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降与不降的理由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习惯于免费网络资源的人们倒霉了,因为所有的服务商都急于从现有客户那里赚取支撑股价的利润。比如微软,就不断发邮件警告你邮箱要满了,最好的防范办法是买个大邮箱。AOL更干脆,几乎强制性地把客户升级到有多邮箱的家庭级用户系统,只有通过争执后才恢复了原来的月费。但很快,MSN就给用户加了个显示器,告诉你还有多少空间,让人在现有的网络环境里,不能舍身而去。围绕两巨头的战争,真可谓进入拼技巧拼策略的巷战阶段。
微软现在得势,网上摆出来的架式很像两军对垒的情景,一条条地给AOL用户摆MSN接入的好处,辕门大敞,只等军民前来纳降。AOL宣称要推出新一代网景浏览器,算是回应,但只要看一看AOL的主页,看到它十几年如一日的页面布局,以及和它显赫地位不相称的光秃秃主页,就不难看出这场战争已经向微软倾斜了。现在,AOL仍然是当之无愧的网络第一服务商,挟制着3500万用户,微软只有800万。但仅去年一年,就有200万AOL用户投奔微软。有人把去年的大投诚归结为AOL涨价,但不久,微软还要把它的线上应用程序升级到MSN8,除了现在的社区、会议、可视电话之外还要加上家长看护孩子的软件,两家至少在技术上就要势均力敌。我所在的学校,只有计算机系的机房里还坚守着蹩脚的网景,而所有对编程或计算机高端技术不感兴趣的人已经全部归属到微软门下。
AOL-时代华纳创造出500余亿美元季度亏损的时候,我正专心看《三国》,当时的感觉,AOL创始人凯斯在加州专心看护患癌症的哥哥,犹如刘备一心要给关羽报仇,犯的都是重私轻公的毛病。在小人物,这样做算美德;在大人物,则因一己之私,把股民或者国民的利益给丧失了。AOL吃败仗,这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恐怕就是失去创新,只想在庞大的用户群里收税。《三国》里这样亡国的例子实在不少。
这样把自己的江山让给微软的,最近还有一家公司,掌上电脑。三年前,Palm的操作系统占有75%的掌上电脑市场,现在萎缩到57%,微软开始进入时,产品幼稚可笑,没有人把它当真,几次改良后,现在占有1/5的市场。Palm最初的市场定位就是一个廉价而简单的个人信息管理器,几年如一日,这个定位贯穿始终。可现在存储和计算速度早不是过去的情形,在掌上电脑上看图听音乐早不是奢望了,可Palm的操作系统还是容不下这些新奇的应用。产品出现至今已经6年,录入和收发E-mail还很麻烦。最新版本的微软操作系统则恨不得把Word和Excel都加进去,配备了这种系统的掌上电脑CPU快达206兆,而Palm还徘徊在33兆的速度上。价钱上,Palm是400美元,微软联盟的机器是650美元。至今Palm仍不承认失败,嘲笑竞争者是“又大又肥”的东西。
微软是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以常人的惰性,真是很难与之较量。但也有成功的例子。美国最成功的家庭财务管理软件是Intuit,1995年微软就试图以20亿美元买断,收购不成功转而用自己的Money抢夺市场,但现在,Intuit仍占有72%的市场。Intuit的秘诀就是和微软比恒心比耐心,处处跑在微软前面。1996年Intuit在产品中添加了帮助居民计算退税的功能,微软一年后照搬;接着Intuit又为家庭型企业提供财务管理,这次微软又落后一步。2001年微软买入了另一家财务软件公司,把眼光放在中等规模的企业上,旋即把新软件瘦身,用来抢夺更低端的客户市场。Intuit二话不说,在自己的软件上加入了针对行业的应用,比如管理零售商店,并且,Intuit还开放了软件源代码,允许独立开发商在他们软件基础上开发特殊应用。这样一来,人力上技术上微软也没有办法占有优势了。能在微软的进攻下保持这样业绩的公司当然不多,但能在严酷的竞争下生存下来,自然就预示着繁荣发达,Intuit股票是软件业里硕果仅存的抗跌品种。
人们总是爱讨论微软是一家技术公司还是一家管理型企业,人们往往还津津乐道于那里员工的智商。其实微软得以安身立命的产品,视窗、Word、Excel都是从别人那里拿来的,靠着管理层天才般的市场洞察和孜孜以求做大。如果没有创新,再大的家业也免不了一夕间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