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萨达姆脚下的宝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高仪)
在伊拉克尼姆路德公元前8世纪的亚述皇家陵墓中挖掘出土的属于亚述王后的黄金项圈
镶嵌有宝石的黄金手镯
刻有狩猎和战争场景的黄金容器
以葡萄藤、葡萄叶和葡萄果实为装饰的儿童王冠
装饰有“猫眼”的金丝发带
无数芦苇舟沿着缓慢而混浊的底格里斯河顺流而下,来到这个建造在高耸岩石上,处处屹立着金碧辉煌的寺庙和高塔的城市。来自非洲的象牙、安纳托利亚的贵重金属,以及来自阿富汗的琉璃,货物和贡品源源不绝地汇集其中。这是公元前7世纪,巅峰时期的阿舒尔城(Assur)。
全盛时统治了南到埃及和波斯湾、北到土耳其高地的亚述帝国(Assyria)虽然常被人们所遗忘,但实际却是历史上最早融合了多种文化的大帝国。亚述人建立了最早的大型图书馆,建设了最早的整体规划城市,在已发掘的遗址中,他们设计的城市引水渠和石板路其精巧之处让现代建筑师也大为叹服。他们第一次将圆分为360度,他们描写军事活动的史诗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这个强大帝国的发源地和文化中心的阿舒尔城,云集了当时最富有的商人、最虔诚的朝圣者、巧舌如簧的外交官和心灵手巧的工匠,成为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乃至整个古代世界最耀眼的风景。
岁月的风沙把亚述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座城市——阿舒尔、尼姆路德、霍尔萨巴德和尼尼微——毫无例外变成一片荒丘。然而,战火和沙尘摧毁了一座座当年曾经高达200英尺的亚述金字塔,却没有损坏那些埋藏在地下的宝藏。从上世纪初开始,英国、法国和德国考古学家在尼尼微、霍尔萨巴德等地进行的考古发掘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收获。而1988年起伊拉克考古学家穆萨姆·侯赛因(Muzahem Hussein)在尼姆路德进行的皇家墓葬挖掘的辉煌成果更在考古界被誉为“足以同20年代吐坦卡蒙墓的发现相媲美的考古成就”。所有这一切都向世人暗示,阿舒尔,那个目前还尘封在土层下的亚述王国最早的首都,亚述历史上神圣的中心,一定也埋藏着同样丰富的宝藏。
然而,在4年之内,这座最古老的都城却将面临几千年来从未经历过的灭顶之灾。望着底格里斯河谷上的阿舒尔废墟,像德国人彼得·米格鲁斯这样的考古学家只有失望和悲叹——经过了漫长等待,熬过了海湾战争和其后的艰难时世,他们没有被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政治环境吓跑,冒着随时可能被一颗流弹夺去生命的危险,只为了将阿舒尔昔日的辉煌和宝藏重现于世。但一座名叫马库尔的水坝,却可能在转瞬之间将他们的梦想化为泡影。
如果一个著名的古代文化遗址面临某个计划兴建的水坝的威胁,政府通常都会出面干涉,而国际社会也会呼吁停止。但阿舒尔遗址和马库尔水坝是个例外——因为它们位于伊拉克,萨达姆的脚下。
伊拉克兴建水坝自有其道理。在海湾国家,淡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已经成为相当严重的问题。在阿联酋和沙特这样的产油国,为了满足当地人民对淡水的日常需求,政府采取了令世界其他地区人所不敢想象的方法来获取淡水——提纯海水。水贵如油在这些地方已不再是书上的传说,通过提纯海水途径获得的淡水,1升的价格远远高出1升石油的价格。
然而,对于在海湾战争中深受打击而又久困于国际封锁的伊拉克来说,这种方法显然过于奢侈。筑坝蓄水,尽量拦取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河水,就成为伊拉克政府的解决之道。在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之间对河水的争夺,从历史上就是该地区政治中的火药桶。处于下游的伊拉克必须依靠从上游的土耳其和叙利亚这两个国家境内流出的河水维持自己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但同样面临干旱威胁的土耳其和叙利亚均在国内大兴水利工程。据最新统计,单是土耳其境内的水坝就足以拦截超过底格里斯河流量的河水,更不要说从这里流出的水还要经过叙利亚的重重关卡。
面临这种情势,伊拉克只能开源节流。开源不外乎外交斡旋,说服土耳其和叙利亚照顾下游的需要。当然,这种说服不是什么时候都有效,从70年代起,由于两河自然水量减少,伊拉克曾数度威胁要轰炸土耳其和叙利亚境内的大坝,才能获得追加放水。宝贵的河水历经千辛万苦流到境内,当然也不能让它白白流走。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对伊拉克水坝的轰炸使旧有水坝损坏严重,加上日益严重的缺水状况,维修和新建水坝自然成为迫切的需求。
不过,许多人认为,萨达姆执意要修建明知可能将阿舒尔遗迹毁于一旦的马库尔水坝,其意图绝不仅是为了解决淡水资源的紧缺。反萨达姆的流亡组织“伊拉克民族议会”领袖查拉比在接受伦敦《星期泰晤士报》采访时就指出,萨达姆是在用马库尔水坝进行文化勒索。身为伊拉克人,萨达姆清楚知道,亚述王国的古建筑多半以来经烧制的泥砖建成,一经水淹就会全部泡汤。他还知道,虽然对阿舒尔城的考察挖掘最早可以追溯到1847年英国考古学家雷亚德的工作,但由于战争等原因,截止到目前为止,对庞大的、曾经拥有12座城门的阿舒尔城的考察还不足其规模的1/3,更遑论埋藏于其下为数众多的墓葬。但身为精明的政客,他更知道,阿舒尔城的文物遗产不仅是伊拉克文明的瑰宝,也是整个人类的宝藏。这是他手中最重要的筹码之一。
尼姆路德的发现
今年早些时候,穆萨姆·侯赛因和其他一些伊拉克考古学家在召开于伦敦的一次学术会议上,第一次将因为海湾战争而中断的对亚述王朝另一个都城——尼姆路德——的4座皇家陵墓的发掘成果公诸于世。丰富的宝藏让那些见惯世面的资深考古学家们都惊叹不已。
第一座墓葬中包括一个迄今密封完好的石棺,里面安葬着一位50岁左右的妇女。在她的陪葬品中,包含大量的黄金饰品和珠宝首饰。距离它300英尺远的第二座墓葬是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它的主人是两位最伟大的亚述王的王后。仅其中一个王后身边的随葬品就包括一顶黄金后冠、一条金丝发带、79个耳环、30只戒指、14个臂环、4只脚镯、15只金制器皿,还不包括许多的金链。
在这些价值连城的珠宝首饰之外,那些为数众多的历史文献和壁画只能够用无价之宝来形容。从墓主人之一的阿塔利娅(Atalia)的尸体现存状况来看,在她死后,人们曾经对尸体进行过干燥或是烟熏处理,这是目前发现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制作干尸的最早证据。
尽管不知何时的大胆盗墓者曾经光顾过第三座墓葬,并将主墓室洗劫一空,但在它的前厅中,考古学家还是发现了3个完好无损的盛有人类尸骨和珠宝首饰的青铜棺材。其中一口棺材的主人可能是个年轻皇后,虽然还只不过是一个小女孩,她的头上却戴着华丽的皇冠。另一口棺材里的6个人则成分复杂,包括一个年轻男性,三个小孩,一个婴儿,还有一个胎儿。从这些尸骨的牙齿状况来看,当时亚述王国的上层阶级的营养状况相当不错,食物也比较柔软,使他们的牙齿都比较健康。从他们头骨增厚和曾经高烧过的情况来看,似乎都患过脑膜炎,从而推断出脑膜炎可能是当时亚述王国的常见病。
在所有墓室中,都绘有大量描绘亚述王国文治武功的壁画。以前,人们对亚述王国的了解只能通过当时与其敌对的国家的文献的记载。在那些文献中,亚述被描绘为一个穷兵黩武四处征战的国家,然而,新发现表明,那些记载很可能并不完全终于历史真实,新出土的文物可能将导致亚述史的重新改写。
在尼姆路德取得的考古成就虽然因为战乱而难期圆满,但相对于研究阿舒尔城的考古学家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幸福的时刻了。他们只能从那些辉煌灿烂的宝藏中联想,他们即将失去的东西是多么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