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房子与全裸露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林鹤)

傻瓜房子与全裸露0

起居、楼梯和卧室

从顶层进门处看到下面的起居室

维持一种稳定良好的居住常态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住得越松快,麻烦也越多,万一住在北京,每天要擦净窗台地板上的亲切黄土就够你减肥的。当然啦,好消息是房子越大的人银子也越多,可以借李代桃僵之术来打发这些麻烦。比方说,老英国的老绅士老淑女们要到乡间的老宅子去住些日子的时候,必须提前把管家、仆妇浩浩荡荡地派作先遣,拂扫积灰,擦亮银器,烧暖屋子——这中间,城里公寓只剩主人略晚一步的空当儿,就是侦探小说制造凶案的好时机。“二战”以后他们穷了很多,这样的日子渐渐过不起了,只得缩回城里,听任田园荒芜古堡倾圮——这也非独英伦然,法国外省的许多古堡也是因为维修费用超巨,竟以便宜得荒唐的价码就能得手,由于政府规定历史遗迹不得听任朽坏,所以,贪了小利上钩的买家后来还是得大吐血。

普通人住的普通房子,打理起来没有那么夸张的工作量,而水电冷暖和基本的整洁总还是必备的。公寓式住宅尚可期望整座大楼一体处理,独立式的小房子则只好各自为政。一整天劳碌奔波在外的人回到家来,清灯冷灶倒在其次,设若家里的设施居然出了状况,例如上演了水淹七军的一幕,还得打点精神挑灯夜战修修补补,此刻,不感到横遭背后一刀的愤怒者几希。

所以在欧美业界,所谓的“智能化住宅”之类的实验一直在进行着。打一个具体而微的比方,如今下厨时,已经不必从磨斧子劈柴开始,而可以直接点燃煤气或者接通电源,整体的居住,能不能也变成这样简单处理就能保证舒适的事情?民主的社会用不起也不提倡英式管家的模式了,用机器人服侍看来就更遥远,能不能换用一些相对便宜而实际的技术手段呢?

于是电脑上场。把日常起居的大致规律输入专用软件,每天房子自己该亮就亮,该暖就暖,连花园里的喷灌都可以定时自行启动。有什么事情它觉得拿不准,还会用呆傻兮兮的机器声音来问你。天下雨了,从办公室给家里的电脑打个电话,它就帮你关窗。在很多房子里,这样的自动操作已经完全不是科学幻想了。先有傻瓜相机让每个家庭都可以随时记录动情时刻,再有傻瓜电脑让大家拿起来就用,现在,连住宅也要变成傻瓜型了——它的智能纵容我们住在里面做一个不为它费心的傻瓜。

精细的技术产品,是德国人的拿手好戏,何况现代建筑也是人家玩转了许久的。果不其然,最近在斯图加特亮相了一个怪房子,R128,建筑师们被它搅得议论纷纷,很中规中矩的一种怪。

R128坐落在俯瞰斯图加特城区的一个绿树掩映的山坡上,它利用地段的方式和此前许多年的一个名作很类似,几乎可以看作是对瑞士建筑师博塔的河岸住宅的致敬。一个外型完全规整的长方体,以它那彻底和自然环境不相干的姿态,突兀地站在坡地上,通过一条引桥和身后高处的道路连接起来。由于道路在地段的上沿,因此首先连通的是房子的顶层,与常见的住宅流程一致,先进入功能上最外向的餐厨部分,然后下楼,是户内最核心的部分起居室,再下一层是私密性更强的卧室,最底层则是育儿室和整幢楼的机房。

这么常规的功能流线,念叨着真是让人替它的平凡着急。可见建筑绝非文字所能笼罩。这个房子的惊世骇俗之处,在于它的裸露疯。除了卫生间以外,它里面各层上下的所有空间相互全是贯通的,而且,和外面的世界也是贯通的——在视线上,因为它是一个全玻璃的盒子,一眼看到透。卫生间算是好歹装进了一个小小盒子里,我以为,做此妥协不是出于风化的考虑:现成就有只浴缸,放在卧室层上公然临窗招摇着,倒又不怕走了光不雅。藏了卫生间,只怕更多地是嫌弃这里的举止不够好看,真人秀也得拣拣镜头内容啊。

R128的外墙全是三层的玻璃嵌板,保温是不成问题的。德国的气候也不容它在这个环节上出什么纰漏。事实上,它的设计在保温采暖方面下了十足工夫。在它的平屋顶上,满铺着太阳能电池板,在正常日子里收集到的电能足够带动整个房子的运转,包括机械通风系统和供暖系统在内。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意外情况下,R128才会接通城市供电网路,充当应急的电源。在各层的铝质天花板里藏着装满水的铜盘管,通过调节水温来维持室温恒定。每层的温度都是一致的,但是不同的楼层之间却并不一定选用同一个温度,反正都可以用电脑来调控。在底层,设有一个热交换器,同时也把地热纳入了能量的来源。从这一点来看,R128简直称得起无污染能源利用的典范。

为了达成彻底通透的效果,R128采用了钢框架加斜拉杆支撑的结构体系,在室内除了卫生间模块以外,完全没有隔墙,在外墙上也看不到打断玻璃立面的蠢笨柱子——这简直就是居住版的蓬皮杜中心。为了进一步强调它的“无之美”,住宅惯常的设施设备和配件也都或隐身或消失了。上下水管道、电线和电信电缆都被装在几根精致的铝管里,成了后墙上通天透地的几道金属装饰线。每当碰到各层楼板的标高处,这些管线一有必要,就顺着紧贴玻璃立面的水平暗管兜着圈子,随心所欲地兜转到它们的定位上去。这种翻肠兜肚式的走线法,也和蓬皮杜中心有所类似。而比这招还更极端的是,房子里没有开关板,没有按钮或者把手。开关灯、开关龙头、开关门窗,用的全是感应器、声控开关和触摸式屏幕。其实德国出品的五金配件在我们的建筑和装修市场上就算得高贵无二的简洁精美了,但是这里的建筑师还是嫌它们碍眼,一个罗嗦的细节也不留,在绝对空荡荡的视野里,让视线不受牵绊,流转得更加顺畅。

傻瓜房子与全裸露1

临山坡的立面,夜景

钢框架释放了室内空间所受的羁绊,在这最大的自由度下,水平面恨不得也从地心引力的规则下解放出来了,随时会忽发奇想缺掉一角,然后就造成各个楼层之间的贯通。有满堂玻璃引进来的阳光照耀着,好像房子里的每一个点都在通彻的大空间里飘拂着,整个家都是一览无佘的。其实设计师也很小心地把一些必须私密的小角落,比如睡榻和浴缸,放在了上层楼板多少能形成一点遮挡的位置上,不至于—进了入户门就先有这么暧昧的图像迎上眼前。不过,这个浴缸可是不经夸,它是一个无根的东西,拖着水管尾巴在地板上单摆浮搁着,几时主人觉得这个角度的风景看腻了,就可以把它拽到另外的新鲜地点,重新安顿自己的入浴观景台——同时也装饰了外人看到的风景。

R128的实验性还有另外一方面。它不是一座坚如磐石的楼,而是可以拆卸的。由于在钢结构的接点上采取了榫卯和铆钉的构造方式,它的拆卸不会对构件造成什么损害,还是一堆好钢好玻璃。什么时候对这个地段腻了,主人还可以把这堆好东西转运到其他什么新天地去,依样儿再装起来就是,照样还是裸露疯。所以它骄傲地自称“可回收建筑”,不会产生大量难以降解的建筑垃圾,愈发以环保为号召了。

R128看久了是会让人晕的,因为它太像一个“居住的机器”。密斯、柯布西埃和博塔的建筑遗产被糅在一起,产生的后裔带着抹杀不掉的德国式冷精确。且不说它逼着住家一天到晚无偿上演Trueman Show的恐怖限定,单凭洗净一切建筑细节也能把人逼疯——现代主义为此挨的骂还少么?作为一个实验品,它或许正需要这绝对效果,但在建筑市场上,可以肯定,我们只会看到它被中庸洗得褪净了个性,惟余一丝隐约难辨的先锋痕迹,还难免被招摇着充作酒幌子。而从反面细想起来,这个机器给人造成的生活状态,又似乎是人类自从吃了禁果以来就断了念想的那一种,如果要勉强找一个借喻,就像是露宿天体营。从远古穴居的传统至今,回家,就是藏进安全的四壁里,躲开外面的世界。在这层意义上,R128其实不是建筑,只是包着你坦然在天地间嬉戏的一层透明的膜。有了日益精进的技术保驾,难道我们又能身处无惧无邪的伊甸园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