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看西看:成龙姚明超级杯
作者:娜斯(文 / 娜斯)
很有意思,美国最大规模的电视事件——橄榄球超级杯转播,和中国最大规模的电视事件——央视春节晚会,总是前后脚,因为超级杯决赛时间总是在1月底,跟中国春节的日子很近。超级杯周末,在美国也算得个节日,超级杯电视转播,也是美国收视率最高的节目。
今年超级杯转播中有两个中国超级明星的面孔——姚明与成龙。一个是一则信用卡广告中的主角,一个是一则服装广告中的主角。他们在美国的流行文化消费市场已经混得有多“脸熟”,这应该是个佐证。超级杯时段一秒千金,不是万众皆知的面孔轮不到露脸。米卢在中国做了些广告,很多人就不高兴了,从这一点上说,是不是美国人更有风度些。其实这跟风度没什么关系,跟市场有关系。这时候的姚明是个明星,管他哪国人。
超级杯开场半场时的演唱节目也都是大牌,桑塔纳开场,斯汀压轴,中间两个流行女高音,席琳·迪翁和Shania Twain,间中再夹杂一些当红新秀,都是上了流行榜得了音乐奖的,递条子行不通。犹记去年,布兰妮在百事可乐广告中演绎50年代到当代的时尚风格,也算是她盛名的巅峰,那之后她面临转型,能否像麦当娜那样不断蜕变还是未知数。转眼今年开场时段演出的女孩明星已是风格完全不同的米歇尔·布兰奇。
姚明算是文化交流中皆大欢喜的例子了,好莱坞与NBA都从他们的加盟中获利,他们自己也名利双收,并且作为两种文化的载体携带了些正面的信息。他们能够加入好莱坞与NBA,当然都是美国文化扩张的一种结果,但是他们又因为个人的力量而在游戏中携带了来自他们自身文化的信息,留下一些他们个人风格的印记。姚明跟奥尼尔的交锋,不仅场上没算败,场下风度更胜了一筹。奥尼尔场外不够有风度的胡言乱语引起美国体坛媒体一片嘘声,搞得他赶紧放话道歉,姚明在学习NBA场上的对抗,但是也通过场外的表现传递了一种平和谦逊的风度。
成龙也是一样,真本事让美国人崇拜,同时他又是个喜剧演员,演打手但老是笑嘻嘻一脸轻松,虽然李小龙让美国人知道了什么是中国功夫,可是发扬光大之的成龙少了那一脸的“苦大仇深”,而是轻松诙谐,倒也有他的“酷”。我的一个华裔中文学生曾问我,为什么中国电影都那么sad(悲伤)啊?这当然也是美国孩子不够“深刻”的一个例证,不过因了这个问题我倒是真希望中国能有更多喜剧片打入美国市场,展示一下中国人的笑脸。
其实在纽约最近卷起一阵体育迷狂潮的倒不是姚明,而是日本棒球首席击球手铃木一郎加盟纽约扬基队。纽约首先是个棒球之城,这里的棒球明星可能不够“国际化”甚至“全美化”,但绝对是“地方名人”。铃木一郎身高1.86米,体重95公斤,其击球纪录绝对称霸棒坛,绰号“巨人”,声名早已被美国棒球迷盛传,所以终于现身纽约立刻卷起纽约媒体风暴,纽约当地小报全是头版头条,还上了大卫·拉特曼脱口秀。铃木一郎大受欢迎的原因还因为他笑口常开挺幽默,虽然一句英文不会可是笑脸传情符合其巨人形象,所以一场球还没打就已深入人心。
现在NBA其实正是缺少“天王”的时代,乔丹毕竟已过顶峰,而奥尼尔毕竟是东邪西毒一流,继承乔丹的王者之尊还欠些分量,所以以姚明场内场外的前途实在还是潜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