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法,为什么没有咱家的自行车?

作者:李三

(文 / 李三)

环法,为什么没有咱家的自行车?0

环法自行车赛是赞助商看中的热门项目,是继奥运会和世界杯后的第三大运动  

央视体育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央视转播环法自行车公开赛,今年是第一次。”从商业角度,环法自行车公开赛已经成为继奥运会和世界杯之后的第三大运动。

让我们通过一些数字来认识一下“环法”:历时21天,比赛总长度超过3000公里(每年根据比赛线路的不同而有变化);参加比赛的运动队达到21支,每个队有9名队员参加;在整个赛程里,参与比赛的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近两万人;参与比赛自行车和各种补给车辆超过3000辆。“环法”也是赞助商看中的热门项目,可口可乐就是环法的主要赞助商之一,而比赛中最引人注目的黄色领骑衫是法国最大的银行里昂信贷赞助的。

参与环法商家的赞助主要还是体现在车队身上,每个车队虽然只有9名队员参与比赛,但组成车队的队员要比这数字多得多,大的车队一般会有30到40个运动员。一个车队的比赛费用最少需要1000万欧元,可是,如果赞助商计算一下,共计21天的赛事,在欧洲几乎所有的大电视台直播,直播时间每天5小时左右,加上出风头的队员还有机会接受媒体采访,这样的广告效应应该很划算。

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自行车,但在环法自行车比赛上却没有一个中国车队。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副秘书长蒋国锋先生回答了本刊记者提问。

三联生活周刊:在世界上水平最高的环法自行公开赛上,为什么看不到我们的身影?

蒋国锋:不是我们不想去,而是人家没有邀请我们。“环法”邀请是一个车队的荣誉,是自行车运动水平的象征。中国虽然有最多的自行车人口,但参与竞技体育的人数却非常少。法国注册的自行车运动员有20多万,中国只有1000多人,而且还包括业余体校的队员。

三联生活周刊:目前中国自行车运动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蒋国锋:在亚洲,中国处于领先水平。但是在世界大排行上,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的自行车水平比较低。奥运会上自行车项目共有18枚金牌,奖牌共有54枚,中国在悉尼只拿到过一枚。国际上按照实力把自行车运动水平分为T1、T2和T3三个等级,中国的车队目前水平处于2.5左右。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自行车运动员与国外高水平运动员的最大差距在哪里?

蒋国锋:全方位的,无论是耐力、冲刺还是整体战术素养。要提高水平先决条件是要参加重大比赛,而我们队员最缺乏的就是大赛经验。国外最优秀的选手每年参加几十次比赛,国内好一些的运动员每年也只能参加4到5次国际比赛,临场心理状态自然就不用说了。环法自行车公开赛上,一个运动队有几十辆自行车,而我们的队员只有在参加重大比赛时才可能使用这些昂贵的赛车,平时训练很少有机会。悉尼奥运会短道自行车女冠军的赛车价值超过百万人民币,这个价位的赛车,我们连想都不敢想。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自行车协会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运动水平?

蒋国锋:我们也积极举办一些赛事,试图邀请一些高水平车队来参加,例如“中国环游”将举办第11届,还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行车赛事“环青海湖游”,“环秦皇岛”也是自行车协会举办的另一个重大赛事。

三联生活周刊:赞助商参与是否积极呢?

蒋国锋:“环法”是赞助商排队,在国内,主要有北京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和两家台湾的自行车制造商。目前运动队2/5资金已经是由企业赞助,但遗憾的是国内几家大的自行车制造厂家还没有参与进来。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自行车运动员是如何选拔的呢?

中国自行车队领队王建国:一般有两种选才方式:教练员到中小学直接挑选14至17岁的自行车小选手开始培训。我国自行车运动员的选材面不仅局限于自行车选手,教练员有时也会从其他项目中“挖”过来一些好苗子,比如从田径、速滑等项目中转为自行车运动员的已不乏先例。

三联生活周刊:年龄稍大或从未进行过正规专业训练的自行车爱好者如何成为一名运动员?

王建国:目前自行车协会举办的一些山地车比赛已允许业余俱乐部参赛,但该俱乐部必须是中国自行车协会的会员。也就是说,一个山地车爱好者想参加专业性比赛;首先要成为某一俱乐部的成员,而所在俱乐部须已在中国自行车协会登记注册。中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但目前并不是一个自行车运动大国。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喜爱这项运动,成为中国的阿姆斯特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