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花很远,感冒很近
作者:李三(文 / 李三)
2002年9月2日,在特拉维夫附近的医院里,护士给人们接种天花疫苗,预防恐怖分子使用生物武器进行攻击
本刊记者在北京采访了法国公司安万特·巴斯德(AVENTIS PASTEUR)在北京负责疫苗研究的医务主任张云。被誉为“疫苗工业代表”的巴斯德,它的主要产品就是预防病毒的疫苗。
三联生活周刊:由于担心恐怖分子可能使用天花病毒,我们注意到,新西兰政府将进口约1万支天花疫苗,澳大利亚进口了5万支,英国、加拿大等国也将大量购买。巴斯德公司是否也得到了采购定单?
张云:我们公司的国际业务部有天花疫苗业务,具体业务由法国总部来运作,由于是政府定货,所以公司有保密的义务。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一项生物技术,您能介绍一些巴斯德公司对天花疫苗的研究成果吗?
张云:在安万特·巴斯德公司的网站上,您看到了“天花病毒”的介绍,在排列出的六种病毒里,天花病毒的排位紧跟在艾滋病病毒后面。对此,巴斯德公司给出的权威说法是:“疫苗的生物技术和免疫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新开发的的改进疫苗已经面市,比现有疫苗更有效的疫苗已经在开发中。”
三联生活周刊:目前世界上有哪些研究机构手里有天花病毒?
张云:在美国亚特兰大的疾病控制中心(CDC)和莫斯科的维克托研究院病毒制备研究所都存放有天花病毒。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可能都种过牛痘,其实那就是所说的天花疫苗。1980年,国际卫生组织宣布天花病毒已经灭绝,因为从那时起天花疫苗不再使用,天花疫苗的研究也就基本处于停止状态。
三联生活周刊:这些天花病毒样品肯定不会永久保留?对它们最终的销毁,有没有一个时间规定?
张云:世界卫生组织曾建议过天花病毒样品的最后销毁期限是1999年,后来推迟到2002年。到了2002年,又出现了新情况,世界卫生组织决定暂不销毁现存的天花病毒样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生产更加安全可靠的天花疫苗。
三联生活周刊:恐怖分子是否能得到天花病毒?复制这种病毒是否很容易?
张云:理论上说,病毒应该是很容易得到的,复制病毒可能要复杂一些。但是机理与生产流感疫苗是一致的,所以可能性是存在的。
三联生活周刊:如果真发生天花病毒袭击,能够提供足够的疫苗吗?
张云:要防止一种病毒的扩散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接种预防疫苗的人要到达85%以上。但预防病毒袭击又是另外一回事,美国军人需要50万支疫苗,预备人员需要大约50万,其他居民是采取自愿原则。如果发生紧急事件,政府与生产厂家会进行商谈,疫苗应该是有保障的。
三联生活周刊:贵公司是否有生产天花疫苗的计划?
张云:巴斯德公司在中国没有生产和销售天花疫苗的业务。道理很简单,这种病毒在这里已经不存在了。至于总公司有没有生产天花疫苗的计划,我没有权利回答。我们只是巴斯德在北京的一个分部,我们在中国最大的业务是宣传销售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血清疫苗、甲乙肝疫苗和脑膜炎等疫苗。
三联生活周刊:像巴斯德这样的公司在中国从事疫苗销售,官方是什么态度?
张云:我们在中国的工作是从1996年开始的,中国官方的态度是不反对,也不鼓励。但总的来说,在预防免疫方面,我们还是赢得了政府认可。1996年,巴斯德在中国共销售了1000支流感疫苗;2002年,流感疫苗销售已经达到2002万支。中国在疾病预防上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发达国家在疫苗预防上覆盖率一般在70%以上,而在北京地区,巴斯德的销售最多达到40万,覆盖率还不足4%。大多数人对疫苗有一个对认识的误区,认为只有生病以后去看医生才是最直接的。其实,预防疾病远远比看病要更省钱、更安全。
有关天花的历史记载
*天花最初出现在古埃及,文字记载第一例天花病毒流行的时间是1350年。
*18世纪,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Edward Jenner)用接种牛痘来预防天花,标志着人类通过有意识预防接种来控制传染病的首次科学实验。1796年他证实了通过有意识接触牛痘可以预防天花。
*1947年,美国纽约的一位旅游者被发现感染上天花,结果600万纽约市民排着长队接种牛痘。最后只有8人被感染,2人死亡。
*1977年,20世纪最后一次天花流行发生在索马里。之后,人类社会完全消灭了天花病毒,只有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几个实验室仍保存着天花病毒。
*1980年,联合国第33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正式宣布天花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