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海油”的完美选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谢衡)
澳大利亚的西北大陆架气田在赢得了广东省大型液化天然气项目合约的同时,也为该国带来200亿至250亿澳元的出口收入
国家的选择
这是一个戏剧性的结果。
广东省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标志着中国开放能源市场的一种新方式,这不仅因为该项目投资巨大,更重要的是该项目所用天然气将完全依靠进口。据估算,到2010年,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天然气需求将达到1000万吨左右,未来20年的市场价值为154亿美元。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让国外多家天然气供应商对广东液化天然气项目觊觎已久。
然而,天然气作为一种战略物资,涉及国家能源安全,如果燃料供应遭到破坏,会危及整个国家经济。尽管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天然气在中国整体能源结构中只能占很小一部分,但这也被视为国家防范国际油价大幅震荡的重要途径。同时,政府还要考虑的是,如果一家或两家能源巨头在中国发展过快,是否会扼杀国内的竞争,并对中国的能源价格构成威胁?因此,选择哪个国家的哪个公司为中国进口液化天然气项目供气,绝不会仅从简单的商业利益出发。
今年4月,中国政府将印尼、澳大利亚、卡塔尔列入向广东省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供气的备选名单。中标结果原计划于5月宣布,但最终结果的公布却一拖再拖。这期间,三个候选国家领导人以及与其有伙伴关系的英国石油公司、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和埃克森一美孚(Exxon Mobil Corp)高层管理人士纷纷前来中国游说。
观察家们一直认为,英国石油公司控股的印尼东固气田应该笑在最后。因为,在现有竞争对手中,东固气田距离广东最近,天然气输送成本最低。正在开发的东固天然气田储量达24万亿立方英尺,有年产1400万吨的能力,可供广东市场消费40年。控股气田的英国石油公司同时是广东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的第二大股东。
但是8月7日,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华德(John、Howard)表示,他从中国国务院获悉,澳大利亚的西北大陆架气田赢得了广东省大型液化天然气项目合约。他称,该合约将为澳大利亚带来200亿至250亿澳元的出口收入,这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单笔出口交易。霍华德说,这笔交易是澳大利亚和中国经济贸易关系中一个重大的发展,是各方经历数年努力后达成的,也是他在今年5月访问中国的主要目的。同时,澳大利亚贸易部长马克·韦尔(MarkVaile)强调,向广东省供应天然气将使澳大利亚每年液化天然气出口的利润达到35亿澳元,按过去3年间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的平均值计,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出口额将因此增长15%。
据了解,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气田的要价是最高的,当然,澳大利亚的政局也是三个国家中最稳定的。
据说,得知此消息后,印尼和卡塔尔的驻华大使连夜拜见中国政府的高官,为争取该项目做最后努力。但是8月8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公布了为广东液化天然气项目供气的中标结果——自2005年起的25年间,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气田每年将为广东液化天然气站线供应300万吨以上的液化天然气。更让大家感到非常意外的是,新华社还同时发布了中国第二份液化天然气项目供应合约的结果——没有竞标过程,印尼的东固天然气田将向福建省的液化天然气站线输送液化天然气。
美国能源咨询公司(Cambridge Energy Research Associates)驻北京的主管乔治·吉博(George J.Gilboy)认为,所有的决定首先应符合中国的最大利益,保证能源供应的安全,同时中国政府还希望对在华推行多元化投资策略的外国公司之间实现均衡。
最大的赢家一一“中海油”
广东与福建两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都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牵头组织规划和实施。虽然两个项目的最终中标结果都不是中海油公司自己独立的商业决定,但没有人怀疑,中海油公司是液化天然气交易中的最大赢家。因为,中海油公司不仅获得了价格便宜的液化天然气供应源,还为其上市子公司一一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NOOC Ltd.,CEO,简称:中海石油)争取到了期待已久的海外天然气储备。
在广东省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中,中海油公司占33%的股份,英国石油公司占30%的股份。中方财团中的5家广东本地公司联合拥有31%的股份,香港中华煤气和香港电气各占3%的股份。中海油公司为最大股东。福建省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将由中海油公司与福建投资发展公司共同出资兴建,中海油公司将在该项目中持有60%的股份。
在此次巨额竞标的背后,其实还有一笔交易,就是中海油公司的上市子公司中海石油必须入股上游气田,这是此次谈判的一个重要条件。政府担心进口液化天然气会使国家过度依赖国外能源供应商,因此成为上游供应商的股东也就成了缓解这种担心的重要方法。
在广东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与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的合同中,中海石油将购得西北大陆架的部分股权。据中海石油董事长卫留成透露,中海石油将购买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气田第五条生产线25%的股权。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气田是Woodside、皇家壳牌石油公司、雪佛龙德士古(ChevronTexaco Corp.)、BHP Billiton、英国石油公司租Japan Australia LNG的合资企业。由于西北大陆架气田的股权分散,购买25%股份的中海石油将成为气田第五条生产线的相对控股股东,正是这条生产线为广东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供气。据悉,作为印尼东固天然气田的开发商,英国石油公司已同意按照与竞标广东接收站时所提出的同等条款和条件向福建接收站供应天然气。也就是说,中海石油也将购买东固气田的部分股份。
据中海石油的首席财务官邱子磊透露,中海石油已预留出10亿美元用于收购两个气田的股份。他表示,两个气田收购项目的内部回报率都在该公司要求的15%以上。
分析师认为,在两个液化天然气项目中的主导地位给中海油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整个中海油在两个天然气项目的上、中、下游的每个环节都能够获取利润,这使得中海油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增强,帮助其加速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公司的目标。中海油能够参与各个环节的决策,也使得能源安全更有保证。此外,中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作为中国三大石油巨头之一的中海油,能够获得海外天然气资源,无疑将使其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两个引进液化天然气项目为“中海油”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垄断的市场
与西气东输不同,对进口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市场前景,业界普遍持乐观态度。
广东液化天然气项目一期规模为300万吨/年,预计2005年投产;二期规模为600万吨/年,2009年投产。据中海油有关人士介绍,广东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天然气将有一半输送到香港,其余的绝大部分将卖给广东省的电厂用于发电,客户已基本落实。记者从广东省电力公司了解到,在广东省电价下调之后,农村用电量大大增加,致使整个广东省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即使加上未来西电东送的电量之后,仍有很大缺口。而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对环保的要求又很高,因此,用天然气发电是今后广东省电力发展的重要方向。
对于福建的液化天然气项目,业界稍有疑虑,毕竟闽三角和厦、漳、泉地区的总体经济实力不敌珠江三角洲,西电东送的电进来后,福建省未必有能力消化这些新增电量。对此,中海油表示已有考虑,福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总投资小于广东项目,初期规模是250万吨/年,2009年完工后为450万吨/年。而福建省政府已明确表示,清洁能源是福建省转变能源消费结构的主攻方向。
事实上,中海油信心的保证主要还是来源于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价格。
据了解,由于广东液化天然气项目招标竞争非常激烈,卖方给出的价格都比较低,特别是印尼东固气田,目前该气田还处于开发阶段,急需落实下游的买家,因而给出的价格更为优惠。
中海油方面拒绝透露进口液化天然气的到岸价格,但据记者了解,即使是在到岸价格最贵的日本,过去十年的平均价格折算下来也只有约1.1元/立方米,而中海油得到的价格要远低于此。广东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一期工程投资约6亿美元,这在石油天然气行业,实在不是一笔大数目,中海油方面表示,固定投资摊入天然气的成本会很少。广东省电力公司也表示,液化天然气发电的成本并不高,可能还会低于火力发电的成本。
中海油方面暗示,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价格一定会低于西气东输的价格,而福建的接收站距离西气东输的管线不过300公里。但是即便如此,江浙地区恐怕也难以用上进口的天然气,因为国家未必允许输送进口天然气的管道进入西气东输的目标市场。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CICC)的分析师关滨说:“美国整个国家的地底下有四通八达的燃气管网,用户可以自己选择最合适的供气商。而中国的天然气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由国家主导市场的划分,市场界限分明,使供气商形成天然的市场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