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220)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丁典 张卫 徐迅 需明 陶燕 韦文)

读者来信(220)0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口号之一是使用安全套,不知道在女大学生和夜总会小姐的包里都放上这玩意儿能不能有效遏制这种疾病的蔓延。如果真的好使,那么艾滋病好像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我知道靠艾滋病吃饭的那些人一定会辩解说有措施总比没措施强,不过这种措施看起来有点扯淡和黔驴技穷。”

北京 丁典

你能超越历史遥望江山?

最近,重庆北碚区政府悬赏10万元重奖投资者,以恢复辖区内嘉陵江小三峡的青山绿水。这是好事。窃以为,无论是否悬赏,小三峡的恢复都会进入正轨。这因为,一是人们如今环境保护意识确实增强了,知道家园与自身的关系,即便干了傻事,也知道该怎样去纠正。二则呢,重赏之下即便没有勇夫,该区政府自己也会去做点什么,“自家娃儿自家抱”,份内之事嘛。

事实上,北碚人已经认识到在27公里河段上十几万平方米的裸露山岩戳在那儿,不但使风光秀丽的小三峡蒙垢尘埃,也使该区南大门平添一块硕大疮疤,要多丑有多丑。因此他们哪怕花100元运一车土,花40元打一个树坑,也得干。据该区人士称,当年一块钱的污染,如今花100元也难治理。于是,有思想者责问,“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当初干吗做这蠢事?我们的管理部门一开始就该阻止这饮鸩止渴的行为嘛!但细想,好像又不是那么回事。普天之下,芸芸众生,有几人真能超越历史遥望未来江山?当年大炼钢铁时,把大片青山弄成荒山,有几人疾呼过?当年大肆屠杀麻雀时,有多少人站出来指责过?就说重庆的城市建筑吧,它在经历秦张仪筑城、三国李严经营江州、明洪武修建九开八闭十七门后,至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全城开始大拆迁、大改造,本来是想把它建为山水园林城市的,可实际上如今渝中半岛上盖的全是摩天楼,还自诩为“像曼哈顿”。以致有领导视察后,对陪同者只说了两个字:恐怖。这样的城市,多水泥,缺树、缺草、少绿,与“山水园林”可能有很大差距。如果说北碚人励精图治,或许二三十年就可以把小三峡重新换上绿装的话,那么,比他们“更高档次”的人所打造的渝中水泥森林,至少,百年之内不会再变模样——想改都没办法下手。奈何?

这与五十步笑百步无关。

重庆 张卫  

为什么总是死在众目睽睽之下

青海一少年在长途车上被殴致死。最近类似的还有,10月16日,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大西路校区,一位名叫史芸的正值青春年华的女生,在校园里被其男友活活打死。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为什么最后都迎来“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心理学家的分析是“旁观者效应”作的孽。有一个流传广泛的故事:1964年3月,在纽约的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美的谋杀案。一位年轻的酒吧女经理,在凌晨3点回家途中,被一不相识的男性杀人狂杀死。这名男子作案时间长达半小时,当时,住在公园附近公寓里的住户中有38人看到或听到女经理被刺的情形和反复的呼救声,但没有一个人下来保护她,也没有一个人及时打电话给警察。事后,美国大小媒体同声谴责纽约人的异化与冷漠,然而有两位年轻的心理学家并没有认同这些说法。他们通过实验给出社会心理学解释,即“旁观者效应”——旁观者介入紧急事态的社会抑制,正是因为一种紧急情形有其他目击者在场,才使得每一位旁观者都无动于衷,“可能更多的是在旁观者对其他观察者的反应,而不太可能事先存在于一个人‘病态’的性格缺陷中”。

要突破“旁观者效应”,进行“知所措教育”,就必须让每个“见事者”成为“必为者”、“能为者”而非“旁观者”。这样依然涉及道义和法制问题:从法制角度看,当可怜的公共道德被弱化到无穷小的时候,特别需要法制的修补。否则,有一天,你、我、他都可能成为众目睽睽中的可怜一个,还都可能成为众目睽睽下被殴的更可怜的那一个。

杭州 徐迅  

令人莞尔失笑的前车之鉴

近闻河南省交通厅厅长又被双规不禁莞尔失笑,因为这是河南省交通厅连续第三任厅长被双规,至于各位厅长贪污的金额之比较,腐化程度之比较我们已经没有进行讨论的兴趣,因为和以往那些蛀虫们应该也是大同小异。但就这种连续三任的现象还是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一是中国文明古国之俗话说,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各位领导身居要职文化程度颇高自然明了这个道理,可是又是如何大的利益驱动他们不顾风险,贪赃枉法,铤而走险呢?据传闻,中纪委在查处了第二位厅长后就没有离开河南,连这样都不能震慑第三位厅长大人。二是我们这些百姓是不是可以向主管这些厅长大人的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问一句:你们知道前车之鉴这句话吗?对于一位厅级干部的考察和任命我不知道要经过多少道手续,反正应该是比较严格吧,不会像任命一位班组长那样简单。第一位出问题了,是不是要对第二位的把关更严格一些,第二位也出问题了,是不是对第三位的任命要更加慎重又慎重!这次的查处是不是要把这些领导部门和主管领导也查一查,又是什么巨大的利益让他们如此呢?

北京 需明  

我与人民之间的困境

我家住在北京洋桥某小区,像其他地方一样,人们每天自发组织晨练,规模大且时间长。5点钟左右跑步者杂沓的脚步声、彼此间的问候声开始了我的白日噩梦,6点来钟伴随屠洪刚《中国功夫》的巨大音响,数十人之众开始练某种自编的功夫,时不时齐声喊并跺脚,一直持续到8点左右。这个小区的规划本身就是个噩梦,五六座塔楼围成一圈,中间是这巴掌大的、聚集所有晨练者的花园,似乎是这种格局使声音变得特别大和清晰。

我是广告公司的,加班熬夜是常事,“睡觉”是除工作之外我生活的另一重心。我知道人必须要面对问题并尝试去解决,所以我曾鼓足勇气特客气地跟练“中国功夫”的一个“头人”模样的老大爷恳求过能否小点声儿,人家也特客气地说没问题,但不知何故未见任何改变。我受“互相都该给个面儿”的思想毒害太深,或者我是个软弱无能的人,我不想再去抗议,我羞于与人正面交锋。不知为何我没见别人抗议过,好像所有人的作息时间、生活方式都相同。或者即使不同,人家也不在乎。我觉得孤单,觉得势单力薄,不害臊地说,这种生活有时让我绝望。我常躲在家里狂想:即使不加夜班我也不想早起,更“矫情”点儿的话,我没工作成天就在家玩儿,早上我就想睡懒觉行不行?我知道以现在的社会及法制环境,如果你真一根筋,也未必解决不了。但我想结社,集结所有在乎这事的人,我想有个强大的组织,有凭有据有风范有效果有效率地帮我解决这种讨厌的事。因为每当我想到自己一点点跟人谈、一层层上访、百折不挠的时候,我就要发疯!我要发疯的另一原因是最近类似的小事太多,我惯用的保持心态的伎俩已经快吃不住了。我从没想跟谁过不去,只想大家互不妨碍相安无事。

我有个朋友,他的处境比我好。他每天9:30上班,习惯8:00起床,他们小区带音乐的晨练是从7:30~8:10,音乐也很轻柔,他会在7:30被叫醒然后在床上忍半小时。他劝我凡事往好处想,好歹人家没在早晨舞秧歌不是?

北京 陶燕  

发短信比登报好

据报道:上海市交巡警总队和电信部门于近日联手推出“短信通”服务,只要申请了该项服务,无论是因交通违章被电子警察查获,还是有其他新的交通违章记录,“短信通”都会主动通知你。传统的交通违章告诉办法是通过媒体发布“违章公告”,这种办法的最大缺陷是被公告者不一定能看得到。如果交通违章者未订登有公告的报纸,或被公告的时候不在当地,就可能看不到公告,这样就会被认为是“态度不好”,从而在年底被加重处罚。这于违章者其实是不公的,因为确实存在不知情的可能。如果交警队能在违章情况发生后即发送短信告知违章者,当事人就可免受无谓的额外惩罚。从“媒体公告”到“发送短信”,表面上看只是处罚告知方式的变化,但其背后却是个是否尊重纳税人权益、如何尊重纳税人权益的问题。是纳税人只有无条件接受处罚,还是被处罚者还有及时知情、提起复议的权利?行政机关与纳税人根本上是处罚与被处罚关系,还是服务与被服务关系?这其实是各行政机关都应搞清楚的事关公民权益与行政、执法理念的大问题。

南昌 韦文  

上一篇: 多少钱算有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