牙纪晓岚》的受欢迎程度,在北京地区,北京台二套播放《铁齿铜牙纪晓岚》续集(4~43),平均收视率为28.7%(去年北京地区最高的收视率是由《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一部创造的)。在长沙地区,《铁齿铜牙纪晓岚》也居收视率榜首。但在上海仅排到第7位,广东观众则更喜爱另一部更有本地色彩的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

《铁齿铜牙纪晓岚》投资方为亚环影音制作公司,除《铁齿铜牙纪晓岚》,该公司还投资过《闲人马大姐》、《幸福街》等剧。但不知为什么,公司各方人士均保持低调,不愿透露其商业操作状况。两部“纪晓岚”共80集,即使按每集60万元的低价,单转让播映权就已经让该公司有4800万元进账,这还没有算上VCD、DVD版权。

除亚环影音制作公司的纪晓岚,广东巨星影业有限公司也有一部《风流才子纪晓岚》,播出后影响不大,投资者邓建国认为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拍续集——“既然另一家公司拍了,就没有做下去的打算了。”

同样,邓建国在接受采访时也不愿意透露四部《康熙微服私访记》为他挣了多少钱,他只是说,“总之是名利双收了”。这四部中,前两部卖得比较好,每一集100万元,后两部因各地电视台实行了合并,垄断了一地价格,每集也可以卖到五六十万元。每集电视剧的成本为35~40万元。而各地买播映权的价格并不一样,江苏、北京、上海这样比较富裕、广告价格比较高的电视台要比别的地方高出2~3倍。

邓建国说他在投资电视剧选材上出于“观众的心态”。当初他花10万元买断《康熙私访记》这本评书改编权时,就觉得皇帝私访的故事肯定有人看。后来邹静之牵头编剧重新写剧本,等于10万元只买了5个字。邓建国目前正在与唐国强合作一部现代戏《民事审判厅》,在他看来,民事审判厅里也“有故事可写”,“有故事”就意味着有卖点。

拍古装剧的最大动力就是经济效益。导演过《宰相刘罗锅》和《康熙微服私访记》的张子恩很早就在采访中说过为什么要去拍新派古装剧:“投资方选择清宫戏的依据有三:一,在前期,诸如《宰相刘罗锅》等剧拍摄后,北影等拍摄基地都有了大量现成的清朝布景、服装设备,随时可以起用,相对降低成本;二,不像现代剧,古装剧还有希望卖出海外版权,一个片子卖两份甚至好多份钱,何乐而不为;三,从观众的收视要求说,他们逛过故宫、颐和园,听老人讲过前清逸史,对这一题材有先天的亲近感。”对于演员来说,出演古装剧也有利可图。古装剧报酬相对要高,原因也在于古装剧更卖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