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是个全面的概念

作者:李鸿谷

(文 / 李鸿谷)

三联生活周刊:国家统计局提供的中国小康实现程度的综合评分是2000年达到了96%,这其中4%的差距是什么?

贺铿:中国城乡二元分割很突出,我们1991年开始研究小康指标与临界值时,这种二元分割更突出,生活质量差别很大,所以我们制定了城乡两套不同的指标。这一小康指标,东部基本实现,中部实现78%,西部实现56%。综合起来计算,2000年,中国达到了96%。不过平均数很容易遮蔽一些事实,差别很容易被忽视。

三联生活周刊:多数人印象中的小康,只是一个人均GDP的概念,你们做小康标准,怎么分析小康的构成?

贺铿:当年邓小平提出小康目标,也就是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按世界银行的界定,相当于“中下收入”。后来十三大把建设小康当作一个奋斗目标提出来,但也只有定性的描述。我们做统计工作的必须将定性的目标定量化,这样才方便监测。当时理解的人均GDP与小康,就是与这种经济水平相适应,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界定了五个方面:经济水平(也即人均GDP)、物质生活、人口素质、精神生活与生活环境。由此确定了16个指标及其临界值。关键是这些指标可以调查,同时人们又容易看得见。

三联生活周刊:如果现在再制定小康社会的指标,会与当年有什么不同?

贺铿:现在看,当年制定的小康指标及其临界值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按全面建设小康的角度看,这套指标又不完全了。十六大报告里,小康社会的描述用了6个排比句: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样的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概念。与过去的小康标准相比,范围不一样了。过去是从温饱到小康,主要考虑的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与人口素质指标比重都比较低。现在这两方面的指标显然在加重,另外有关法治方面的指标可能也要增加。同时,与过去的小康相比,现在的水平与要求也会不一样了,再说城乡二元结构,未来城市化可能是重要问题,不能一直这样分割着。全世界目前城市化率平均水平已经达到47%,而我们现在30%都不到,这可能要进行专门的监测。另外,国外叫中产阶级,我们叫中等收入的,可能也要研究小康社会这一中间层应达到什么样的比例?至少他们应当成为主流人群。

全国小康基本标准及1980~2001年综合评价值  

小康社会是个全面的概念0

注:1.表中价值量指标均按1990年价格计算

          2.表中有的指标没有同口径的2000及20001年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