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文化的单向流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于)
香港对广州的影响近乎全方位的
香港与广州除地理原因和语言原因、方便两地日常来往外,还有很多人脉上的因素。香港现在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当年从广州偷渡过去的,所以很多广州家庭都有亲戚在香港。这些香港亲戚带来款式新颖的衣服、新家电产品和流行歌曲磁带,香港很多流行文化就是从这个渠道进来的。在广州根本就没有自己流行文化的时候,香港流行文化很容易就占领了这个空白,国内最早的流行文化就是从香港传到广州,再从广州传到内地。在文化上,基本上是香港单向地影响广州。
香港对广州的影响,比如电视连续剧和电影,还有报刊杂志。广州大概是从1978、1979年开始收看香港电视,开始是每家每户自己安天线.当时还有报纸报道过天线林立的盛况,广东省历届政府对此多次进行整顿。1992年后,当地有线电视开始转播香港两家电视台四个电视频道:无线的翡翠台和明珠台、亚洲的本港台和国际台。最早流行的电视连续剧有《上海滩》、《家变》和《射雕英雄传》等等。随之八卦文化跟着进来,关于影星的小道消息很受欢迎,包括“走光文化”。透过流行文化传递出的个人注意主义和法制观念,对广州人现在这样的性格和生活方式都有影响。广州人跟内地同类城市的人横向相比,观念里有些比较新的东西,比如即使不知道米兰达规则,一般市民也会说:“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说的每句话都会作为呈堂证供。”街边买菜的大婶称自己是纳税人等等,这些很多都是从香港电视连续剧里学来的。
香港对广州的媒体影响很大,可以说其中90%是受了香港影响。因为有了香港电视,广州很多人的娱乐生活都基于香港电视,媒体就可以做很多与此相关的内容。香港发达的媒体业对广州也有促进作用,其先进的理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容。港式对广州饮食在整个80年代都有影响,当时香港流行吃什么,广州就吃什么。有很多酒楼根本就是香港人开的,厨师也是香港人。广州的老式茶楼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基本上变成了港式的。港式管理也对广州商业管理模式有很大影响,广州一些服务业管理人员多数是从香港来的,所以广州的服务业更香港化一些。酒店门口的咨客,提供给女客人的披肩都是从香港那边学来的,包括海鲜店的装修很夸张,招牌都是越大越醒目越好。
香港对广州的影响其实是水银泻地式全方位的,比如在语言上,香港人的一些切口,很快就流传到广州,变成广州人的口头语,说你很IN,你很OUT等等。可能外地人分不清广州人和香港人说话有什么差别,但当地的人就能听出来,比如说电池的一定是广州人,而说电芯的则很有可能是香港人,尽管这个词最初是广州人先说的。1979、1980年或更早一些,广州人在香港电视的影响下开始穿喇叭裤,但广州人没有很大规模的追风,他们都是很实在的。广州人爱炒楼、炒股跟香港人的习惯有很大关系。香港就那几快地,政府已经标下来了,它的资源很有限,所以有被炒起来的可能。这20年来,香港经济的增长有70%左右是炒房子炒起来的,这导致香港的产业都是很虚的东西。香港人在银行里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存款的,钱全部进入一个炒的圈子。
除流行文化外,其实香港在传统文化方面也影响了广州。香港有些传统保持得比广州还好,因为其中式生活方式一直没有中断过。比如香港有很多清朝的用语,回归前,香港政府的很多官职,像布政司等等,都是以前的建制名称。这跟英国政府以前的管理有很大关系。英式管理方式其实是不大干预原居民的生活方式的。香港居民的生活形态变化不大,这些生活方式,包括家庭观念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通过文化传播进而也影响了广州。香港人生活是很紧张的,那里的房子是天价,买了房子后还要供20年,所以人人都很紧张,广州人要悠闲些。
现在香港对广州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了,其中一个原因是影响的因素多了,香港不再是广州人能接触到的惟一外来文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