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罗生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钟敏)

3G“罗生门”0

体验3G手机。原来的概念如今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

打开大屏幕手机,发现了一份新Email,那是一家电影网站发送的《英雄》预告片,正看得得意,突然64和弦的手机铃声响了,原来是远在上海的总部要召开视频会议,于是迅速关闭音像播放器,打开视频会议菜单,看到了久违的上司阿辉和Ken,三人迅速就明年的销售计划和目标交流了各自的想法。忽然想到明天是小莉的生日,我要赶快到网站上给她订一束玫瑰……

上述仅仅是个美好蓝图,而且从现在看,这个蓝图在中国实现似乎还远无定论。但事实上,与普通消费者相比,制订这个蓝图的参与者们的心情更加迫切与惶恐。在过去几年里,它们频频举行技术研讨会,在每次展览会上都花大力气追捧,使速率至少达到384K/秒的3G成为了产经媒体报道的“主角”。

实际上,在对待3G的最终态度上,无论是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移动在内的运营商,还是包括爱立信和诺基亚等在内的电信设备商早已趋于一致。对它们而言,未定的3G(第三代移动通信)格局,无异于一剂强心剂。

“救世主”

诺基亚(中国)副总裁何庆源说:“3G 技术本身并不构成障碍,我们希望3G牌照能够尽快发放下来,这不仅给运营商一个交代,也能够让我们可以练兵证明自己。”实际上,不仅仅是诺基亚,有类似想法的厂商大有人在,华为研发副总裁兼3G产品总监余承东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现在一切就绪,就等3G牌照的发放了。”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3G正从概念变为实实在在的产品,3G网络已经准备就绪,剩下的是“练兵”。北电网络(中国)副总裁黄继功说:“一旦中国的3G牌照发放下来,我们马上就可以与运营商交流,为它们做网络规划。”

而另一方面,尽管目前3G手机还是制约3G走向商用的一个瓶颈,但这种状况正在得到改善。比如,诺基亚就在9月底推出了可以在GSM(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和W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三大标准之一)两个网络之间切换的3G手机6650。

从某种意义上讲,3G已经不纯粹是一项新技术那么简单,而更多地在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在全球电信业遭遇寒流的时候,中国电信业并未能够“偏安”。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电信投资完成额仅为1362.98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8.97%,这种下滑突如其来,打了很多通信厂商一个措手不及,直接导致了一些厂商收益的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靠设备吃饭的通信厂商难免会有“开源节流”的想法,而3G无疑是“开源”的最好出路。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由于2002年在中国联通CDMA二期建设上没有获得预期效果,同时又放弃了小灵通,因而华为2002年国内市场上的收入远比预想中惨淡。据深圳地方媒体透露,一向在国内通信市场上高歌猛进的华为竟然在上半年亏损。所幸的是,华为在国外市场上有2~3倍于去年的斩获。而在过去5年里,华为一共为WCDMA投入了30亿人民币和3500名的研发队伍,对3G的期望值自然要高很多。余承东说:“我们在移动通信市场上,头一回与国际厂商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对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这样的运营商而言,在固定通信迟滞不前的情况下,移动通信犹如巨型蛋糕吸引着它们的嗅觉。对它们而言,凭借着小灵通进入移动通信领域实属无奈之举,因为它们并没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所拥有的移动牌照,而一旦获取这个牌照,它们的网络肯定将是直接从3G切入,把自己手上的2亿多固定用户部分地转化为移动用户。对此,黄继功表示:“电信和网通一定会考虑3G网络向小灵通低端用户的兼容性。”

“合谋者”

为了迎接3G尽快到来,众多厂商在策略上也在发生调整,更加趋向于合谋市场。何庆源说:“TD-SCDMA如果能够定位为WCDMA的互补技术,那么,对于我们双方而言都是一个共赢。”

TD-SCDMA是3G的另一个主流技术标准,也是产业化程度最低的标准,目前由国内的大唐和国外的西门子主导。日前,国家公布了3G频谱规划,给TDSCDMA预留了100赫兹的频段,而给WCDMA和CDMA2000(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又一主流技术标准)预留了60赫兹的频段,这被业界视为政府对大唐技术的莫大支持。之前,大唐一直由于得不到政府实质性的支持而苦不堪言,在得到政府的频谱规划支持以后,大唐立即联合南方高科、华立、华为、联想、中兴、CEC和中国普天等8家厂商成立TD-SCDMA产业联盟,为自己造势。

北电网络的重心同样是放在WCDMA上,但同时兼顾CDMA2000,黄继功透露,制定WCDMA标准的3GPP组织和制订CDMA2000标准的3GPP2组织正打算这两种技术所主导的核心网上实现兼容,这也就意味着目前水火不容的WCDMA阵营和CDMA2000阵营有望“和解”。

与焦急心情相比,电信设备商对3G 商用时机的认识却显得务实,这多少带点悖论的意味。黄继功说:“今年年底到明年,我们多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上3G而打基础。”他认为,运营商将会继续缩减投资15%~25%左右。

而中兴通讯总裁侯为贵对3G时机的来临更显“悲观”。他6月份在香港举行的3G世界大会上预测,中国3G大规模商用需要5年,而且他认为3G牌照的发放需要等待合适时机,而不是早发。中兴通讯在今年中国联通CDMA二期上成为国内的最大赢家,与中国联通签署了15.7亿元的合同,同时它又在小灵通上继续获得意外之喜。因而在电信投资下滑的情况下,不仅可以暂缓口气,还可以先通过中国联通的CDMA二期建设为3G到来练兵。

实际上,3G牌照发放迟迟未到,对部分厂商未必是件坏事。何庆源说:“3G牌照迟迟不发,会给目前没有前途的技术带来较大的生存空间,而这种技术发展越多,以后的包袱也就越大。”小灵通就是这样一项一直被业界认为处于落后的技术,但UT斯达康却凭借此而成为今年电信市场上的新贵,在中国电信1000多万小灵通用户中,有60%的用户使用了UT斯达康交付的网络。

“甲乙方”

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与国外电信运营商相比,中国电信运营商在3G上显得异常谨慎,但这也保证了中国电信运营商能够良性地循环发展。”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欧洲,电信运营商由于昂贵的3G牌照而陷入亏损泥淖的时候,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却依然坚挺。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11月份,中国电信业务收入依然达到了3696.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27%。

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这样的移动巨鳄而言,一方面由于欧洲运营商有前车之鉴,另一方面也出于提升ARPU的需要,一直有持币待购的心态。据有关人士透露,明年中国移动GSM网络的利用率将达到85%左右,上升的空间已非常小,而中国联通CDMA 1X网络绝对只是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过渡网络。据了解,部分的地方运营商已经准备好了足够的资金,只需要3G牌照一发放就能马上进行3G的规划了。

设备商也在寻求引导电信运营商的“消费”趋向。黄继功说:“我们与电信运营商之间不单纯的是原来甲乙方关系,而是更多地站在对方角度上考虑如何为它们赢得更多用户和更多收益。”

黄继功的建议是,中国移动已经有了完整的GSM网络,因而可以首先考虑小规模的商用,即把一些大城市的网络升级到3G,并且通过推出GSM/3G双模手机推广3G服务。至于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则可以考虑向下兼容目前的小灵通低端用户。

何庆源认为,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也能赢得移动领域的高端客户,因为它们可以通过3G的带宽和应用吸引住2亿固定电话用户中的集团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