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202)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张小树 周士君 胥晓梅 丘千尺 周林俊)

读者来信(202)0

“亚洲金融危机让我们知道地区体系的风险多么容易被索罗斯这样的人利用,对这次危机的反思让我们看到索罗斯的另一面: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从心底里绝望的悲剧心态,可惜的是,如索罗斯一般对未来怀有敬畏的人太少

了。” 北京 张小树

下冰雹就等着挨砸吧

7月20日,郑州市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使整座城市损失惨重。据报道,冰雹不仅使大批公共设施损坏、交通堵塞、部分城区停电停水和农田受损,而且还酿成了15人丧生、多人受伤的惨剧。事后,正当人们为气象部门没能及时预报出这次灾害性天气和预警防灾体系尚不完备而遗憾时,7月21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报道”栏目的记者却采访到了这样的事实:就在冰雹落下的前一个多小时,某气象机构用雷达预测到了这一灾害性天气,他们当时只是把情况通报给了某级政府。当记者追问他们为什么不将信息向社会通报时,他们的回答是因为他们只对某级政府负责。

冰雹过后,河南省气象局一位负责人还很认真地说:“这给大家都敲响了警钟,提示我们政府部门必须加紧建立预警防灾体系。”原因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灾害警报系统,故即使气象部门作出预报,如何把这一信息及时传递给公众,在目前条件下,还没有摸索出有效的手段”。

对灾难的预报必须慎重,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可如果说连事先提醒公众小心冰雹这样的事情都没有能力和勇气去做的话,作为为公众服务的机构也实在太说不过去了。

换句话说,我们还没研究好呢,下冰雹的时候你先忍着,被砸伤了就去医院看看吧,那儿的系统倒是很健全。

 新乡 周士君

无所不在的公关公司

老话容易被人记住的原因是它有道理,德国国防部长沙尔平下台又让人想起了那句老话:对政治了解得越多,你就会越觉得它乏味。

沙尔平的乏味来自为他进行政治包装的公关顾问洪齐格。德国目前知名度最高的公关顾问默里茨·洪齐格被人称为“美茵河里的章鱼”或“男士形象设计家”。1979年,20岁的洪齐格创办了他的公司。公司如今约有960名员工,遍布28个国家。该公司在汉堡有一家图片社,在波恩有一个民意调查研究所和一家出版社。洪齐格用他与上流社会的关系为自己的生意服务,还为不少政府部门出谋划策。他还是多家企业的利益代言人,尤其是在军备领域扮演了核心角色。

洪齐格就像一条章鱼,他的触角似乎无处不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是其公关公司的资本。不计其数的企业界人士,各派系政治家以及国外人士都在该公司近6万人的卡片索引之列。软件天王比尔·盖茨,前德国总理科尔,外长菲舍尔,利比亚总统卡扎菲都曾享受过该公司的服务。

洪齐格网页的主题是:我们知道幕后背景是什么。洪齐格表示,我为所有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洪齐格还是基民盟社会事务委员会的财务主管,1999年,他还曾经慷慨地用一笔贷款帮助绿党党团内政发言人厄茨代米尔摆脱经济困境。德国《明镜》周刊对此发表评论说,对洪齐格这样八面玲珑的公关顾问来说,议员陷入经济困境是表现其慷慨再理想不过的一个机会。同时,人们猜测沙尔平更换新款眼镜,剃掉胡须,改穿时髦西服都是洪齐格在背后出谋划策的结果。沙尔平1998年从洪齐格公司获得8万马克,第二年又得到6万马克,据说是沙尔平回忆录和三场报告会的预付稿酬。沙尔平还在洪齐格公司的一次活动中认识了他的女友皮拉缇伯爵夫人。这位伯爵夫人当时还是银行家博格格雷费的妻子。

这几乎让我们想起了所有中国腐败官员背后的影子,只不过他们没有洪齐格这么专业罢了。

 北京 吴迪生

弱智的孩子

从叙述学的角度讲,新闻和故事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可有的新闻其实你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个故事,或者是某部电影里的细节,因为他如果真的是新闻的话,反而会因为过于荒诞而让人感到不真实。西北某地的一个教师要求班上的两名学生家长为其孩子开具医院的弱智证明,以便将这两名学生变成编外学生,不再影响他们班教学质量的评估。据说起因是这两名学生成绩太差,致使该老师被罚扣了200多块钱的工资。

教师的实际生活状况是重要的,但对职业的敬畏之心呢?我们知道,教育对个体来说,是实现向上流动、改变社会地位的主要途径;对社会来说,是改善国民素质,改变社会不平等状况的主要制度安排。而我们社会很难保证每个人都能享受到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对每个学生都同样重要,对那些因为智力或经济因素可能上不了大学的孩子,就特别重要了。强化好生坏生差别的基础教育,它的恶劣后果还在于,使得孩子们过多过早参与残酷的竞争,体验失败,而轻视了合作与同情,而这却是我们社会现在和将来极度需要的。

记得《阿甘正传》里阿甘妈妈为了她的弱智儿子能和正常孩子受同样的教育,想出了种种办法,现在我们却有一个家长为让医院证明自己健康的孩子是弱智而苦恼。两相对比,真让人唏嘘不已。

 浙江 胥晓梅

不让外国人买土地

俄罗斯国家杜马在经过长时期辩论后,终于在6月26日下午通过了《土地私有化法案》,允许本国公民自由买卖农业土地。投票结果是258票赞成、149票反对、5票弃权。去年《消息报》曾有一份报道描述该法案在杜马一读通过时的情景,该报将其描述为一场“战斗”,由于左翼力量坚决反对土地私有化,而右派急于尽快通过这个法案,会场上一片混乱,对立双方的议员们纷纷抢占讲台,相互攻击,甚至动手打架。议长谢列兹尼奥夫没能把会议主持完,就因血压急剧升高而被送进了医院。可见该法案的通过来之不易。可以预见的是,《土地私有化法案》在

颁布实施后也必然遭遇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阻力。

在俄罗斯私有化改革中,土地也许是从物质到观念全面变革的最后一环,也是普京政府国内政策一直寻求突破的焦点。不过最终的法案还是向左派做了妥协,即限制外国人在俄罗斯购买土地的权利,这也是长达十年的辩论过程中最具争议的部分。

这个法案或多或少和中国人有点关系,因为目前确实有不少中国人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从事农业生产,很多俄罗斯人害怕,允许外国人自由买卖本国土地会造成这些地区事实上的“中国化”。尽管《土地私有化法案》对俄罗斯来说具有历史性意义,但对昔日辉煌的无限眷念和深埋在俄罗斯人内心的不安全感始终将影响到这个伟大邻居的改革进程。 

 南京 丘千尺

电梯的烦恼

前几天看到的一则报道中称,在法国最近出台了一部旨在提高电梯设备运行安全的法律草案,它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在今后15年内对法国国内4200000部电梯进行大规模的检修,以便使它们符合规定标准,特别是每5年对已经“效力”20年以上的电梯作出技术性能诊断。一个专家

小组在对投入使用的电梯进行检验之后,鉴定出的主要潜在不安全因素将被规定在5年之内予以解决,尤其是要对电梯升降进行最高限速,以及在电梯突然出现失控坠落事故的时候,自动启动具有降落伞功能的缓降装置等。

人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舒适与便捷的同时,现代技术时常也会玩个“黑色”幽默。近几个月以来,运行中的电梯突然发生故障的报道屡见报端,被困在电梯里的乘客们更是苦不堪言。最近电视上报道了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消息,一家餐饮集团租下了西直门一大厦内的一层和地下一层,而连接两层的电梯却又被另卖给了别人。这不禁使我们回想起孩提时代曾读过的一本小人书中荒诞不经的故事:“没头脑”和“不高兴”设计了一幢直逼云际的摩天大厦,应邀前来的宾客怀着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涌进大厦之后,却惊愕地发现这么高的大厦竟然忘记设计电梯,真是“没头脑”呀,大家只有“不高兴”的份儿了。

电梯,这种人类伟大发明的产物,在提供给人们便捷的代步服务的时候,不要让人因电梯破旧不堪而诚惶诚恐地置身其中。我们可以不和陌生人说话,但却很难跟电梯说“再见”,但愿电梯真正能够给乘坐它的人们带来“上上下下的享受”。

 北京 周林俊

上一篇: 生活圆桌(202)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