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身的燕尾服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武嘟嘟)

到11月,《燕尾服》在美国的票房收入已经达5000万美元,在诸位力争进入国际市场的华人导演、演员中,成龙、李安和吴宇森算是最成功的三个人。但除了对西方文化最了解的李安外,其余两人都出现了危机。吴宇森的《风语者》失在没变化,成龙最新作品《燕尾服》则显示出他变化太多。

燕尾服,可以理解为电影中的一件道具,也可以理解为成龙为自己穿上的一件特级新装。如果说这部电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成龙不再炫耀他擅长的亲身肉搏。不再年轻的成龙在银幕上奋力拼杀,从极高的地方跳下来,或者被群殴时,观众除了佩服,更有一丝辛酸——上年龄的人奋斗没有什么,但要是搏命,总让人有这样的感受。成龙早就知道这点,他说过可能会在自己的电影里掺入特技,也考虑不演电影而担任导演,或者武术指导。但也有人建议成龙向文艺片方向发展——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吧,这好比让施瓦辛格去演莎士比亚。

加上特技的成龙电影就是《燕尾服》那样的,不好看让人失望。因为是成龙,我们有理由更失望。成龙可以在华语电影里扮演一位超级警察,但在他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把打斗的场面放在美国时,他只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小人物,或者是大陆派来的特工。他注定不能像施瓦辛格,或者已经松松垮垮的史泰隆一样,一出场就有英雄派头。为了让这个小人物——一个纽约街头随处可见的出租车司机合理地拥有非凡的能力,只能借助外力,那就是吉米·唐(成龙扮演)的雇主德夫林先生那不可思议的燕尾服。德夫林先生一开场就先晕死过去,给吉米让出显身手的机会。但抢了风头的不是吉米,或者成龙,而是特技。

不合身的燕尾服0

燕尾服海报

《燕尾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几乎同期上映的《蜘蛛侠》,吉米不过是个tuxedoman而已,成龙行云流水一样的打斗动作几乎看不到了,尤其是他最擅长的,类似即兴舞蹈一般的利用身边各种小道具做武器的超凡能力也似乎消失了。尤为有象征意义的一个场景是,他身穿燕尾服从高处纵身跳下,在他以前的电影中,他一定要落在地面上抓住坏蛋,显示他的勇气和体能。但这部电影里,在半空中,他的手上忽然长出了吸盘一样的东西,使得他能翻个身,牢牢抓住管道爬上来。

高科技的敌人——这帮人企图改变水质,从而控制水资源,更有名更漂亮的女演员,成龙在空中停留的时间更长都没有挽救《燕尾服》。著名的电影网站rottentomato上给这部电影的评价是:120分里,新鲜度23,腐烂度97。《华盛顿邮报》署名戴森·豪的文章里说:“这大约是成在美国拍得最烂的电影了。”

看来成龙在力求图新的打算下做了一个不明智的选择。对比吴宇森的“一招鲜”,成龙更新自己的勇气值得佩服,但他为自己的配置的很多东西是西方电影观众,甚至东方电影观众早就看够了的。比如男女主角的关系,老套地从吵架到互生情愫,老实说在成龙和女主角詹尼弗·洛芙·荷维特见第一面,观众就能猜出来这两个号称“我再也不愿意见你”的人最后肯定要手挽手,那个一开始让成龙动心的姑娘不过是个幌子。

懿翎在《把绵羊和山羊分开》里说:“看三流电影等于骑在一匹识途的马上,(能让人)纵情地想如非非……”虽说成龙的电影似乎不应该归入三流,但它确实让人在看电影时想:成龙跳得不如蜘蛛侠高,敌人不如007的厉害,编故事比不上伍迪·艾伦,长得不如汤姆·克鲁斯帅,他最吸引人的武打动作也少了,那这部电影还有什么可看的?

《燕尾服》中的燕尾服是太善解人意了些,能根据穿者的身材主动变化尺寸,但对这部电影来说太不合适了。华人电影在西方取胜者,往往是依靠特有的东方韵味和令西方人惊叹的武术(跟准确地说是接近杂技的武术),徐克多年前旧作《铁马骝》最近走红美国就是例证。但华语电影很少作为主流商业电影与美国观众见面,很多华人电影从业者选择个人进入商业电影拍摄圈,但很容易就迷失了。他们拍的片子是美国人为他们量身定作的“燕尾服”。其结果虽然不至于“得到一些,失去一切”,但确实造成东西观众的集体流失。这样的原因在于华语电影,包括电影从业者太想让尽量多的西方观众看到他们,知道他们。

上一篇: 痛快和痛苦
下一篇: 又一轮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