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能拯救流行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王晓峰)

没人能拯救流行0

莫比

至少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流行音乐似乎失去了它的中心,没什么令人惊喜的唱片,老人的新唱片总让人觉得差强人意,新人的唱片偶尔能闪烁一下时髦的光彩外,让人看不到未来。拿去年市场大赢家“林肯公园”的新唱片来说,可能到年底就会被人遗忘。唱片业又进入低潮期,当一些似曾相识的东西总是充斥耳边时,你可能会意识到,唱片业又该进入脱胎换骨时代了。

前几年流行的音乐,现在突然变得不时髦了,最明显的就是电子乐和舞曲,那些DJ和设备发烧友好像厌烦了采样和对声波的实验,“圈外”(Leftfield)解散了,“神童”(The Prodigy)也神气不再,“轨道”(Orbital)消沉了,“黑社会”(Underworld)成了强弩之末。这些昔日电子高手,都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偶尔能听到“化学兄弟”或“苗条胖小子”灵光一闪,但也今非昔比。电子乐,如果没有设备的更新与进步,音乐本身的变化就会变得艰难。

但是有一个人在电子乐潮流衰退时却开始蒸蒸日上,他就是莫比(Moby)。这个出生在世贸大楼倒塌之日、行为上有点古怪的音乐家在过去电子乐红火时一直没有显出自己本色,如今他倒有些显山露水。但当你回顾他的音乐历程,会发现这位常常被归在电子舞曲领域的人,其实是个多面手。他的每张唱片都会触及一个新领域,因为他总是裹着一层“电子”的皮,所以人们就习惯性忽视了的音乐内核。当电子潮流退却时,人们才发现,莫比的音乐更布鲁斯、更灵歌。有这么深厚的音乐基础,莫比的路比别人更长。

奠定莫比音乐地位的唱片是他在1999年出版的专辑《播放》(Play),虽然他以前的专辑也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了成功,但《播放》让人看到了另一个莫比,很少有人能把根源音乐与最时髦的电子乐融合得如此舒服。在电子乐唱片市场萎靡时,这张唱片卖掉了1000万张。以前被主流媒体忽视的莫比转眼成了流行音乐的救世主。

莫比一直以来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在流行音乐领域,人们觉得他的音乐太电子,可是在电子乐领域,他的Techno又显得太不正宗,因为他不是崇尚技术派的代表。所以,这个骑墙派的音乐家两头都不太讨好。当流行与电子泾渭分明的时代过去,界限渐渐模糊时,莫比又开始吃香了。流行音乐好像永远是这样,从井水不犯河水到井河交融,最后变成浑水一潭。

其实,今天看来,莫比在音乐探索方向上和纯正的电子音乐家不一样,大多数电子音乐家(DJ)喜欢利用设备新功能开发一些新的音色,或是像一个数学家一样计算这如何让Loop与和声对位更合理。而莫比似乎对这些技术化的东西不感兴趣,他始终不愿意放弃电吉他就足以说明他的立场。

在重金属盛行的时代,有人说“重金属就是这个时代的民谣”,而今天的评论界认为,莫比的音乐就是“21世纪的布鲁斯”。人们开始相信,至少莫比的音乐能代表一段短暂的音乐未来,比起那些充满实验和先锋味道的音乐,莫比的音乐更扎实一些。

莫比的形象开始出现在一些主流杂志的封面上,媒体已经迫不及待想把莫比塑造成一个新时代的流行音乐之王,已经有人这样煽情地说:“一个人,是如何在自己的房间里创造计算机时代的‘涅槃’。”但莫比本人对此毫无感觉,他说:“我只是在做一种普通的音乐。”他认为很多最好的音乐最终都没有流行,所以,他试图能做到这一点,这也许对他来说更重要。

正当媒体拔剑四顾心茫然时,莫比又出版了新专辑《18》,里面的单曲《我们都是明星做的》(We Are All Made of Stars)会让你感到震惊,这首歌目前已成了焦点中的焦点,它几乎是一首完美无瑕的歌曲,但这并不能证明这张专辑就是完美的,人们对莫比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印象,那就是他的音乐永远比他的演唱精彩。所以,为了回避这个致命缺陷,莫比和很多不会唱歌的音乐家一样,请来了客座歌手,比如谢尼德·奥康纳、安吉·斯通、詹尼弗·普赖斯、阿泽尔·雷等。《l8》在赢得多数媒体欢呼的同时,也被不少乐评人视为平庸之作。

当媒体想找一个拯救流行音乐的救世主时,他们选中了莫比,但是,莫比没有选中他们。不管是《播放》还是《18》,都不会进入最大众的层面,莫比也不会成为偶像,哪怕是他把所有的头发都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