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御芝堂的减肥夺命丹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郝利琼)
被怀疑因服食“御芝堂清脂素”而客死英国的重庆女孩刘燕梅
在被卫生部封杀后,市场仍可方便地买到“御芝堂减肥胶囊"
血和命案
7月20日,22岁的卫梦连续几天到医院里打点滴,以止住太多的经血。两个月来,这个从前十分健康的女孩遭受着从没有过的身体和精神的折磨。她在给记者的电子邮件中写道:“整天都感觉头重脚轻,一点劲都没有,没有食欲,没有精神,但却一两都没瘦,情绪也不太稳定。例假刚走5天又回来了,而且量特别特别多。我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太可怕了,血流得太多了,直迷糊,走道我都得让同事扶着。”
这一切都是从卫梦5月中旬吃了“御芝堂减肥胶囊”开始的。那天她走进药店,想买一种叫“澳曲轻”的减肥食品。店员告诉她,“御芝堂”比较好,属中药产品,反弹不明显,价钱也差不多。卫梦在吃了“御芝堂减肥胶囊”的第二天就开始出现以上症状。5天后,因反应太大,她停了药。10天后,她熬不住去了医院,没查出有什么毛病。在医生询问下,她才说吃了减肥药。医生说,病可能就是吃药引起的。
也在7月中旬,一种名叫SLIM10的减肥食品在国内外媒体上引起轩然大波。这种也是由广州御芝堂出品的减肥食品在日本和新加坡两地引发命案。据日本媒体本月20日报道,疑因服用该减肥品而死亡的人数增至4人。2002年6月,一名新加坡女士死亡,医生也证实,其死因疑与正在服用的SLIM10有关。新加坡已有16人被怀疑因为服用SLIM10而导致不适,其中有三人肝脏受损,多人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月经失调。新加坡电视名人爱丽接受男友肝脏移植手术后大难不死,另一名叫拉娅的43岁女子仍在危急中等待肝脏移植。在日本,另一名40多岁妇女在服用SLIM10出现副作用后接受了女儿肝移植拣回一条性命。日本各地至少90人因为服食SLIM10而感到不适,大部分人肝脏有问题。
经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检测,御芝堂减肥胶囊中含有违禁药物“芬氟拉明”、“去乙基芬氟拉明”等,这种药品在各国都被严禁加入保健食品,据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专家吴侔天博士提供的资料,芬氟拉明ZUO作为食欲抑制剂,有一定的兴奋作用,服用后有胃痛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还给人的肝脏造成损伤。
记者采访国内有名的内分泌专家、中日友好医院李光伟教授,李光伟认为,减肥保健品其实对减肥只有辅助作用,它的副作用很难说清楚,因为它不像减肥药一样要经过大量临床试验。它的安全性因此可疑,“厂家不告诉你里面加了什么西药,也不告诉你所含中药的成分,甚至人死了都查不清是怎么回事。”
在国内一家减肥网站上,记者看到一个对19种减肥食品效果的调查。其中18%的人认为服用御芝堂减肥胶囊后“副作用很大”,在同类产品中,这个比例很高。一个网友的留言是:“害人的药,千万不能吃啊!我每次吃每次都便血,一停掉就没事了。我朋友吃过后记忆下降,也有损大脑。”
或许很多人都还记得2001年在上海和重庆发生的两名花季少女因服用减肥药猝死的事件。这两个女孩都被怀疑与她们生前服用的“御芝堂清脂素”有直接关系,它早在2000年1月就被我国卫生部所禁。但在被禁的一两年内,全国的消费者居然仍可在市场上购买这一产品。摇身一变为SLIM10后,又在国外公然出售。
值得思考的是,在“御芝堂清脂素”被禁两个月后,御芝堂又出品了新的“御芝堂减肥胶囊”,并于2000年3月就拿到了卫生部的批准文号。
据新加坡的媒体报道,国内御芝堂减肥胶囊与不久前在新加坡闹出人命的SLIM10是异名同药。
到底御芝堂清脂素、御芝堂减肥胶囊、SLIM10是什么关系,是不是同一种保健品的不同称呼或先后版本?记者打电话到广州御芝堂保健制品有限公司,但查号台已经查不到这家著名公司的电话号码。几经周折打听到一个电话号码,但长时间无人接听。广东省卫生监督所的一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迟疑地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无法确认这三个害人品牌是属于同一个产品。
程序保障安全?
据记者了解,一个减肥保健食品从研制到投放市场的程序相对来说并不那么烦琐,但这整个程序中的每一环节都关系到一个健康人的生命安全。
中国保健食品的研制周期普遍比较短,一个大型保健食品生产厂家研发部门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哪怕在一个很正规和专业的厂家,一个产品只需经过1年半到两年就可研制成功。一些小公司用几种中西原料“搅和搅和”制成制剂就敢拿到市场上去卖了。像国外一些大品牌花费几十年时间和大量人力去长期研究一个产品的情况,在中国几乎不可能。
所有上报的保健食品被要求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或指定机构进行初审,相对来说,出于发展地方经济考虑,利税相当高的保健品行业是被鼓励发展的,初审通过并不难。那位张先生还说:“国家对保健品的要求本身就不高,无毒是最要紧的,再加点效果就可以了。”
卫生部只对少数功能性保健食品进行复验,多半委托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进行。在拿到各种合格检验报告后,一个保健食品能最终取得批准文号,还得过“专家评审委员会”关。记者采访到一位曾应卫生部之邀参加某减肥保健品评审的专家,他告诉记者,所谓专家评审委员会是一个临时性的、很松散的组织,把握的尺度也很松。他说:“保健品主要成分是中药,那一次评审只有我一个西医,别人都是中医。说实话,对中医我也不懂,也就那么坐着听听吧。在评审中,往往只要它有一点点功效,哪怕有一点能减肥的趋势,也不管这种效果是不是饿了两天才有或是吃了别的什么减了点体重,反正只要没什么有毒成分,又可能有一点效果,它就能被批准。”他无可奈何地说,“我也没办法,哪怕我不同意它照样能通过。”在很多人甚至医生的观念中,保健食品“只要不吃死人就没事,反正效果也得不到确实认证”。
御芝堂减肥胶囊在2000年3月得到卫生部的认证,两年后的7月9日,卫生部又撤消了它的批准文号。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的吴侔天认为,在初审时,商家不加有害的成分,投放市场后,为了加强减肥效果,便擅自添加了那些违禁的药物成分。“要保证消费者吃的保健品中的成分和安全性是合乎卫生部规定的,就必须得靠市场监管人员的监管和控制。”
记者采访到的广东省卫生监督所办公室的邱主任向记者解释说,他们常常定期不定期地抽检减肥食品,但他们一直没查出御芝堂含有芬氟拉明等违禁药物成分。吴侔天博士告诉记者,要检测出芬氟拉明这样的违禁药品在技术上并不难,只是他们根本没被要求去做这样的检测。
在“御芝堂”出事前,几十上百种减肥食品在市场上安然发售。出事后,广东省卫生监督所在很短时间里就查获20种无批文减(增)肥食品。据了解,这样的产品长期在一些批发市场公开出售,并一直拥有数量不小的买主。
众多商家通过各种非正规渠道争相“贩卖”减肥食品,当然是源于它的惊人利润。据记者曾在广告行业从业的经验,一种成本只有13元钱的保健食品(其中做工精美的内外包装盒要占成本一半左右)在市场上的定价是70元。保健食品本身的成本在整个价格体系中是非常低的,厂家在说明书中允诺加入的所谓“名贵植物精华”或珍珠粉、深海鱼油等成分,由于会加大成本,多数时候是微量或并不存在的。大多数保健品厂商完全依靠广告打开市场,服用它的人的健康和安全相对变得极为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