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结束“内部股”的时候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周一)

是结束“内部股”的时候了0

发售“内部股”只能使很少的一部分人受益,不值得提倡  

虽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的公司,发售一部分有折扣的“内部股”,不会对公司本身和其他一般股东造成明显损害。但美国监管当局还是肯定地表示,不允许再发售“内部股”了。

世界领先的硬盘生产商希捷公司(Seagate Technology,STX)在2002年12月首次公开募股时,非常明确地表示,希捷公司不会像过去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那样,希捷拒绝发售任何面向“关系户”或亲友的内部股票。

过往,有许多令投资者垂涎的股票,股票发行公司和其承销商可以悄无声息地将一些所谓“内部股”出售给他们选定的任何人——比如某某关系公司的总裁或公司内部人的亲友。但在希捷公司看来,这种面向“朋友和家族”式的内部股发售计划,不值得提倡。

虽然,发售一部分折价的内部股,可能是一种感谢一直以来给予公司支持的“关系客户”的好方法。但希捷公司困惑的是应该如何判断哪些“关系户”应该给,而哪些不应该给。希捷公司的决策者也担心,这种做法会给那些一直支持公司业务发展的关系客户一种“口袋里再加衬里”的感觉,因为公开发行股票就是为募集更多的资金。希捷公司财务总监Charles C. Pope说:“这是一种没有赢家的交易。”

但不幸的是多数公司没有看清楚这一点,所以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者要出台一个明确禁令,结束这种“内部股”发售。

事实上,这种“内部股”的股东就是为了获利,而并非公司稳定的投资者。

调查显示,这一小部分的“内部股”——通常不超过股票总发行量的5%,却往往会造成大麻烦。一家公司公开发行股票而只有他们的“关系户”才能从中赢利,这样会使承销商更愿意将股票的发行价定得较低,以增加股票在市场开始交易时的价格上升空间,从而获利。

虽然在目前这种熊市状况下,谈论IPO价格被定低了的股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在疲软的市况下,很少有新股发行。同时,股票发行价是否定低了也是相对的,而且美国股市的信息披露很严格,操作过程也较透明。

但是一旦市场重新活跃,IPO的数量开始恢复的时候,这种因发售“内部股”而造成的扭曲现象,就会愈演愈烈。佛罗里达大学金融教授Jay R. Ritter的研究报告显示,在1996年,只有24%的IPOs有发售“内部股”的计划,那一年,新股第一个交易日的平均涨幅为16%。但是到了1999年和2000年的大牛市,分别有79%和93%的IPOs发售了“内部股”,在新股第一个交易日的平均涨幅分别为71%和57%。

美国监管当局认为是开始行动的时候了。

发售“内部股”的结果是,只有很少部分人能得到“意外的收获”,而一般股东和发行股票的公司自身都被欺骗了。Ritter的研究表明,在1996年,这种折价的“内部股”使IPO公司共计损失64.45亿美元,而到1999年就超过了350亿美元。2000年,当股市开始走软的时候,这个数字为270亿美元。这意味着这些上市公司,失去了那些本应用在产品研发或市场拓展方面的资金。

一些人可能认为,拿出一部分股票折价卖给那些有影响的、在关键问题上说话算数的关系公司的经理人是有好处的。但美国《商业周刊》的调查显示,那些贸易伙伴的私人股票投机行为,往往会与公司业务或股东利益产生冲突。

Santa Clara大学的道德学教授Kirk O. Hanson说:“利益的冲突可以给错误行为提供动机。”这听起来像废话,但很正确。

现在,业界人士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发布了招股说明书,更多新股要上市,在华尔街已经可以嗅到经济复苏的气息。而美国的监管当局不会再允许“内部股”的情况存在,以避免在下一个IPOs浪潮来临之时,有更多上市公司和股东遭遇上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