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是真实的需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朱步冲)

残酷是真实的需要0

辉煌的巅峰总是太短暂,新旧交替的自然法则才是永久的 

残酷是真实的需要1 

网坛玉女“辛吉斯”  

对于广大NBA拥趸来说,2月9日在亚特兰大市菲利普体育馆举行的全明星赛无疑是一个节日;而对于年届40的迈克尔·乔丹,这不过是一场杰克·伦敦小说式的残酷决斗。如同小说《一块牛排》中那位同样年华不再的拳击手汤姆·金,飞人为了完成一个体面的告别仪式而倾尽全力。第一次加时赛还剩3秒左右,乔丹乔老英雄面对“龙卷风”肖恩·马里昂,施展出致命绝杀“撤步后仰跳投”,将比分锁定为138比136时,我们曾真的认为“飞人”似乎可以逃脱命运无情的摆布。但仅2秒钟后,“飞人二世”科比·布赖恩特的两次罚球立刻打破了这个虚幻假象,也打破了无数球迷保持了整晚的好心情。虽然整场比赛中乔丹拿下了20分,在全明星赛总得分上超越了“天钩”贾巴尔251分的记录,但明眼人都知道,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两个半小时中,新老交替已经完成。正如乔丹本人在中场休息时举办的致敬仪式中所说:“我把接力棒递给了年轻的下一代,J博士、魔术师和大鸟伯德交给我的东西,我已经传承给这里的其他明星们,也传承给了联盟中所有的球员。”

对广大体育爱好者来说,几件残酷而真实的新闻,着实将这个黄金周的喜悦冲淡了不少。正当全球篮球爱好者为飞人的绝唱伤感的时候,我们又不得不为网坛玉女“辛吉斯”的“英年早逝”而扼腕叹息。瑞士当地时间2月7日,这位年仅22岁的网球女选手第二次宣布,由于长期为伤所困,将不得不退出这项钟爱的运动。也许是为了让媒体彻底失去任何对“辛吉斯回归”炒作的机会,她还表示,将永不复出。根据法国著名体育杂志《队报》的评论,这位斯洛伐克姑娘的离开,标志了女子网球技术时代的没落,并寓言诸如大小威廉姆斯、卡普里亚蒂、达文波特等力量型选手的得势,将成为削弱这项运动受欢迎程度的最大票房毒药。

不过,并不是每个人的心情都是这样“无可奈何花落去”。ESPN专栏记者史蒂夫·威尔斯汀就撰文尖锐地指出,辛吉斯的无奈退出实在是拜自己的短视所赐。早在1999年辛吉斯首次败给卡普里亚蒂后,“女金刚”拉芙纳蒂诺娃就建议辛吉斯增强肌肉和力量练习,而年轻气盛的辛吉斯只一句“我讨厌在健身房傻练”作答。不但是运动员自己,观众也早已把竞技体育中的“丛林法则”视之为当然。在纪录片《终极乔丹》的开头,迈克尔以平静的声调向着全世界说:“每天,当我踏上球场,即便我已经站上世界巅峰,依然感觉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健身中心里的挥汗如雨只能部分地解决问题,比韶华消逝更严酷的现实是,在这个产品更新速度令人咋舌的时代,竞技体育产业也需要不断推出新面孔、新流派以捏拿观众的新兴奋点,从而最大限度地榨取利润。尽管体能教练蒂姆·格拉尔在接受《芝加哥论坛报》采访时表示,迈克尔的生理年龄只有36岁,但NBA 联盟早在10年前就像寻找转世灵童一样在新一代球员中选择“乔丹”接班人。从90年代中期的格兰特·希尔、“便士”安芬尼·哈达威,到今日的科比·布莱恩特或“加拿大飞人”文斯·卡特,甚至那个尚在联盟大门口跃跃欲试的高中生詹姆斯,都以“飞人二世”的身份放在了显微镜下,接受着近乎苛刻的透视和检验。同时,作为产品受者的价值观念的变化,也在动摇着老一辈巨星脚下的基石。老“飞人”迷们最痛心的事情,既不是乔丹不能像以往那样从罚球线起跳扣篮,也不是乔丹逐渐失去的掌握比赛胜负的能力,而是乔丹号召力的衰退。截止2月2日,年迈的“飞人”仅以654849票位列东部联盟后卫榜的第三位。要不是文斯·卡特在赛前十几分钟时决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将自己的先发位置让出,乔丹很可能面临他全明星赛生涯中最大的尴尬——开场跳球时坐在替补席上。

在这场令人疲惫的比赛间隙,明星地位同样岌岌可危的玛丽亚·凯利为乔丹献上了她的名作“英雄”。也许场边的NBA主席大卫·斯特恩在盘算,这首歌中的英雄到底应该是乔丹还是他自己。因为冷冰冰的数字最能说明问题,根据去年12月《财富》杂志的统计,乔丹为期2年的复出使联盟的总收入累计增加了100亿美元,但较之他第一次复出的三年,已经是天壤之别。这可套用一句古老的俄国谚语——“授予尊荣就意味着催促你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