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瑟王之石”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朱步冲)
考古学家帕屈西亚·奥康纳与莫里斯教授在仔细审视刚出土的“亚瑟王之石”
如果没有这块镌刻着几个高卢字母的康沃尔石板岩,考古学家们肯定不会认为在这个荒凉、阴冷的廷台戈尔岛上度过的3个月物有所值。吸引他们前来的原因很简单:这个地处英格兰北部康沃尔郡的小岛,就是传说中鼎鼎大名的亚瑟王的故乡。自30年代以来,英国的考古学者们就聚集在这片传奇的土地上,力图发现任何与亚瑟相关的蛛丝马迹。1985至1987年,在岛屿东部的海岬上,研究人员先后出土几座成矩形的石制建筑以及总数惊人的陶器。而这块令发现者欣喜不已的石板,似乎更向他们发出了明白无误的讯号:这位传奇君主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当我看到石板上那三个模糊的字母‘ART’的时候,我从心底里发出了一声‘哇’的惊叹。”凯文·布拉迪,这位格拉斯哥大学考古系教授激动地说,“亚瑟,难道是他?这是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念头。”石板的出土地点,位于一片靠海的悬崖之上;而与这片峭壁遥遥相对的,就是传说中亚瑟的恩师、大魔法师莫林居住的岩洞。
当然,狂热的感情并不能替代严谨的考古分析。学者们发现石板上存在着两行语言笔迹各不相同的书写,第一行已经湮没在无数划痕之中,第二行以拉丁文写成,勉强可以鉴别。在查尔斯·托马斯教授,这位埃克塞特大学古文献专家数日不眠不休的释读后,他们拼出了“Pater Coliavificit Artognov”这个名字。根据同时出土的陶器与玻璃饰物推断,这些文字的书写日期被限定在公元5至6世纪,正是最初的亚瑟传说——起源于威尔士地区的阿洛林诗篇开始成形的时代。
相对与托马斯教授的冷静,他的同僚克里斯·莫里斯显然要心急得多,这位已经为证明亚瑟存在奔忙了8年之久的学者,迫不及待地将石板命名为“亚瑟王之石”。他的理由是,按照古代英语,“Artognov”应当被读作“Arthnou(亚斯诺),已经相当接近“亚瑟”的发音,而整句碑文可以被翻译为“亚斯诺,科尔家族的后裔”。从它出土的位置来看,这块石板曾经镶嵌于1998年在这里发现的“亚瑟王城堡”的护墙上,随着整体建筑的倾颓,被埋没于泥土之中。
当然,单凭一个发音相近的名字,显然不能证明什么。杰佛里·韦恩莱特,这位在发掘小组中一贯“唱黑脸”的中世纪文献专家,开始对同伴的热情大泼冷水:“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现有的发现不过证明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里,康沃尔的确存在过一位名叫亚斯诺的领主,而且他在这里出现过,仅此而已。”
根据发掘小组的耐心复原,这块石板被确认为一块城堡沟渠的盖子。它应当来自位于岛屿中央高地的一组建筑。去年9月,一场意外的火灾给了专家们以详细考察全岛的契机。在岛屿的中央高地,他们发现了15座层层相叠的房屋遗址。这些建筑的用途相当广泛,包括罗马时代的修道院及防御外敌入侵的堡垒。周边出土的大量生活用品与兵器,似乎也证明曾经有一位类似传说中亚瑟王父亲哥莱士公爵的地方豪强住在此地。
抛开虚幻的传说,从文献学角度来讲,这件文物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在英国黑暗时代的遗址中。发现的第一件以罗马文字写成的文献。莫里斯表示,这几个歪歪扭扭的字母是罗马帝国的统治崩溃后不列颠群岛仍与之保持贸易文化往来的有力证据。另一件有趣的发现是来自一只西班牙风格酒壶的玻璃残片,它鲜明的加地斯风格表明早在6世纪,英伦三岛就与西班牙有了直接的海上交通。
不过,在保持谨慎的学术怀疑的同时,任何学者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即这块石板已经成为了辉煌的亚瑟王史诗与真实历史的契合点。如果他不是1500年前那位拔出石中剑,与他亲如兄弟般的骑士们围绕在圆桌旁议事的亚瑟,那么他到底是谁?在第一部将亚瑟确认为历史人物的史诗,蒙莫塞(即今日之威尔士)郡的杰佛里所著的《英格兰君王传记》中,提出亚瑟是康斯坦丁大帝的孙子。如果这个论断属实,那么他至少与亚斯诺存在某种血缘关系。科尔家族在英格兰北部的统治自4世纪开始,延续至7世纪中叶,其中有一位名为卡多的君主,依据家谱推算,他可以算做康斯坦丁大帝的曾孙,亚瑟王的侄子。“根据凯尔特人的古老传统,1500年前也许在廷台戈尔存在过几位有血缘关系的统治者,都与科尔家族关系紧密。其中一位是卓越的统帅,统一了这个地区,他的事迹通过代代传说与加工,逐渐演变了那个我们耳熟能详的亚瑟。”凯文·布拉迪兴致勃勃地分析道。
作为历史符号的亚瑟王
来自马洛里所著《亚瑟王传奇》
蒙莫塞郡的杰佛里所著《英格兰君王传记》的插图——亚瑟王在临终前将宝剑交还湖中精灵
在漫长的黑暗中世纪中,英伦三岛始终浸泡在无穷无尽的征服之中,从罗马人、凯尔特人、维京人到诺曼人,每一次都给这个贫瘠的群岛带来莫大的灾难与痛苦。因此,亚瑟王,这位传说中的英雄应运而生,他拥有一切君主应有的美德:善战、睿智、公平,仁慈。在其麾下,聚集了一群彬彬有礼,忠心耿耿的骑士,他们是无助人民的最后希望。
具讽刺意味的是,虽然亚瑟在英国历史上拥有卓越的声名,1500年来关于他的著作已经是汗牛充栋,但这座丰碑的基座却是一片虚无飘渺的空气,没有任何可信的历史著作或实物证明这位英雄的存在。蒙莫塞郡的杰佛里,这位本铎会修士,是最早将亚瑟作为真实历史人物记载的作家,他的传世著作《英格兰君王传记》,被今日的中世纪研究学者们奉为圭臬,也是后世绝大多数亚瑟传奇的源泉。但遗憾的是,杰佛里引用的那些先辈史家,无论是吉尔达还是圣比德,尽管其生平都与那个传奇的“亚瑟时代”重合,但无人对亚瑟的生平有过具体的细节描述。虽然杰佛里宣称他的资料来自于一系列古老的文献,但这些文献的存在与真实性,则始终是一个个不可证明的学术疑团。
今日的学者们相信,在撰写《英格兰君王传记》时,杰佛里很可能前往英格兰北部收集民间传说与口头史料。中世纪的威尔士地区,由于地处各次外族入侵的必经之地,战事频繁,所以拥有相当丰富的民间英雄传奇与详尽的口述历史,也许是这些虚实难辨的传说英雄,引发了杰佛里的灵感,为英国创造了一位可与查理大帝或熙德媲美的本土英雄。
杰佛里的后继者们,无论是马罗里还是丁尼生,都继承了这种民间演义般的叙事风格。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亚瑟以及圆桌骑士们的服饰、言行、饮食与日常消遣,都是6世纪至12世纪不同风格的大杂烩,颇有三国演义“说汉代事,穿宋代衣,发明代言”的架势。
这个趋势为学者们带来了巨大的麻烦,罗马帝国崩溃后,不列颠就堕入了漫长的黑暗时期,文化湮没,经济倒退,可供资鉴的文献少而又少,凭借遗留下来的少数拉丁文著作,我们至今无法对这个混乱的时代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