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情景非喜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老于)

十年情景非喜剧0

十年情景非喜剧1

情景喜剧《闲人马大姐》剧照

2002年12月,在北京西郊一座外表酷似仓库的建筑物中,号称中国第一部西北风格的情景喜剧《西安虎家》正在拍摄中。仓库正中是一个半半拉拉、被开肠破肚的院子,墙壁不是泡沫的,就是胶合板搭的。为观众熟知的喜剧演员李琦忙得一脑门子汗,不时有助手过来,拿两块毛巾给他擦光头。《西安虎家》是英氏影视艺术有限公司的第十五部作品。今年同时在播放和拍摄的情景喜剧还有刘威的《老威的X计划》、英壮的《候车室的故事》以及几部赶着过年的连续剧。

1992年,一个结束和一个开始

1992年,《成长的烦恼》拍了最后一集。根据中国情景喜剧网的调查,10年后,它仍然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情景喜剧,以四成的投票率远远超过第二名《我爱我家》。一则关于扮演大儿子迈克的演员似真非真的消息还是能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它给中国观众带来了新型的家庭关系和教育观念,网友在给中国情景喜剧网的留言中说:“家庭教育方式还能如此民主、平等。没有打骂,父母能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父母对子女的关心不仅仅在物质上,还有更重要的交流与沟通。”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情景喜剧的启蒙。至少让我们习惯了不知从哪里时不时传来的笑声。

英达说他在美国留学时参加过情景喜剧的拍摄,被这种新颖的电视节目吸引,想把它拿到中国来。回国的两年间,他边做演员边向别人推销自己的想法。1992年11月5日,英达、王朔和已故剧作家梁左共同策划了《我爱我家》——部到2002年,说起情景喜剧,头一个冲到人们嘴边的电视连续剧。那个每个人都碎碎叨叨的贾家让中国电视观众感到了空前的轻松。不过,在拍摄之前,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该叫什么名字——王朔倒是曾经给肥皂剧起了个中国化的名字“室内剧”——后来就直接从英文situation comedy直译过来,称为“情景喜剧”。英达说他当初花了最大力气的,是让别人明白他到底在说的是一种什么东西。其实,直到今天,也不一定有多少老百姓了解情景二字到底指的是什么。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观看和评价这种附带笑声充满笑料的系列短剧。

英达想过《我爱我家》会成功,他甚至很有野心,希望能达到万人空巷的效果。可是刚播出时,观众,尤其是南方的观众并没有如他所愿,甚至被评为当年度最差电视剧,英达也成为最差导演。《我爱我家》的人气是慢慢积累起来的。到现在,它简直成了衡量别的情景喜剧的标准。有的观众说:“我认为《我爱我家》是最成功的国产情景喜剧,它贴近普通人生活,角色性格也十分丰满。国产情景喜剧至今还没有看到能和《我》剧一较高下的。”但十年后,英达说他不觉得这个头开得好。后来的很多导演或多或少受到了误导,或者是被其成功唬住。

《我爱我家》后能称得上成功的国产情景喜剧不多。出现了有好开头,但后继乏力的情况。这段时间,倒是像《爱情是什么》这样的韩剧开始占领观众。而美国情景喜剧则通过盗版DVD大热起来。由于《老友记》头几部销势良好,盗版商一鼓作气把剩下的几季一直到最新的第八季统统做出来。一个小店老板估计,单是他那里就卖出1000多套《老友记》。同时出来的还有《性与城市》,甚至1991年开拍的《为你疯狂》甚为无聊的头两季也出现在市面上。连带而出的,是美国HBO电视台的其他几个知名的情景喜剧或非情景喜剧电视连续剧成为盗版市场上的热销货,比如《黑帮家族》、《白宫群英》和《兄弟连》等等。但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的情景喜剧填补的并非是整个中国观众需要的市场。不过至少它们是热闹的。相形之下,一直在努力的大陆情景喜剧不断有新戏出来,却再难形成全国范围内讨论的盛况。

十年情景非喜剧2

给老姑娘来盘好吃的菜

著名美学家鲁道夫·艾因汉姆不喜欢电视观众的状态,比如当你看到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要欢呼流泪时,却发现周围空无一人,自己的反应显得傻乎乎的。在他看来,电视观众就像英国乡下的老姑娘,出去旅游一番,回来后也能兴奋地滔滔不绝地说上一阵,但对她们的生活有改变吗?没有。然而退一步说,即使电视观众就是老姑娘,但老姑娘也有老姑娘的口味,也需要吃好吃的菜。而且情景喜剧这样“短、平、快”的娱乐方式极为符合现代人快速的文化消费习惯,那么,目前的国内情景喜剧算不算好吃呢?

细数下来,曾经出现过的情景喜剧也有不少了:《中国餐厅》、《候车大厅》、《新七十二家房客》、《闲人马大姐》、《网虫日记》、《东北一家人》、《电脑之家》、《欢乐家庭》、《临时家庭》、《起步停车》等等。其中有受到好评的作品。以北京电视台630剧场的播放情况为例。1999年,北京电视台开始开发6:30到7:00这个时段,半个小时的情景喜剧显然是很好的一个选择。从开始到现在,在该剧场播放过《闲人马大姐》、《幸福街》、《网虫日记》、《天才保姆》、《中国餐馆》等。《闲人马大姐》受欢迎,据630剧场的责任编辑严澍介绍,其收视率达到7%(英达补充是7%~9%,高的时候甚至超过10%),超过某些黄金档播出的电视节目。但由于是边拍边播,制作的进度赶不上播出速度,用后面几部电视剧来填充,效果都不太行。不行的有的停了,有的在改进,《幸福街》正努力改造成《新幸福街》。新播出的《男人四十跑出租》还算不错,有4%收视率。但它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情景喜剧了,加入了大量街景,更靠近一般意义上的电视剧了。630剧场在全国20多家电视台播放,除了北京的播出时间比其他地方早27分钟外,内容是一样的。它的统计数字已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些数字说明大部分的情景喜剧不是那么美味。

菜不美味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情景喜剧至今在艺术界的地位像个玩杂耍的,未能在电视台和理论界受到重视。情景喜剧在电视台一般只能占所谓的垃圾时间,所谓下班晚点儿睡觉早点的人都看不到电视的时间,客观上造成收视率不高。而在美国,收视率决定一切,受观众欢迎的情景喜剧完全可以占有黄金时间,即使观众不说,广告商也会提出要求。理论界则少有论述是关于情景喜剧的,国内惟一一个个专门的情景喜剧网站是个人办的。站长冯冰说:“2000年的时候,本想在网络上搜索一些关于情景喜剧方面的资料。可是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各类英文情景喜剧网站相对的是,这方面的中文网站数目却几乎为零,于是萌生了做一个情景喜剧专业网站的想法。”

在冯冰看来,责任既有厨子的也有吃客的:“国内情景喜剧作品不少但精品难找,我认为主要是两个原因引起的:一是没有高水平的编剧群。自《我爱我家》的编剧梁左先生去世后,这个情况显得尤为严重。很多编剧简单地把情景喜剧等同为搞笑,只是拿一些劣质的笑话加上罐头笑声来敷衍观众,这样的态度自然难出精品。二是缺乏相应的观众群体。美国从1951年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露西》(I Love Lucy)开始,就不断推陈出新,用一代代优秀的情景喜剧编剧培养出了一个庞大的情景喜剧观众群,而庞大的观众群又用高收视率‘养起’了优秀的编剧和演员,实现了一个良性循环。而中国则恰恰相反,《我爱我家》后一大批粗制滥造的作品不仅丢失了很多原本忠实的情景喜剧观众,还把剩下的情景喜剧Fans也‘赶入’了欧美情景喜剧的怀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其实浮躁的问题是整个电视行业的毛病,岂止情景喜剧。

情景喜剧创作规律上的特殊要求,使得它处于樱桃好吃树难栽,情景喜剧好看但是不好拍的境地。好看现在几乎是各个行业的首要追求。张艺谋在《缘起》中对李连杰说《英雄》首先是要拍得好看,让普通观众能接受。情景喜剧要拍得好看似乎尤为困难,英壮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说:“情景喜剧是比较纯粹的喜剧,比一般的喜剧有高了一步,它要让大家高频率发笑,这就更难了。它要求几分钟,甚至是几十秒钟就必须让观众发出笑声来。一般戏剧怎么能做到这点。现在大部分行业都是见利就走,一哄而上,但情景喜剧为什么没有造成这种局面?就因为它难,不是想学就能学的。”尽管如此,他还是抱有希望。

今年11月,一批参与情景喜剧拍摄的导演和演员聚在一起,为庆祝大陆情景喜剧10周年举办了庆祝活动。在他们为此发表的甘苦谈中,看得出他们在努力,但看不出找到了什么有效而可行的方法。一些也许是他们在《我爱我家》后即意识到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比如没有成熟的编剧等等。而另一边就是口味越来越刁的“老姑娘们”,他们坐在电视机边上,等着上一盘好菜来。创作的苦是不在他们考虑之中的。

(图片由英氏影视艺术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