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手术刀排价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庄山)

数据

“想不到,同样的手术竟然差了6000多元。”李先生的岳母在一个月前刚做完老年性白内障手术,两只眼睛一共花掉了1.5万多元,他看到不同医院费用的巨大差距时,首先感到的是“上当受骗”。

此次统计的7种手术是急性阑尾炎、结节性甲状腺肿、卵巢良性瘤及囊肿、子宫平滑肌瘤、异位妊娠、剖宫产、老年性白内障。从统计结果看,平均住院费用相差最大的是老年性白内障,安贞医院的住院费用为11536元,而最低的宣武医院费用仅为4889元。

北京市物价局医药处处长王景山介绍,住院费用主要由住院天数、用药内容、耗材三部分决定,而“基本的手术费标准一样,单个项目也都有明确的标准。对疑难杂症的手术点名费规定是,基本手术费的50%,最高不超过800元”。按物价局政策,虽然病房设备等条件不同,床位费有一定差距,但除去特需病房由物价局授予权限可以自定价格之外,同样是三级医院的普通病房,价格标准基本是一样的,即使存在微小的差别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费用差距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同一种手术,患者个体差异等相关因素太多。比如都是阑尾炎手术,有无糖尿病、肝脏如何都会给手术带来不同影响。年龄也是重要因素,另外,每个医生都根据自己的经验、技术、思路来用药和确定治疗程序。总之,这是一项过于复杂的事情,说不清楚。”大部分采访对象都作了类似表述。

在安贞医院眼科,主治医师向记者介绍说:“卫生局统计按照出院的第一诊断,而我们有一位病人是在心外科住了两个多月后转过来的,他做一只眼花了6000多,但结算时总共花费是3万多,都算到眼科手术中了,光这一个人就把平均费用提高了一大块。”

安贞医院眼科原有6个床位,现在仅保留3个床位,“60%~70%的手术都是在门诊做的。”老年性白内障一只眼手术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术后需观察半个月,“我们自己核算一只眼费用在6900元左右,在门诊,一只眼的手术费只有5127元。其中,我们用的进口人工晶体,价格是2520元,国内最便宜的产品卖390元,这一项最高就能差2000多。还有一种支撑角膜、保护角膜内皮的粘弹剂,国产的是110多,贵的七八百元,我们用的609元。各种费用加一块,双眼下来肯定得一万多元。”

宣武医院眼科有22张床位,与安贞医院做法不同,他们对伴有全身多器官老年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一般都让他们在相关科室先诊断,“住院后,已经明确知道了他们的全身状况”。眼科主任郭丽介绍说,“我们的人工晶体是大夫提建议病人选择,或根据病情需要选取,一般用1000多元的进口产品,有时也用3000多元多的。粘弹剂一般用200多元的。我们注重比较合理的价格,老年白内障单门诊费包括各种化验检查费我们控制在5000元以内,病房做,一般在3000多到4000多元。”

揭秘?

据北京市卫生局统计处李宏介绍,统计工作从1992年开始,“目的是促进医院竞争降低费用,因为1992、1993年时,医药费上涨幅度很大。”到今年,统计工作已经是第10个年头。作为北京市卫生局下发的国家法定报表,对66种(现在改为50种)多发病、常见病进行统计,而统计的手术病种一般例数都占同期出院人数的20%~30%,“代表性完全没有问题”。同时,由于医院都有计算机病例录入系统,在此基础上由计算机程序生成的数据也不会有什么差错。

谁为手术刀排价码?0

医疗竞争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技术、管理、道德、观念等都是造成价格差的原因

类似的统计也在北京市劳动社会保障局进行,有关人员介绍:“北京市有一个医疗保险统计中心,患者看病的单子直接转到这里。从某种方面说,这种统计不需要企业参与,统计中心负责审核,是老百姓看病的直接发生额。”2002年3月,该局第一次向社会公布了手术费用的统计结果,“主要意图是指导参保人员选择就医渠道,从而促进医院工作的改进”。10月,该局作了第二次公布。

与此同时,北京市卫生局也在公布1~6月统计结果后,第二次公布了7~9月的统计结果,并且确定了按季公布制度。北京市劳动社会保障局的人士肯定说:“两家交相公布,能够起到更好效果。从目前看,得到绝大多数参保人员支持,确实促进了医院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医院院长反馈说,‘这促使我们不得不改变态度,狠挖潜能。’”

而来自医院的看法是:“公布统计结果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被动的一面。”他们认为,“这么公布不太负责任,让老百姓和医院打架。医务人员极其反感。”

对这种质疑,李宏解释说:“现在的统计确实不能令人满意,1992年时,我们的统计基本接近事实,当时使用的是ICD9(国际基本分类编码),2001年这一编码升级为ICD10,我们没有重新修订,而是直接套用了编码,从而使一些临床技术的发展没有体现出来。比如心脏病搭桥分出来了,但一般不开胸的介入却与内科保守疗法混在了一起。我们做过专项调查,利用新技术,本次住院的单项费用高于传统疗法,但病人不会复发,从长远看,病人还是受益了。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指标本身细化。”李宏觉得,“如果统计能做到把管理和医疗质量择开,就可以让老百姓有一个更明白的了解。”

心脏外科专家、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刘晓程今年53岁,从事医疗行业已经20多年,他认为:“中国的医疗行业还处于原始积累阶段,法制不健全,出现问题是必然的。只有通过有序的竞争,才能改造医院。”

北京市物价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张金茹分析说:“造成价格差距包括管理、技术、道德、观念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如果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费用很有可能降下来。”

中国医疗行业弊端分析

——访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刘晓程

三联生活周刊:请您谈一谈整个医疗行业的弊端及其成因?

刘晓程:第一,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支持不足,只占GDP的3%左右,比世界一般国家都不如,美国是15%。第二,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国家医院的补偿机制不健全,缺乏一个健康的补偿机制,现行的政策是,除离退休人员费用外,其他费用只够在职人员经费的20%,剩下的由自己挣。由于院长手里没钱,所以各医院通行的做法是让各科室主任负责,收入和奖金挂钩,那样就很难控制,医疗行业信息极不平衡,必然出现内行哄外行的情况。第三,国家对民族医药业支持不够,国内发展不足,致使大量洋药、洋卫生器材涌入中国市场,一个冠状动脉球囊扩张管要一万多元,冠状动脉内支架竟达1~3万元,上游涨水,医院收费自然就高了。再加上药品中间环节太多,一度最高时,药品从出厂到医院就涨了6倍,这一切,使中国普通老百姓根本无力承担虚高的医疗费用,从而导致农村和城市下岗人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出现。第四,行业不正之风禁而不绝,这边吃回扣,那边收红包,而导致这种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医生收入太低。据我了解,中国医生工资是除朝鲜之外的世界倒数第二。医疗技术本身是一个卖方市场,经济没法支撑,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就会发生。

谁为手术刀排价码?1

治疗费和药品具体价目的公开是医疗改革的进步

三联生活周刊:您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刘晓程:健康权是最基本的人权,在保证技术上人人平等的前提下,我们细分医疗人群,对先富起来的人群也满足他们在舒适程度上的不同要求,病房分成8个档次,从普通3人间一直到总统套房都有。在材料批量采购中,通过竞价采购力争达到最低价,并且还尽可能为患者争取利益。比如在采购国产机械瓣膜时,到最低价后,我们要求厂方在买多少个后赠送一个,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赠送的这个安排给真正花不起钱的患者。在材料的选用上,我们提倡能用国产的就不用进口的,因为很多材料其实并没有国际统一的量化标准,单纯从功能上看,这些消耗材料都可以被国内产品取代。在费用支配上,医生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从耗材看,就有节省和不在乎两种态度,更不用说其他由于利益驱使带来的操作。我们的做法是搞成本核算,医疗收入不和奖金挂钩,而单病种的成本核算就知道了谁在浪费,这样控制可以最大限度缓解医院和患者利益对立的矛盾。在监控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成本核算、考核工作量来与奖金挂钩,这样,利益驱动的纽带割断了,医院照样没耽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