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起耳朵听出了什么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王晓峰)

竖起耳朵听出了什么0

张浅潜在“竖起耳朵”系列演出中演出  

前几天,位于电影学院附近的“声场”酒吧因为经营者易主,不再搞摇滚演出,这让不少去那里看演出的人遗憾不已。毕竟这个酒吧自开业以来举办过不少比较有影响的演出。仔细留意北京的酒吧,如果场地条件允许,每到周末,都会有乐队演出,比如“豪运”、“有戏”、“CD咖啡”等。场地条件一般的酒吧,也都有歌手驻唱。这些散布在北京四处大大小小的酒吧,已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中国摇滚乐的温床。但从实际情况看,北京的酒吧虽有几百个,但真正有能力、有机会到酒吧里演出的乐队只是少数。“豪运”、“有戏”、“CD咖啡”这样的酒吧也只能接纳处在地下与地上边缘的乐队演出,一点名气都没有的乐队几乎没有任何演出机会。

目前酒吧与歌手之间的合作方式比较松散,只要双方谈妥,合作就可以进行。所以,很多乐队像打游击一样,基本上没有固定演出场所。像“子曰”、“二手玫瑰”这样定期能在固定场所举行演出的乐队非常少。

但就目前而言,众多的摇滚乐队、歌手成名之路的起点就是酒吧,方方面面的限制使他们少了表演机会,这使酒吧在孕育音乐文化过程中少了许多碰撞和摩擦。

今年3月,北京联合动力文化交流公司推出一个“竖起耳朵”系列演出,每月推出两支新乐队,目前已推出了8支乐队。第一次演出推出的乐队是艾斯卡尔和“北京谈话”,效果非常不错。一方面是艾斯卡尔已很有名气,他的新疆音乐风格一直在歌坛独树一帜,而大多数人第一次听说的“北京谈话”又是比较少见的世界音乐风格。当时的演出大约有400多人到场,场内已经到了空前爆满的状态。随后,“联合动力”又推出“便利商店”、张浅潜、“二手玫瑰”、“布衣”、“拜尔”等乐队,“竖起耳朵”在短短几个月内便成为松散的酒吧音乐文化中的新热点。4场演出下来,平均每场观众人数能保持在300多人左右,这在酒吧演出中已经相当可观。

“联合动力”为什么要搞这个“竖起耳朵”系列演出?如果你知道公司老板是那个叫乌多的德国人,就明白了。乌多以前搞过北京爵士音乐节和喜力节拍音乐节,通过酒吧演出推出一系列新乐队,一直是乌多想做的。而德国大众公司每年都会有一笔音乐基金,赞助中国音乐,在这笔基金支持下,“竖起耳朵”酒吧演出系列才得以顺利进行。

记者通过“联合动力”公司该项目负责人了解到,大众音乐基金除了每年赞助北京爵士音乐节外,还有一个推广新人活动,来帮助比较有潜力的音乐人。然后每半年或一年搞一次大型演出,甚至今后这些音乐人的市场推广也由他们来负责。

但目前他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演出场地问题,由于“竖起耳朵”让很多人闻风而至,所以场地太小就成了主办方头疼的问题。另一个是乐队资源问题,“竖起耳朵”对乐队要求比较高,尽可能去选择一些比较有特点、有水准的乐队,但这样的地下乐队在中国并不多。现在中国摇滚跟放羊一样,什么都是一拨一拨的,这让“联合动力”颇为头疼。负责人岳威(Will Yoke)开玩笑说:“我们可能有一天搞不下去了,因为没有人了。”目前,他们已经把范围扩展到全国,希望外地乐队能加入进来。

另一位负责人刘瀚东告诉记者:“我们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能让大家交流,比如想请一些国外乐队来中国,与国内的乐队交流,来创造一种俱乐部音乐文化。但由于资金限制,现在请外国乐队的时机还不成熟。但我们想培养一种氛围,让喜欢音乐的人聚在一起,也许能碰撞出合作的方式。”

实际上,他们还有更多想法,那就是整合这些乐队资源,岳威说:“我们想给这些乐队出唱片,还可以拿到海外发行,让更多的人很快就知道他们。”其实这才是“联合动力”的原动力,打个比方,如果就目前这8支乐队共同出一个合集的话,质量绝对不差。

从表面上看,“竖起耳朵”不过是丰富酒吧演出的一种手段而已,但通过这种方式,还能看出另、些问题。比如国内唱片业对现在的小型演出缺乏热情,对发现新人不太敏感,仅有的几家出版摇滚唱片的公司也都处于维持状态,音乐制作水准无法提高,对市场推广拿不出更多办法。“联合动力”在这一点很有预见性,很多音乐潮流的兴起,源头都来自酒吧。这种先抓演出后抓制作的做法也许是个新思路。在目前国内唱片公司普遍进入疲态的这个时候,先通过演出树立自己的品牌,再进入音乐制作,可能会取得更好效果。

上一篇: 喻红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