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下岗工人的东亚经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199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批夜宿汉城地铁站的韩国失业者,他们每日都在艰难地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1998年,印尼持续的干旱及亚洲经济危机加剧了印尼的食品短缺,半数以上人口受到贫困威胁,手持票据的印尼民众等待政府分发大米、食用油、方便面等食品
把东亚各经济体比喻成一个工人看起来非常合适。这个工人由于一贯勤奋好学又价廉物美,结果每天打工打到死都做不完人家给他的活,十是就有些朝向小康的趋势。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忽然1997年被迫下岗,然后就是痛苦的再就业过程。
要重新上岗其实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再教育重新培训上岗,这就是东亚各国现在的状况。在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苛刻培训和有条件援助之后,东亚各国正在慢慢地找到新的工作岗位。但这些岗位仍然由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核心位置的国家分配给东亚国家。事实上,更好的办法也许是自己给自已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就业机会。如果做好了,也许还能改变自己在国际分工机制中的边缘地位。
关于东亚金融危机和由此产生的经济危机,已经产生了各种理论。有说是因为前辈霸权国家阴谋打压新兴地缘势力;也有像杰弗里·萨克斯那样,认为纯粹是债权危机引发的金融恐慌。但更多的则是从东亚国家金融体系的内在缺陷来进行解释。可缺陷到底在什么地方,说法却又各不相同。
有像克鲁格曼那样,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进行解释的。按照这种解释,危机发生实际上是由于东亚各国在追求出口和外汇储备的过程中,用于外汇买卖的本币数量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越来越大,而这个又不能由本国控制,结果导致对国内的货币形势失去控制。
比较没有疑义的看法则是把原因归于危机国家一方面开放金融市场,但又缺乏正确有效的管理手段,导致国际游资以短期资本的形式在各国经济中大量存在。而这样一方面会形成巨大的泡沫,同时也就会非常容易出现所谓“流动性”危机。这种危机的严重性在于,和一般的由经营问题所导致的资不抵债不同,它会在瞬间导致企业的破产:这时企业就类似于一家遭到挤提的银行。
另外一类解释则把短期债务看成是某种重要诱因,而把东亚国家中银行的不良贷款数量看成是经济危机的更深刻根源,并由此更多地关注危机国家中实体经济的发展模式。比如韦德就是这样。按他的说法,东亚国家的债务看起来好像是民间债务,但其实是政府和民间串谋的结果:由于有政府担保,债务才得以越滚越大。跟这种理论类似的是林毅夫从比较优势原则出发的解释。林毅夫认为金融危机实际上应该看成是各国实体经济本身缺陷的结果。而东亚国家,凡是经济遭到金融危机重创的,几乎全都是在盲目地实施赶超战略而没有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反而出于国家意志不断投资在发达国家已经具有优势的产业上,导致贷款不能收回。银行因此积累了大量的短期外债和呆坏账。
同样把解释的焦点放在银行的不良贷款上但却截然相反的观点是认为,正是因为东亚经济往往局限于自己的“比较优势”,即低廉的劳动力,才会导致经济只能集中在那些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或者劳动力密集的生产环节上。而这种产业或者生产环节往往最容易饱和甚至过剩,从而导致大量贷款不能收回。
关于比较优势还有一种批评意见认为,即使金融危机确实是因为国家出十自己的武断意志而使得银行投资在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上面,但如果只扶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那么后发国家就永远只是光发国家的加工厂,因此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就只能处在边缘位置。尽管从理论上说,“比较优势战略”也包含通过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来积累资金,并通过这些资金逐渐完成产业升级的过程,也就是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向资本和技术乃至信息密集型的产业的过程,但是这种积累的过程会十分漫长。
其实更重要的是,先发国家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局限于它在产业发展时间表上的先行一步,也包括它在定义产业“浪潮”(或者较弱意义上的“潮流”)上的权力。说到底,和劳动力一样,资本、技术和信息都只不过是某一个产业内部的生产要素。换句话说,即使在所有这些要素上占据优势,那也只不过是能在某一个既定的产业内部占到一个较大的份额。按照蛋糕比喻,比较优势战略既不能保证做的是一块比较好卖的蛋糕,更不能提供做一块风靡全球的新式蛋糕的能力:它最多也就是能保证眼前这个蛋糕的较大部分由自己来做。于是,后发国家不仅在只具备劳动力优势的时候会沦落为经济核心国家的加工厂,而且在获得资本、技术以及信息的优势过程中,仍然要付出一些额外的代价:学习。由于产业本身是由先发国家设计好的,所以后发国家永远摆脱不了要学习眼前这块别人已经做过的蛋糕的做法的境地——而且还把这个学习的必要性看作是“优势”的一种,所谓“后发优势”。从这个角度来看,很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即当后发国家迈着稳健的步伐,通过忍辱负重流血流汗在某个特定领域积累起了一些资本、技术(研发能力)和信息资源之后,才发现这个产业的太阳已经要从西边落下山去了,而鬼子的末日则怎么等都等不到,因为先发国家早已在新的“核心”产业中再次领先。
这么想来,其实更省力的方法也许是做自己喜欢吃的蛋糕,卖给自己的邻居(假设住得近的人口味相近),然后也从邻居那里买他们做的蛋糕。其实所谓一个产业,就是以某种核心技术组织起来的产品系列。而所谓先发后发,就是在于谁先开发出核心技术,并且形成有销售前景的产品。而至于“后发优势”,不过是指在一种核心技术已经形成的情况下,利用学习这种技术与自己研发这种技术之间的费用差占得的一点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