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电怎样回欧洲?

作者:李三

(文 / 李三)

中国彩电怎样回欧洲?0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彩电重返欧洲市场  

9月18日,在中国机电商会大楼里,厦华、海尔、海信、康佳、长虹、创维、TCL等7个国内彩电生产厂家为中国彩电重返欧洲市场召开第一次会议。对于如何分食欧洲市场40万台彩电配额,7个厂家三缄其口。

按照与欧盟达成的协议,中国彩电7厂家第一次向欧盟做执行情况说明的期限是9月20日,7家企业在律师指导下完成了第一份向欧盟的执行条款报告。9月20日,报告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往欧洲,中国彩电迈出了15年来重回欧洲市场的第一步。

拿到欧盟签证

十几年前,当中国的电视还是“小家伙”时,欧盟就已经把门关上——80年代末,中国彩电开始出口欧洲,尽管当时是小尺寸彩电,低廉的价格还是引起了欧盟彩电业的警觉,中国彩电被诉倾销。欧盟现在部分取消了征收中国彩电的反倾销税,该信号是否意味着欧洲打开了关闭多年的中国电视机市场?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欧盟驻中国代表团的新闻官员兰沙贝女士。

三联生活周刊:十几午前,欧盟出于什么考虑,开始对中国彩电征收反倾销税?

兰沙贝:最早提出反倾销的时间是1988年,欧洲电视生产商联盟最先提出电视机倾销问题。根据他们的要求,欧盟开始对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的电视机生产厂家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欧盟的调查是认真、科学和全面的。1990年4月,欧盟委员会认定,原产地来自韩国的15.5厘米和42厘米彩电属于倾销;1991年7月,认定产自中国的也存在倾销问题。对中国等一些亚洲国家的彩电征收反倾销税的终裁,是欧盟依据调查结果作出的。这里要说明的是,欧盟对彩色电视机实行的反倾销措施不只是针对中国,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和泰国的产品也在其中。

三联生活周刊:近日欧盟与中国电视机厂家达成了协议,协议具体内容有哪些?

中国彩电怎样回欧洲?1

兰沙贝  

兰沙贝:按照协议,这7个厂家的彩色电视机可以进入欧盟市场,不再交纳原来欧盟一直征收的44.6%关税,这也称之为反倾销税。但是,欧盟与这7个中国企业在协议中有明确的进口数量配额限制,超过这个配额的部分,仍然要征收44.6%关税。而且,这个协议只针对这7家企业,其他中国电视机企业如果进入欧盟,反倾销税依然有效。

三联生活周刊:欧盟给中国7家企业的电视机进口配额到底有多少?有消息说是40万台?

兰沙贝:这个数字我现在不能说。协议中规定了具体配额数量,但因为这些数据对企业非常敏感,欧盟也与这7家中国企业达成谅解,具体数据不对外公布。协议也同时规定,签定协议的7个厂家,如果有任何一家违反协议,协议就将无效。

三联生活周刊:欧盟对倾销认定的根据是什么?

兰沙贝:所谓倾销,欧盟有明确的界定,即:用低于在产品本国出售的价格向欧盟国家出售商品。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欧盟与中国的电视机厂家没有进口协议,但许多从土耳其进口到欧盟的电视机实际上是在中国生产的。

三联生活周刊:欧盟是否怀疑中国电视机产品的质量?物美价廉的商品是否一定就有倾销嫌疑?

兰沙贝:欧盟当然不怀疑中国电视机的质量,要不然也不会与中国的7家企业签定进口协议。在欧洲,到处能看见中国货,这是很正常的,我认为中国产品有它的价格优势,因为中国是一个低成本的国家。中国人工成本较低,电力价格、原材料价格很低,所以,中国的产品很有竞争力。欧盟市场是一个鼓励竞争的自由经济市场,全世界产品在欧盟都能看见,消费者有多样的选择。

中国彩电进入欧盟备忘录

* 欧盟对中国彩电的调查报告显示:

中国出口到欧盟的彩电数量增长了413%,这些增长出现在1995~1996年。

1995年,中国出口土耳其的彩电数量是19万台,到1996年,猛增到120万台。超过95%的电视为14英寸的小型彩色电视机。

* 欧盟对中国彩电征反倾销税15年:

在1988年至今的15年时间当中,欧盟对中国彩电征收的反倾销税,其税率一直在变化,从1991年的15.3%,到1995年的25.6%,到1998年的44.6%。44.6%的反倾销关税意味着中国出口到欧盟的彩电提价44.6%。

* 中国企业应诉反倾销:

1998年,厦华在欧盟开设分公司,任务之一就是着手准备应诉。

1999年,厦华在欧盟总部与布鲁塞尔VBB律师事务所合作,并在2000年4月,向欧盟提出了复审请求。随后其他6家企业跟进,2年零4个月后,最终达成谅解。

中国:如何应对480多起反倾销案?

张汉林博士的头衔是几乎都与世界贸易组织有关:对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贸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同时他还担任对外经贸合作部的WTO法律顾问。

记者从张汉林那里听到一个更大的数字:目前中国产品有480多起反倾销案。张汉林博士认为,对中国企业来说,首先必须应诉,官司只有去打,才有赢的可能。不应诉的结果只有一个,产品永远进入不了世界市场。

三联生活周刊:8月底,欧盟与中国7家彩电生产厂家达成协议,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已经得到甜头?

张汉林:欧盟现在与中国几家电视生产厂家达成的协议是有这样一个大背景,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欧盟不可以像过去那样对待中国企业,大家在处理贸易纠纷问题时要遵守WTO原则。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中国加入WTO后,在市场开放方面对WTO有许多许诺,例如:逐渐开放中国轿车市场,光是这一个举措,价值就达到60亿美元。还包括逐渐开放银行和保险公司等行业,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都在起作用。但也不能把这件事情看得太简单,欧盟与中国7家企业达成的协议是一个许诺,并不意味着欧盟电视机市场全部开放。对中国电视业重新调查的权利仍然保留着。

中国彩电怎样回欧洲?2

张汉林  

三联生活周刊:我国的出口产品被认定为倾销,有什么规律?

张汉林:反倾销原来很大程度上是针对国营企业的,在很长一段时间,欧盟和美国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到现在,欧盟也仅承认中国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期。在制定反倾销政策时,他们往往是找一个与我国经济水平相当的自由经济国家来作参考,这些国家,比如印度等,往往就是我们的竞争伙伴,他们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当然会认为中国的产品价格太低,于是认定是倾销。我把这样的参考国家叫做“第三帮凶国家”。

三联生活周刊:除了彩电,我们还有什么产品也有同样遭遇?

张汉林:我们的产品受到反倾销限制还有很多,牵扯的领域也很多。比如农产品、羽绒衣、自行车、甚至包括塑料编织袋等,基本上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品。

三联生活周刊:如何能扭转这样的局面?

张汉林:在如何使用反倾销政策上,必须要明白,WTO指定的反倾销政策是为保护公平竞争,而不是关税壁垒。如何利用反倾销来维护平等竞争,合理使用规则,而又不至于让别人抓住把柄,这是今后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用反倾销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这是一个非常技术性的运做,我们需要技术的标准和法规等,来论证自己的经济利益受到了不公正待遇。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WTO专家,您会给中国的企业开一个什么样的良药呢?

张汉林:我们在推销自己的产品时经常使用“价廉物美”,这是一个比较容易产生误会的表述。一般来说,在欧洲、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通常的价值观是好东西一定物有所值的,他们不大会相信物美价廉。发达国家消费者更关心产品质量。我们的企业应该针对当地消费习惯,建立自己的质量形象。在欧洲市场也可以考虑从东欧寻找突破口。在反倾销方面,欧洲特别注重生产厂家的利益,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也可以在这些方面寻找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