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to H :中兴通讯遭遇温柔一刀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黄东)
中兴通讯公司的生产车间
中小散户与大股东之间的对话,现在有了新介质——基金组织。
8月20日,在中兴通讯(000063)为发行H股而举行的临时股东大会上,以汉唐证券、申银万国、长盛基金为首的11家基金公司坚决持反对态度,并且联名上书证监会要求谨慎看待中兴通讯发行H股,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我们依然会交涉下去,与大股东抗争到底。”一位基金公司经理在股东大会现场对记者说。
据7月19日中兴通讯发布的公告显示,中兴通讯初步计划于2002年第四季度在香港联交所整体上市,至少要融资4.5亿美元,而H股的比例不会超过发行总股本的30%。这也是第一家真正以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资产重新拿到香港地区上市的内地公司。
尽管最终不敌持股62.27%的非流通股,中兴通讯也顺利通过了发行H股的决议,但是共持有12.77%的股票的11家基金所表现出来的力量不容小觑。中兴通讯总裁侯为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小:“虽然我们早有预备,但是A股投资者如此强烈的反应,还是让我们意想不到。”
30天博弈:两败俱伤?
与临时股东大会同时发布的中兴通讯的中报并不难看:2002年上半年,中兴通讯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6983亿元,同比增长12.12%,,实现主营业务利润15.1152亿元,同比增长12.12%,净利润1.34亿元,每股收益0.241元。但是这丝毫不能掩饰中小投资者对中兴通讯的冷遇。7月19日以来,在短短30天内,中兴通讯连续出现数次异常波动,从24元跌至18元,中兴通讯账面损失了12亿元。
侯为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对股票关注比较少,我的感觉是中小投资者主要关注短期利益,而不是真正看公司的投资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他对记者说,在过去一年里,中兴通讯在内地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业绩排名前5,而科研实力排名第一。
然而,中小投资者算了一笔账:中兴通讯去年增发A股的时候,每股作价32元,而H股很显然没有这么高的市盈率(从过去AtoB的经验来看,差价一般在3倍左右),由于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差价而造成的损失,显然要中小投资者承担。
“H股和A股之间的股票并不处于流通状态。”侯为贵坦称,A to H始于今年5月。在侯为贵看来,内地主板市场二十多倍的市盈率与香港资本市场相差无几,因而A to H的时机已经成熟。对有些分析师推断出的中兴通讯H股价底线是15元~16元,侯为贵表示不理解,“通讯企业的市盈率普遍要高,我们肯定会高于15元~20元这个平均数。请问他们是如何计算出的?”
一位负责与基金公司沟通的中兴通讯人士表示,大多数基金公司都能明白公司中长期利益和股东短期利益之间的利害关系,“但是这次他们玩得有些过火了”。
有证券分析人氏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内地A板市场与香港联交所市场之间的依赖性日趋增强,也是造成中小投资者“用脚投票”的主要原因。内地主板市场日益受到香港投资者的关注,而H股显然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内地政策的影响,这样,既相互依赖而股票又不能有效流通的畸形关系,就造成了中兴通讯在与中小投资者30天博弈中的两败局面。
尽管8月20日的表决,意味着今后一年内,中兴通讯都能选择利好的时机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所造成的误解和资本市场之间的差异造成的畸形关系,都成为了损害中兴通讯和中小投资者之间关系的障碍。
白玫瑰,红玫瑰
在电影《白玫瑰,红玫瑰》中,白玫瑰代表理想,而红玫瑰代表现实。侯为贵的理想和中小投资者的现实之间显然也存在着差距。
中小投资者的过激情绪显然给中兴通讯上了生动一课。侯为贵向记者表示,尽管有些法律程序仍需要解决,但中兴通讯正在考虑通过转增股票的形式补偿中小投资者。而更重要的是,侯为贵强调,要加强与中小投资者的沟通。“我的想法本来很简单,就是通过海外投资者的投资,能够为公司发展创造机会,同时又为股东创造价值。”侯为贵说。
斯蒂芬•P•罗宾斯在著作《管理学》中说:管理者可以划分为有效的管理者和成功的管理者。如果按照斯蒂芬的划分,侯为贵很显然要归为前者。不过包括侯为贵在内的中兴通讯也正在转变自己的观点。在8月20日举行临时股东大会之前,侯为贵及中兴通讯的有关人员不断与基金代表进行沟通。一些理性的投资者已经开始接受中兴通讯发行H股的现实。侯为贵说:“我们达成了很多谅解,大家的意见比较充分,也比较民主,所有情绪上的激动都可以理解。”
针对中小投资者诘责的套现问题,侯为贵也在临时股东大会上予以了充分交流。侯为贵回应道:“虽然国家规定要减持10%的国有股,但都是需要上缴国家社保基金的,没有任何一家机构和文件说,能够发给我们。”
一位分析师对记者说,在去年最近一次融到16亿元人民币后,内地A板市场现有的空间显然不能容纳中兴通讯所希望的市场机会。
在公告中,中兴通讯透露了4.5亿美元的投向:国际市场、产品的研发和加固、战略性的并购。侯为贵对记者说:“尽管国际业务只占中兴通讯的10%,但是国际通讯巨头收缩战线,也恰恰是我们做大做强之际。”
侯为贵
转战海外的时间差
如侯为贵所言,今年5月,中兴通讯才考虑由A股转向H股,中兴通讯仓促而行的决定也是构成其遭遇中小投资者“温柔一刀”的重要原因。
有一个数据不得不反复提起。由于受中国电信拆分影响,今年前5个月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仅有518.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5.7%,这对处于产业链下端的电信设备厂商——中兴通讯来说影响很大。今年上半年中兴通讯只实现了销售额69个亿,去年对2002年全年预期目标曾经是170亿,但最后不得不调整为150亿。
中小投资者在采取过激行动的时候表示,中兴通讯高增长阶段已经过去。侯为贵回应道:“发展中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依然有很多机会,如果把握的好的话,那么接近前几年的发展速度不是奢望。”
一位华为销售人员对记者说:“从去年开始,中国电信设备厂商就开始进入过冬阶段,而海外市场则无疑是今后国内电信设备厂商竞争的焦点。”他说,凭借交换机起家的国内电信设备厂商在价格上绝对有优势,而在技术上既然能够与国际巨头竞争,那么在海外的竞争自然也不成问题。
据了解,华为已经在俄罗斯、东南亚,乃至发达国家——德国和西班牙都开展了自己的国际业务,而无论国内国外市场都是其竞争对手的中兴自然希望能够在海外市场上平分秋色。业内人士分析,在国际市场上,由于战线收缩,国际巨头不一定会成为中兴通讯的主要竞争对手,反而是华为公司将与中兴通讯狭路相逢。
在国内电信投资趋缓,国际通信处于熊市的情况下,国内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商要么利用原有“脂肪”抗寒,要么借助资本外衣御寒。前不久,中国电信和华为公司海外上市,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HtoA”的消息甚嚣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