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策划与被纪念的爱情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宝)

被策划与被纪念的爱情0

近来受到市场赏识的新书似乎多以别出心裁取胜——不必完美无缺,只要与众不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推出了《61×57》,这是台湾作家王文华的爱情长篇小说,起印100000册,一上市就占领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的高位。

这本书的创意很新鲜,作者是台湾的商圈人士兼专栏作家,他以行销策划案的缜密布置全局,写下一部都市男性白领的情场技术指南。小说的女主角32岁,已经有点老姑娘般的清高,她依然被全身心地拿下——小说从她的角度切入,让猎物娓娓道来,告诉你巡猎者的高明。

小说男主角的必杀秘诀只有两个字:惊喜。男人只要保证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能给女人以惊喜,那他肯定无往而不胜。但要保证两万五千里长征那么长的惊喜又谈何容易?哪怕仅仅是虚构也不简单。小说作者显然下了一番苦功夫。小说中的每一个场景:电话聊天、吃饭、购物、看电影、照顾亲人、远足、出国旅游……处处都有设计,让女主角既惊讶又感动。譬如购物,男方不仅有很好的审美趣味,替女方挑出非常称心的服饰,他还能砍价,把货价从5000砍到1500。全书的高潮是生日礼物,男方租下台北最贵的一块路牌广告,挂上一幅雷诺阿的画(画中人物很像女主角),那是一个十分好莱坞的场面:黑夜,大雨倾盆,突然广告牌上的霓虹灯全部点亮,照亮了雷诺阿的画,还照亮边上的一行字:你愿意嫁给我吗?女主角全湿了……

读到这里,我知道这对男女应该马上分手——作者已经很难再编下去了。还会有什么更大的惊喜?再来大概就要策划一场政变或引发一次地震。这部小说心机太重,反而使浪漫减色。真实生活中的恋情也不需要那么多心思,朱丽亚·罗伯茨的现任老公曾经谈过一千次刺刀见红的恋爱,他肯定不会背、也不必背那么多电影台词。

学林出版社出版的《蒋碧微回忆录》(2002年6月第一版),倒是一本真正的爱情回忆录。蒋碧微是江苏宜兴的大户千金。1917年,19岁的蒋碧微和徐悲鸿私奔,先去日本再赴欧洲。十几年后,徐悲鸿移情别恋,蒋碧微却不肯放手,又拖了十几年,蒋以100万现金加徐悲鸿100幅画的条件同意和徐悲鸿离婚。而从20年代开始,蒋碧微和张道藩发展起长达50年、至死不休的恋情。两人曾在50岁以后同居10年,但这10年之前和10年以后,更多的是情书往来的交流。张道藩死后,蒋碧微以她的回忆录来纪念他们半个世纪的爱情。可惜蒋碧微毕竟是上个世纪的老派人物,下笔矜持,所以这段佳话写得没有想象中精彩。《蒋碧微回忆录》十几年前曾在内地出版(可能当时并未接洽版权),此次重出,装帧自然不会像十几年前那么粗陋,但可以商榷处仍有不少。比较费解的是,蒋碧微原书的上半部是“我与悲鸿”,下半部是“我与道藩”,现在被改为“我与徐悲鸿”和“我与张道藩”。这种改法全然不体会作者起名时的苦心和寄托。

书桌上最新的一套书是《大富天下——<福布斯>中国内地100富豪排行榜》(关山、王晓玲编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福布斯》的内地百人名单公布后,这类书出过几本,这本书的资料最为翔实。不过这本书出得有些悖时——有悖于当下的媒体时令。当下这些富豪在媒体上是和麻烦连在一起——不是被报道有了麻烦,就是被媒体找麻烦(例如怀疑他们是不是偷税)。中国这些老板的日子真是难过,他们面对的敌意永远多于善意。排行榜有几位老板的名字曾有耳闻,听说他们投资过几个文化项目,这些项目有的质量很不错,但投资商却赔了不少钱。我对这些老板的主业不太懂,我只知道一个事实:对中国大多数最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没有这些富豪和他们代表的民营资本,你看过的最好看的电视剧起码一大半你根本看不到。

《中国传统相声小段汇集》(顾问:马季、刘英男;主编:薛永年、陈新,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今年年初问世,上架之初并没有畅销书的卖相。但半年过去,至少在上海季风书园,它仍然能保持每月几十本的销量。文化艺术出版社多年前出过《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尽显北京话的丰富和漂亮。现在的这本《小段》成色不比《大全》差,你会感叹老一辈的语言艺人世故深底子厚会说话,张寿臣、刘宝瑞等老艺人的腹笥之宽,中央电视台现在的那几位“名嘴”根本没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