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225)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思不清 魏文彪 曾火伦 蔡李红 陈淮贵 艾文波 王永章)
“我宁愿相信克隆人出世是真实的事情,因为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所有现在取得的成就和还在探索中的克隆技术的终极走向都将直指克隆人。我关心的是,伦理和法律总是滞后的思考和约束,在上帝失去权威之后,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
北京 思不清
人大代表应当坚持原则
据1月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1月3日,岳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发布第四号公告,经当天第五次全体会议再次选举,罗碧升以415张有效票中的335张赞成票当选岳阳市市长。此前,在1月1日举行的岳阳市人大五届一次会议第三次会议上,罗碧升作为惟一的市长候选人因选票没有过半未能当选。
此次选举一波三折,虽“取得圆满成功”,但有些疑问总令人拂之不去。疑问之一:1月1日,罗碧升作为惟一的市长候选人未能当选,这一投票行为究竟算不算数?人大选举一经有效投票就产生法律效力,怎能随意予以否定,又重新投票呢?疑问之二:1月1日未过半数,1月3日又获通过,“快速逆转”是否是真实民意的反映?疑问之三:人大代表在短时间内对一个人从否定到肯定,代表们改变主意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人大代表是选民选出来的,对这一“快速转向”,人大有无必要对选民有个解释与交代?疑问之四:在选举未过半数的情况下,为何就不能更换候选对象?人大是否无权否决一个有关方面推荐的候选人?
南昌 魏文彪
如此取信消费者?
新年刚过,深圳一家酒楼当街虐杀梅花鹿:负责杀鹿的酒楼员工用特制的铁榔头狠砸梅花鹿头部数下,致其鲜血四溅并当场死亡。酒楼有关负责人对此解释说,此举是为了让食客们相信本酒楼所用鹿肉“新鲜热辣”,而不是冷冻之肉。
酒楼最终端上食客餐桌的是不是“新鲜热辣”的鹿肉不得而知,但在我国,野生梅花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法律明文禁止虐杀的。人工饲养的梅花鹿虽允许宰杀,但也必须经有关部门正式批准。从报道中看,酒楼有关负责人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说:“有关部门的批准书还没有下来。”换句话说,宰杀梅花鹿的行为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退一步讲,即便已经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当街虐杀的方式恐怕也值得商榷。与人类需要基本的健康保障和生存保障一样,动物也需要基本的生存保障和照顾,因为动物也是能感受到疼痛和痛苦的生命,与人类一样需要福利,而不应仅仅成为人类的“福利”。人类社会越进步,与人类共存亡的动物所能得到的保护和关爱也应越全面越细致。残忍地将动物的生命玩弄于股掌之间,是与我们追求的文明进步格格不入的。
商家具有天然的逐利性,为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采取一点“非常手段”本来无可厚非,但为了金钱不惜变得冷漠和残忍,这是人性最可怕的堕落。
西安 曾火伦 蔡李红
发放红头文件是施舍?
据报道,南昌市委、市政府下发的有关红头文件今后将直接发送到南昌市100户重点民营企业。南方网报道称,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只有公有制企业才可以享受到随意翻阅红头文件的待遇。在红头文件发放上,将民营企业列入范围,也是一个进步。但是,“发送对象限制在南昌市100户重点民营企业”的规定,却又令人费解。莫非这100户重点企业之外的企业不需要了解有关政策法规?说到底,这一给重点民营企业发放文件的改变,倒更像是“按行政级别发送”思路的延续。
推而广之,我想,有关红头文件不仅民营企业可随意翻阅,就是非企业的广大个体工商户、自然人,或者说任何守法的公民,都可以随意翻阅。向社会公开有关红头文件的内容,是政府向纳税人公布信息的需要,是接受纳税人监督的需要;换个角度来看,行使知情权,行使监督权,是公民的正当权利。
徐州市政府日前决定,每年财政拨出10万元资金,每月公开出版“政府公报”。老百姓想了解的政府信息,除少量不宜公开的,全部上册。目前,“政府公报”已订出2000多份,其中,企业管理人员占大头,普通家庭的订阅量达到100份左右,在街头报亭,5元钱即能买到一本“政府公报”。从今年6月起,“政府公报”还将推出网络版。徐州的做法自然也不完善,但可以给人一些启迪。
浙江衢州 陈淮贵
诚信的代价
日前,“恒源祥”在哈尔滨开展了一次名为“把诚信放在消费者手心里”的活动,他们让顾客免费试用价值380元的羊毛衫两天,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一周过后的结果是:发放出去的500件羊毛衫回收率不到10%。本来欲向消费者表达诚信的“恒源祥”却遭遇到顾客诚信缺失的尴尬,为自身的诚信付出了代价。
诚信的缺失会带来什么?我说不全。但我知道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即“劣币驱逐良币”定律,其含义是当人们都选择劣币而使其在社会上大肆横行时,就不会有多少人甘愿付出诚实劳动来取得良币。这一原理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一样适用。
笔者不禁想起上海市在前不久推出的对居民个人信用进行评估的个人信用报告遭到冷遇的报道,在一个健全的信用社会里,信用制度本应该是从个人建立起,但我们的商家却不得不做了“先行者”,“恒源祥”的代价让我产生了对我们自身信用薄弱的担忧。
西安 艾文波
釜底抽薪,难!
新华社12月26日的一篇报道说,财政部长项怀诚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停止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一切支持。这对某些领导拿民脂民膏为自己脸上贴金以便升迁或发财的梦想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实在是大快人心。但我觉得这个“薪”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抽的,也是抽不尽的。
何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由谁来鉴定?这本身就是一大难题。按照我国法律,政府向人大负责,人大对政府有监督权,政府如何花钱自然应由人大审议、监督。但从上到下、从小到大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以至要“掌管”花钱大权的财政部长出面,这足已说明监督的尴尬与无奈。
尽管经过数十年改革,各种审批权逐渐减少,但政府对经济的掌控并未收缩多少。各地形形色色的产品交易会、招商引资会、投资洽谈会、项目鉴定会等等,哪个不是政府出面组织的?且其出面的理由也实在无法指摘:为了繁莱地方经济。有这样的理由,哪个“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庶民还会说个“不”字?既然政府还在多方位深层次地管着经济(自然也就财权在握),“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又难以鉴定,你说那个“薪”怎么能抽得尽?
正因政府管着经济,对它的监督又是那样的软弱无力,各式各样的寻租行为就必然成为那些打着“为民”旗号的官员的发财之道。有人作过这样一个统计,那些已被揪出的贪官污吏的悖入之财,与其出席各种经济活动中的签约、剪彩、奠基仪式的次数成正比。或许统计者只统计了那些比较愚蠢的贪官,不怎么科学,但权力寻租在现实中的存在却是确定无疑的。所以,政府权力若没有收缩或监督,岂能空想着由当权者自己抽自己的“薪”来杜绝能使自己升迁发财的各类“工程”呢?
郑州 王永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