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93)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陆风 彭兴庭 徐迅雷 流沙 焦友龙 周生杰 艾君)

“仕途上的跟人技巧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宝贵财富之一,宰相门前七品官,摆不平他是连门槛都进不去的。秘书的枢纽地位对上下都非常有利,在人决定一切的制度中,权力膨胀的随意性也就不用计较了。”

河北 陆风

“人民满意”由上级任命

据报载:某省一县级企业抓基层管理工作长期扎实有效,被省主管部门授予“人民满意单位”,企业负责人也荣获“人民满意的好干部”称号。可颁奖授牌的喜庆气儿还没多一会儿,许多职工就站出来提看法:这“人民满意的好单位”、“好干部”首先是咱们职工群众满意了才行,怎么我们没听说就被“授予”了呢?况且到底是怎样评选出来又怎样加以认定的?咱们可全不知晓呀。

作为县里的一个部门,所谓“人民满意”,当然首先是所在县的人民满意,光是上级主管部门人民满意了,这显然有点偷梁换柱的嫌疑。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人民当家做主半个多世纪了,但许多事情却没有具体操作办法,缺少有效形式或载体让人民充分发言,而一些习惯于按旧传统运作的官员或部门,动不动就“为民做主”,未经授权就代替人民在讲话、办事、用权,说的严重点,这不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而是人民权利是否被侵夺的问题。

江西 彭兴庭

裸画风波和艺术市场化的诚信操守

据5月17日报道:上海市徐汇区法院16日公开审理了一起罕见的“裸体画风波案”,杭州女模特状告上海美术教授徐芒耀和辽宁美术出版社。原告没有到庭,因为她处在精神抑郁症的发病期,目前意识不清,无民事行为能力。

原告缪某在1995年与浙江美术学院签订了《合同制模特工作协议》,约定“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按基本工资和课时工资计算报酬”。其时,徐芒耀教授在该院带教研究生,他参照缪某的裸体,创作了尺幅不小的教学示范画。但是,现在这样的“教学示范画”示范到书里去了,示范到了所有人面前。

艺术在风雅的象牙塔里饿得着急,于是走出来开始跟俗气的老百姓趣味接轨。艺术追求市场化本来也无可非议,但在这过程中不能丢失了诚信守法的前提。

缪某代理人在法庭上指出,当时徐教授亲口向原告承诺,保证该画不公开发表,只作个人作品收藏。但据报道,早在去年6月,浙江美术出版社与徐芒耀合作出版了一本画册,其中也用了与本案相关的同一张人体画。结果被告到杭州市中级法院,后经法院调解,被告徐芒耀与浙江美术出版社以补偿原告人民币2万元了结该案。

丰子恺曾言:“艺术不是技巧的事业,而是心灵的事业。”但利益会把这句话整个颠倒过来,画家、摄影家祭起艺术的大旗在赢得自己的利益,留给那些“为艺术献身”的模特的将是什么呢。

浙江 徐迅雷

以小见大的考验

“五一”黄金周期间,上海在人民广场上摆出上万盆鲜花,举行了一个节日花展。举办者为了防止市民对鲜花“顺手牵羊”,采取隔离措施,而且增设了管理人员。但是,在节日期间,举办者发现,市民们十分自觉,不仅没有发现偷拿鲜花事件,而且十分爱惜这些鲜花。于是,举办者撤走了隔离带,允许市民直接进入。现经举办者清点,上万盆鲜花没有缺少一盆。

媒体在报道这起事件中最后用了这样一句话:“上海人民经受住了社会道德的考验。”

看到这则新闻之后,我却感到莫名其妙有些找不着北了。突然想起去年发生在上海的一件事,浦东有一家餐厅有上百个人在就餐,突然之间停电,员工们忙着查找断电原因,等到恢复供电时,餐厅里只剩下一对母女。这位母女不是上海人,而是外地人。当时许多媒体都用了“上海人道德滑坡”、“集体道德失律”、“道德素质令人遗憾“等词汇。言下之意是说,上海人民的道德素质没有经受住考验。

两则新闻发生时间相隔不到一年,难道说上海人民在一年之中道德素质就出现了飞跃?“以小见大”确乎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但一旦成了套路,就不仅是有好大喜功之嫌的事情了。

杭州 流沙

好事与坏事的悖论

“你不赚,我赔钱”,江苏盐都县大纵湖镇政府日前向农民承诺,政府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凡引导失误的,一律实行经济赔偿。

这种“失误赔偿制”,相比有的地方搞强行命令,固然有其积极一面,“不仅让农民放手调整吃了‘定心丸’,更有效解决了领导干部‘瞎指挥,的短期行为”。然而,“失误赔偿制”究竟怎么赔?我对此还是持怀疑态度。

“你不赚,我赔钱”,言外之意,你稳赚钱,然而,这是明显违背市场规律的事情。市场本身就存在风险,作为基层政府的干部是否有这个市场预测能力?如果稳赚钱,保不齐那些“爱财”的干部早自己辞职去致富了。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主要功能就是服务和指导,帮助农民分析市场信息,最终由农民自己从中找答案。动不动就赔偿,这笔赔偿款难道能从天而降?你要用纳税人的钱做风险投资,最后有没有个责任问题?

“失误赔偿制”不失为管理手段的创新,也表明了为人民办事的决心,但似乎就是缺了点科学分析市场经济规律的精心。

安徽 焦友龙

学报增刊增了什么

近日,南方某高校一大批研究生面临毕业答辩,但因为学校早有规定,研究生毕业答辩时,必须提交两篇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对那些三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论文发表的研究生来说,这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大事。正当学子们愁容满面之际,该校学报编辑部却送来“福音”,该学报马上要出一期增刊,专门发表研究生论文,并信誓旦旦地向研究生们承诺:该学报属核心刊物,级别高,这期发表文章不考虑质量问题,但每页版面费至少要150元。

要说这是愚人节的一则广告我准定相信,可惜它不是。学报增刊,只看版面费,遑论论文质量,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下那些假学术和急功近利的靴子可高兴了,严肃的学术领域终于有了他们的一席之地,无论怎样,那些狗屁文章在“孔方兄”引荐下,还是坚挺地跨入了学术阵地。至于其学术价值,那倒不是作者和出版者所考虑的事。眼下,这些作者们可以堂而皇之地把自己的论文上交有关部门,以证明自己在学术上“确有建树”。出版者也大可以放心地把大把票子放进口袋里了。

南宁 周生杰

电影能“搞砸”甲A?

4月29日有不少媒体报道,曾经雄心勃勃要拍摄一部揭露中国足坛黑幕电影的著名导演滕文骥最近哑声了:他的影片《黑哨》因为遇到种种阻力不得不“搁浅”。滕文骥计划中的《黑哨》将以现实中的中国足坛“黑哨”风波为题材,以黑色幽默为风格,把足球联赛中的种种现象搬上银幕。而在此前的4月25日,被各媒体炒翻天的电影《少林足球》也彻底判了死刑。电影局制片处的负责人解释说,由于《少林足球》的题材涉及足球甲A联赛等,过于调侃足球,题材不适合内地放映,因此,电影局审查没有通过。

真是稀奇,“甲A保卫战”已经从足坛延伸到文艺领域了,让人费解的是这是在保卫甲A吗?甲A联赛到底有多么“敏感”,需要连电影在内的行业都不得“涉及”?我一直弄不明白,一部电影尚未开拍,怎么就能判断出它不利于足球事业?而《少林足球》,按那位负责人的说法,是因为“调侃足球”,既是调侃,只给人们带来点欢娱,连“纪实”都说不上,也会对足球产生什么不利影响?

电影,其实说到底还是一种娱乐形式;足球呢,也始终在围绕“玩”这个中心在转。以“黑哨”为代表的、蔓延在足坛的现象可以说是某些人在昧着良心“草菅球命”,但对电影的禁绝是在草菅谁的命呢?认真玩得太过了,难免让人产生奇异的联想。

郑州 艾君

上一篇: 生活圆桌(193)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