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幻想的移动场所
作者:方振宁为参加水户艺术馆现代画廊举办的《SPACE ODYSSEY——宇宙之旅展》,汤姆·夏隆专程来日,他的录像作品最先受到注目是在法国奥塞美术馆举办的《Visions du Futur》展览上,那是一个汇集了视觉形象中的未来展览。夏隆的作品向我们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幻想的移动场所,由于夏隆和馆方有特殊契约关系,这件录像作品在其他地方展出暂时受到限制,所以我们只能看到静止的画面。
4年前曾经举办过夏隆个展的东京Hillside画廊,得知夏隆的新作将来日本,立刻临时决定再次举办他的个展。目前我们看到的是用喷墨印刷方法在画布上印制的电脑绘画。这些新作一反过去夏隆以前制作的那些空间装置作品形态,而是运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电脑印刷方式,这些电脑画是从录像带中挑选出来后拼贴而成。
汤姆·夏隆1947年出生,70年代开始发表科技艺术作品,以行星天体运动的法则、重力和浮力等地球物理学为题目展开创作。1989年在Hillside Gallery展出了一批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给观众带来不小的冲击。而在《移动场所》展中,那些越洋、越海、越时空移动的圆盘让人想起UFO,画面上移动的空中岛屿,既像宇宙号飞船,又似无名漂流物。在极其寒冷的地带,有一个热带岛屿降临,又有法国全国成为一个岛屿在空中浮游,一个有生物的行星像气球一样友好地访问地球……
夏隆的作品一贯呈现摆脱重力的空想,其实这次的新作,是他70年代初期创作的《Airborne Island(飞行岛)》、《Video Spheres(影像天球)》等作品从概念上升华的再创作,今年夏隆使用3D电脑技法、数字影像和录像等多媒体技术,制作成更具虚拟空间的电脑绘画,我们可以在这些绘画里驰骋自己的想象。其实,夏隆现在的作品和以前那些表现浮游及利用磁场磁力的装置作品,在深层方面仍有着联系,只是视觉和物理状态不同而已。
法国摄影家尼古拉·穆郎的作品最近首次在东京亮相,那是些既熟悉又陌生的景物,乍一看,没有人能判断出是自然的建筑,还是电脑三维技术所创造的假想空间。
蓝色的天空下,光源来自上端,有时又来自左角或右角,强烈的日照和光影,交织着无人、无植物、无色、无装饰、无音、无欲的“城市”或者说“废墟”式的钢筋混凝土景观。如果说它是建筑,又没有通常我们熟悉的构造。如果说它是城市,又没有城市所应该具有的功能——到现在我还是没有看明白那是些什么景象。
穆郎没有进行任何人工加工,只是换了一个视角,然而这一换,就颠覆了我们以往对建筑摄影的概念,从而给予我们一个启示,即事物存在着无限被表现的可能性。
尼古拉的建筑摄影是在东京的小柳画廊展出,展览获得建筑家的好评,日本有名的建筑论坛A.BBS上网友说,这是不是具有近未来性的架空城市?是不是在月亮上的路易斯·康?是不是路易斯·康没有实现的建筑,有人用电脑绘制成功?
展览情景如下,画廊中间只安放着一台幻灯机,80张幻灯片(摄影作品)每间隔20秒巡回投射到银幕上,尼古拉把作品定为《POLE 1996~2000》的Videoaudioinstallation,随着幻灯的投射,还配有音艺术,这些音有的来自针尖抚摸唱片偶然发出的声音,而这种音和空旷、虚无、无人间烟火的建筑影像自然合成一件完璧的装置作品。
尼古拉说:“虽然说影像是一个现实,但是现实只不过是一个概念。”从而我们找到了理解尼古拉·穆郎摄影的钥匙,那就是,这是以一种新概念去理解非移动的幻想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