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伤害在于运动

作者:鲁伊

(文 / 鲁伊 朱步冲)

少年伤害在于运动0

人们往往看见的是运动员明星光彩的一面,过度的训练和这受伤感人的画面却少为人知

少年伤害在于运动1

青少年日常训练需要正确的指导,训练强度和时间需要合理的控制

“他们在春天就挥霍了一夏的辉煌”

爱尔兰人艾略特说,“四月是残酷的”,但美国人说,“三月是疯狂的”。每年3月,全美大学生篮球冠军赛都将准时开战,64支来自全国各地的球队及其球迷的热情衍生出一个专有名词——“三月疯”(March Madness)。不过,对辛辛那提市“Classics”足球队的助理教练汤姆·格里芬坎普来说,这个词组的字面含义似乎更切合他的心境:就在这个月,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手下16名球员中的2名因为腿部骨折而被迫停赛,其他的则“每天一瘸一拐地跛行”。这种情况对大学选手来说也许是正常的,但“Classics”却是一支平均年龄12岁的女子球队,而此刻,春季赛事尚未开始。

人们过去常常会把受伤的原因归结于训练不足导致的技术生疏,但真正的凶手却可能是过度的训练。对于全美3000多万效力于校际或相关体育联盟运动队的未成年运动员来说,全年无间歇的赛事安排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当这些孩子们在运动场上比赛时,韧带的断裂声、痛苦的叫喊声与击球、球棒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当大人们站在观众席上为自己的孩子喝彩,各种媒体也纷纷称颂这些小运动员在克服伤痛争取胜利上所表现出来的明星风范时,有责任心的医生们却开始表现出自己的隐忧。

现在,医生们已经开始提醒人们关注儿童的“运动过度”伤害。大量跑步导致的疲劳性骨折,长期使用足球护腿板引起的脚跟疼痛,无休止的网球练习引发的腱鞘炎,所有这一切在医院病案记录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尽管它们被那些辉煌的正面报道所隐藏,但这些问题正日益成为竞技场上的毒药。

孩子们针对单一竞技项目的训练现在开展得“过多,过快,过早”了,在接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记者采访时,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运动医疗专家埃里克·斯摩如是说。在他近年来经手治疗的病人中,60%至75%是由于运动过度而受伤。这与10年前他所接治的患者主要为扭伤和骨折的情况有很大变化。此外,他的病人正变得越来越小,不过才八九岁的儿童就已经饱受脚跟疼痛折磨,而这种情况过去只出现在青春期少年身上。这种伤病使得许多儿童此后再也与竞技体育无缘。青少年运动专家乔丹·梅斯由此指出,众多前去他所在的医院就诊的十四五岁的少年的身体情况是如此的糟糕,以至于“完全都毁掉了”。

少年伤害在于运动2

运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但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他们没有一点意识

现年30岁的美国女足明星、华盛顿自由队的米娅·哈姆也曾是一名球场上的神童,她在15岁那年就已经入选国家队。当她了解到目前儿童运动员的训练状况时,不禁惊讶地表示,“当我作为一个小女孩参与这项运动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有训练得如此艰苦。现在的孩子每年都要不停地比赛,我可从来没那么做过。”

少年伤害在于运动3

当越来越多的竞技项目开始从娃娃抓起的时候,运动医疗专家提醒家长,虽然运动和体力锻炼的确是使身体健康强壮的有效方法,但循序渐进和遵循运动规律是一切的前提。如果单纯集中于肌肉锻炼和重量训练,将会使组织自由基释放过度。这种新陈代谢的产品不仅是导致肌肉酸痛的主要因素,还能抑制关键生长激素发挥作用。当它超过一定标准时,儿童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许多从几岁起就开始接受专业摔跤训练的运动员身高远远低于同龄人平均身高,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少年伤害在于运动4

“像英雄一样”是孩子们的向往

此外,太年轻的身体没有强壮到足以抵抗持续的冲击的程度,使受伤的可能性比成年人高出数倍。有些轻微的伤害虽然在儿童时代危害并不显著,但却后患无穷。研究显示,儿童时期的膝盖损伤将成年后患关节炎的可能性增加了4倍。

大多数指导这些儿童运动员从事训练的教练对这些情况并不了解。在美国,这些教练多半是志愿家长,空有良好意愿却对儿童的身体发育知识所知甚少。在中国,作为培养和选拔运动人才基地的体校,虽然有比较专业而系统的训练,但在对运动规律,尤其是儿童运动规律的研究和实践上仍处于相当落后的水平。记者在对某体校校长的电话采访中了解到,加量训练仍然是开给“好苗子”的小灶,而绝大多数基层体校平均专科学历的校医日常所做的工作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对成绩的追求下,连明知不适宜继续上场运动的伤情都可以用“发扬体育精神”的名义忽略,更何况根本就没有了解的知识呢?在没有到达极限之前,没有人知道极限在哪里,而当极限被超过后,一切为时已晚。

家长也不了解。当儿童肥胖症成为许多城市中的突出问题时,家长们被告知,只有运动才能帮助他们的孩子摆脱肥胖以及肥胖所带来的高血脂、高血压和心脏病等困扰。同体育相伴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自我挑战和自我超越精神也是让大多数家长鼓励孩子更多参与到像足球、橄榄球和篮球这样的集体项目中去的主要原因。“像个男人一样,像个英雄一样”,家长往往这样鼓励因伤痛而哭泣的孩子,克制住自己的“溺爱”。然而,连大人都不知道的事情,更不能指望孩子们聪明的学会保护自己。11岁的劳伦·阿莫内特自从看过1999年美国女足在世界杯上的表现后,就发誓要从事这项运动并参加奥运会。她每年要在足球上花11个月时间:参加联赛,室内训练,冬季集训,夏季训练营。她年轻的身体已经经受过颈部扭伤、手腕骨折和脚踝骨折的折磨,但所有这一切都没能降低她对足球的热情。

像她这样完全为了热爱而参与激烈运动中的孩子们很少因为怕受伤而放弃自己的梦想,相反,出于好胜心理,他们常常会自行增加自己的训练量,举起不适合自己年龄的杠铃来显示自己的力大无穷,完全想不到这样会对脆弱的韧带和关节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即使出现了关节酸痛、肿胀、麻木等训练过度的预兆,为了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运动,他们也常常会对家长隐瞒真相。

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所得到的结果,就是仅美国一地,每年就有260万5至24岁的青年人因为与运动相关的伤害被送到医院的急诊室,其中14岁以下的占大多数。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在还没有到达自己的运动黄金年龄时就因为受伤而黯然离开自己最喜欢的运动,而腱鞘炎、关节炎等病患将伴其一生。在亚洲和南美这样的地方,这一数字可能还要更高一些。

“遗忘留给被遗忘者”,没有人统计过,在全世界,每年有多少孩子因为这些完全可以预防的运动伤害而洒泪离去。因为他们没有成为贝克汉姆、库尔尼克娃或乔丹,当我们哀悼有多少未来的巨星少年陨落之时,多少也会显得没有根据。不过,运动作为一种“本质上大众的活动”,是不应该完全用成王败寇来自圆其说的。古希腊人说,体育是让人强壮、健美、聪明,并最终实现完美自我的运动。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体育的时候,我们似乎却正在离体育的这个本义越来越远。

“改变正在发生”

创立于1863年的特殊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简称HSS)是全世界整形外科和运动损伤修复外科领域的巨擘,作为其青年运动员运动医学研究所的医学主管,乔丹·梅斯在青少年过度训练损伤预防和治疗方面经验甚为丰富。担任过前美国奥委会医学顾问团成员和纽约市多家中学体育医师的梅斯亲眼目睹了太多青少年的过度训练损伤案例,正因为这个原因,他不仅在自己的诊所中为青少年开设了特殊门诊,还通过巡回演讲、写书宣传等方式呼吁大众关注这一问题。

12岁的贾斯汀·茨外法赫是梅斯的成功案例之一。自从7岁那年看过电影《野鸭变天鹅》(Mighty Duck)后,他就迷上了冰球。对比赛的渴望常让他强迫自己在身体已经非常疲惫的时候依然上场。脑震荡,膝盖损伤,双肩撞伤,在接受梅斯的治疗之前,他受过的伤可以开出长长的一张单子。当他不得不求助于梅斯的时候,他身边的许多人都认为他的运动生涯已经完了。梅斯每周为他进行一次小心的伤处热疗,从而减少他在去年练习中错位的右肩再次受伤的可能。此外,梅斯还对小贾斯汀的运动计划作出了相应调整。自从开始治疗之后,贾斯汀就再也没有受过一点伤。

不知道这应该算是一个好消息还是一个坏消息:梅斯和他的同事在诊治了难以计数的少年运动员之后,发现那些可能毁灭他们的运动梦想的过度运动损伤,如腱鞘炎和疲劳性骨折,其实都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了解运动伤害的成因并找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式是一件对专家来说都很困难的事,但是遵循专家的劝告在危害未发生前就防微杜渐做起来却非常容易。就在今年的“疯狂三月”,梅斯和他的助手卡罗尔·舒可夫合著了一本为家长和教练提供帮助的书——《年轻的运动员:一个运动医生给家长的忠告》。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梅斯指出:“家长和教练必须记住,大多数超级体育明星并不是以那种(艰苦训练的)方式诞生出来的。他们的天才和能力是随着时间逐渐适当的发展而来。那些超级体育明星在成长的过程中并不总是能够赢得比赛。专业的投手绝大多数希望拥有更长久而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们在手臂仍在发育过程中的时候会万分注意,不让它运动过度。”

在这本书中,梅斯从各个方面给家长们提供了一系列建议,还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指导家长对儿童运动员的心理压力进行调节。梅斯调侃的说,“‘No Pain,No Gain’(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决不应该变成‘No Pain,No Game’(没有痛苦,就没有比赛)”。

少年伤害在于运动5

偶然的受伤却可能后患无穷

尽管梅斯的努力是富有成效的,但如果把3000万儿童运动健康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医生的身上,显然是不现实的。幸好,“改变已经在发生”。许多运动队和运动联盟已经在寻求解决方案,他们让合格的运动训练专家加入到教练组中,鼓励用多种活动与力量训练来促进整个身体的发育,并致力于削减整个联赛的比赛数量。学校、教练与家长也开始发觉调整运动的好处。南加州的格兰德尔基督医疗中心为当地几所高中学校提供了合格的运动训练师,为他们制订调节训练项目。在伊利诺斯州盖尔堡高中,在普通训练课程中加入的体重训练、跳跃、平衡练习帮助运动队减少了运动过度带来的受伤几率——特别是困扰女子篮球运动员的前十字韧带撕裂(发生的可能性是男性运动员的3倍)。

在有关运动医疗条例的帮助下,许多学校都制订了符合队员年龄的训练项目。例如对于参加足球队的7岁男孩,在练习头球、传球、带球时,要求他们使用泡沫材料制成的球。这样就可以在锻炼四肢和反应意识的同时不必担心受伤。

两年前,美国儿科学会就发出警告:不要让年轻运动员过早开始职业生涯。英国有关研究部门也开始对儿童运动员的健康安全问题加以关注。在英国,足球管理部门已经推荐儿童使用小号足球,以减少守门员手部和腕部骨折的可能性。在欧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中,专门针对儿童运动员的医疗保护条例也在制订中。

少年伤害在于运动6

和明星的一次接触,或许就能让小女孩有了“体育梦”

关于运动器械和设备

原则:器械训练最好在专业的健身馆中、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不适当的器械训练不但起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还会对肩、肘、腕、脊柱和腿关节造成严重的损害。

1.所有的器材都必须处于良好状态,且大小可以调节,从而适合不同运动员的身体状况

2.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的表面必须完好

3.在单杠、双杠等器材处应当设置软垫保护,将可能的伤害最小化

4.在进行器械训练时应当有专业教练给予指导,对起始训练量和训练强度、频率根据个人状况给出规定

5.对年龄低于8岁的儿童,托举练习应当是被绝对禁止的

6.器械训练应当分组、有规律的进行,严禁相互竞争,每周总的训练量增幅不应超过10%

多练就能出成绩?

德国尤利希研究中心(Julich Research Center)的丹尼尔·甘伯里斯(Daniel Gembris)可不这么认为。在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的论文中,甘伯里斯向那些把无数时间花在更大量更艰苦的训练上、以求在比赛中刷新纪录有所突破的人迎头泼上一桶冷水。他指出,根据他所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在近十几年中,绝大多数运动纪录的被打破都是靠运气,同训练增量或设备改进并无关系。

运动总是包含着幸运的元素,甘伯里斯和他的同事的目的,就是找出随机性在体育比赛中到底有多大影响。他们搜集1980年到1989年间在德国举行过的田径锦标赛中22个比赛项目的所有成绩,然后完全依据那些会影响运动员发挥的随机性因素——如风向、风力、气温和海拔高度等——来预测未来的纪录打破情况。

研究小组惊讶地发现,同1990到1999年间的运动成绩相比,他们共正确预测了18个项目的纪录打破情况,而只有包括撑杆跳和5万米竞走在内的4个项目的运动成绩的确因为增加训练强度、改善训练方式、改进设备而提高。如果从世界范围考察,这些因素对改进成绩所能起到的效果就更微乎其微。

甘伯里斯由此认为,训练和设备改进对提高个人运动成绩的作用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就已经接近顶峰。如今,这些基本定型的训练手段已足以将个人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再多的训练量只会过犹不及,技术对设备的改进也将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