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战争20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蔡伟)

马岛战争20年0

1999年3月13日,查尔斯王子在斯坦利港1982解放纪念碑前敬献花圈。他是1982年马岛战争后访问马岛的英国王室中身份最尊贵的人。在那场72天的战争中,1000人失去了生命

马岛战争20年1

阿根廷纪念马岛战争20周年

战争本可避免:危机的处理

尽管马岛战争使英国皇家海军获得了导弹时代的首次战斗经验,也是英国自“二战”以来的首次大规模两栖作战,但为此而带来的种种悲剧本来也许可以避免。在马岛战争之前,英国早已注意到阿根廷军事行动的许多迹象。

1981年12月20日,一些阿根廷人在未经英国方面授权的情况下登上位于马尔维纳斯群岛东北800英里处的南乔治亚岛。次年3月19日,阿根廷一家公司的39名工人再次前往南乔治业岛拆除一家小型渔业工厂,并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英国方面在提出抗议的同时,于3月24日派出原驻马岛的皇家海军“忍耐号”破冰船,搭载两架直升机和140名士兵,前往南乔治亚岛实施威慑。

然而此时阿根廷方面已经箭在弦上:两天后的3月26日,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下令提前实施“罗萨里奥”计划,派出以两艘驱逐舰和两艘护卫舰为首的一支两栖特混舰队,从德塞阿多港启程,前往收复南乔治业岛。此次行动作战总指挥为陆军第5军军长兼马尔维纳斯战区司令奥斯瓦尔多·加西亚中将。

英国《国防与外交》杂志编辑戴维·哈维指出:“鉴于英阿两国对福克兰群岛(即马尔维纳斯群岛)争执的历史,英国政府对战争不给与更多的注意,实在令人惊讶。”哈维认为,如果英国政府当时能及时对阿根廷的行动作出反应,战争也许可以避免。事实上,过去有一届英国政府在福克兰群岛军事紧张期间曾派遣军舰前往,成功缓和了局势。

战后英国下院军事委员会咨询委员亨特表示:“马岛战争是外交失算引起的冲突。英国开始考虑苦于经济衰退的阿根廷不会花费巨额战争费用出兵马尔维纳斯群岛,继而认为只要英国庞大的特混舰队缓慢驶向马岛,阿军就会迅速撤离。”而阿根廷方而,一开始就一厢情愿地认为,英国不会派遣特遣舰队,后来又把英国舰队的出动当作一场示威。更糟糕的是,阿根廷错误地估计美国不会倾向英国。

马岛战争刚刚结束时,准确地说,是1982年6月12日,当时的阿根廷总统兼陆军总司令加尔铁里接受了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的采访。法拉奇把加尔铁里比作墨索里尼为了转移国内视线而发动战争,质问他是否对英国不会参战存在幻想。加尔铁里不得不承认,尽管他认为英国可能会作出某种反应,但他不相信英国会为此而大动干戈。“就个人来说,我断定那是几乎不可能或完全不会有的事。”加尔铁里说,“为什么一个地处欧洲中心的国家竟这么关心远在大西洋中的一些岛屿,而这些岛屿并不与任何国家利益攸关?”

法拉奇当时间:“顺便提一下,你知不知道大不列颠是北约中最重要的成员国之一?”

加尔铁里答:“我对他们感到很痛心,我要说,欺人太甚了。因为美国人知道得很清楚,我作为陆军总司令——在我当总统以前就竭力靠近他们,以重建在前任政府期间已经下降的相互谅解。……我并不期待他(指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黑格)的赞同或支持,但我确信,它将持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当他因无法使双方达成协议而与英国人合作的时候,是多么令人失望啊!最恶劣的是,里根和他的班子也这样做了。的确,阿根廷人和我都认为这是一种背叛。”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抱有这种心态的并非只有阿根廷人。撒切尔夫人在其著的《唐宁街岁月》一书中透露,英国同样将希望寄托在美国人身上,这个希望是避免战争。

“我们给里根总统发去一封急件,要求他向阿根廷三人军政府首脑加尔铁里将军施压,把他从战争边缘拉回来。里根总统立即同意这样做。”然而加尔铁里一开始拒绝接听美国总统的电话,尽管黑格参与了危机调停。遗憾的是,尽管英方获得了加尔铁里期望获得的来自美国的支持,撒切尔同样没有达到目的。当然,她并非一无所获。在马岛危机开始后,美国国防部长卡斯帕·温伯格就与英国驻美大使取得联系,表示将尽其所能帮助英国。

马岛战争20年2

2002年4月2日举行的纪念马岛战争20周年的仪式上,参加过马岛战争的阿根廷退伍士兵集体拿着2000米长的阿根廷国旗

马岛战争20年3

死于马岛战争中的阿根廷士兵

英国士兵在押送投降的阿根廷士兵(前面)

外交斗争

与阿根廷军政府不同的是,英国对危机产生的迹象反应迟缓,但对危机产生后的反应却表现得富于策略与有效率。阿军登陆马岛、英守军投降后,英国的舆论工具不间断开始宣传两个观点:英国蒙辱,马岛居民将生活在军事独裁之下。舆论和政界的认识是如此统一,以至于4月3日撒切尔夫人宣布将派特遣舰队时,英国国会自“二战”后第一次以全票通过了以武力收复马岛的决议。

“从短期来看,我们需要在联合国安理会战胜阿根廷,需要确保作出一项决议,谴责他们的侵略行径,并要求他们撤军。但从长远看,我们知道必须力图使这件事尽可能摆脱联合国的控制。”英国政府抓住反对“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这个口号,及时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控告,致使安理会通过了要求阿根廷撤军和与英国谈判的决定。而在欧共体和北约组织成员内部,由于英国政府有效的工作,欧共体十国达成了对阿根廷实行武器禁运的决定。此时西德为阿根廷生产的4艘MEIKO护卫舰已经完工,但西德政府却宣布停止向阿根廷政府交货。不仅如此,阿根廷从西德购买的现代化常规潜艇被派出跟踪英国“无敌号”航空母舰和其他舰只的时候,在鱼雷射程范围内发射的线导鱼雷却不是没有击中目标就是没有爆炸。阿根廷为此要求西德厂商对潜艇火控系统进行维修,然而西德方面虽然口头上同意,却故意拖延,使得直到战争结束,阿军潜艇一直无法使用。

同样,法国也停止向阿根廷交付已经付费的飞鱼式反舰导弹,从战后看,这个打击对阿根廷也许更为严厉。在阿根廷空军对“无敌号”的攻击中,如果能够像击沉“谢菲尔德号”时那样发射两枚飞鱼导弹,“无敌号”也许不会那样幸运地逃脱。然而不幸的是,阿根廷在战前只采购了6枚飞鱼导弹,而法国在战争一开始就对阿根廷实施了武器禁运。不仅如此,在英军前往南大西洋途中,法军甚至派出与阿军装备的同型号的幻影式战斗机协助英军进行战术演练,以帮助英军飞行员和军舰熟悉该型飞机的作战性能,以便找出克敌之道。

5月20日,英国特种空勤团(SAS)派出16名成员乘坐潜艇潜入位于阿根廷本土的里亚·盖莱戈斯空军基地,将停在停机坪上的超级军旗式战斗机全部炸毁,随后搭乘直升机迫降于智利彭太·阿连纳斯地区。“一些人视特遣部队为纯粹的外交舰队,它将把阿根廷人拉回到谈判桌旁。他们从未想过它会真的参战。其他人与我的想法相同:特遣部队必须投入战斗。”正如撒切尔夫人所回忆的,也许英阿双方都低估了她的决心。尽管阿空军仅有几架超级军旗式战斗机由于停在另一个机场而免遭厄运,但阿军的疏忽却导致了致命后果:此后超级军旗式战斗机也无所作为。战争的结局此时已显出轮廓。

经验与教训

正如危机是对领导者战略和外交决策能力的考验,战争中武器系统的效率不仅有赖于其本身的质量,还有赖于对其操作人员施以酷似实战的充分训练,以及第一流的维修保养和提供零备件的工作。谈到英国特遣部队的胜利就不能忽略他们表现出的军事技能、耐力和信心。与阿根廷军队不同的是,英国特遣部队是专业化的职业军人部队。战后英国国防大臣表示,“特遣部队对他遇到的许多挑战和困难作出反应的情况,完全证明了我们赋予各级训练以优先权地位是正确的。”他还强调,“这次战役再次突出说明了体格强壮和意志坚强的重要性。”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英国特别空勤团(SAS)和特别舟艇中队在这次战役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他们在英国地面部队主力到达之前就开始活动,以搜集必不可少的情报,其任务还包括实施广泛的袭击,以便骚扰和迷惑岛上的阿根廷部队。对英国皇家海军来说,马岛战争提供了在战斗中考验英军装备性能的大好机会。英国的核动力潜艇在马岛战争初期就轻易击沉了阿根廷海军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此后阿根廷海军实际上就再也没有参战。虽然比较广泛的说法是,皇家海军的“征服者号”攻击型核潜艇是用虎鱼式线导鱼雷击沉了这艘军舰,但美国前国防部长小约翰·莱曼在1983年2月3日美国众议院武装力量委员会海上力量与重要战略物资小组委员会上表示,英国人使用的是两枚具有50年历史的马克3型老式直航鱼雷。战后英国国防大臣表示:“它(核潜艇)构成了无处不在的威胁。对此,阿根廷人既无法估量,又无力对付。”

马岛战争20年5

阿根廷纪念墙前哭泣的阿根廷妇女

然而由于缺乏大型航空母舰,英国海军的轻型航母只能提供有限的防空和预警能力,不得不远离本土7000英里,在阿根廷战斗机航程之内冒险进行两栖登陆作战。由于缺乏预警飞机,损失舰只的风险似乎不可避免。英国海军不得已使用了二战时期的雷达哨舰战术,即向航母周围派遣军舰作为雷达哨,以提早发现敌方的海空威胁。“这样做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中国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钱晋上校指出,“类似于中国象棋中的‘丢卒保帅’,在没有预警机的情况下,如果不派出雷达哨舰,被飞鱼导弹击沉的可能不是‘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而是‘无敌号’航空母舰。”

有关“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被击沉一事在马岛战争之后引起了海军界和造船界的热烈讨论。当时参战的皇家海军21级护卫舰上层建筑使用了铝合金以降低军舰重心,减轻军舰重量。这种材料还被广泛用来建造非主结构的轻舱壁、扶梯和通风管道。然而在军舰被击中引起的大火中,铝合金由于熔点低而迅速熔化,导致军舰更容易失去战斗力或损毁。被击沉的42级驱逐舰“谢菲尔德号”上就没有使用铝合金,而是采用钢结构。

战争除了造成巨大损失之外并非一无所获。对于马岛战争中英国皇家海军的损失,美国海军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海军上将托马斯·穆勒认为,这足以说明海军力量行将过时的说法并非事实。“相反,这些经验教训突出说明了这种力量日益强大的重要性。这场战争的确突出表明,即使是第三世界较弱的军事力量现在也有了先进的武器,不仅可以向强国挑战,而且会使强国付出痛苦的代价。”有关经验与教训的探讨在这场20年前的战争结束后已经谈得够多的了。也许美国前国防部长温伯格在1984年度国防报告中的一句话至今仍有警示意义,他说:“保持足够的威慑力量所付出的代价,比不保持威慑力量而导致战争所付出的代价小得多。”

马岛战争对中国海军发展的启示

——专访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系统所副所长钱晋

三联生活周刊:马岛战争暴露出缺乏防空能力的舰队的脆弱性,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钱晋:从技术手段上解决防空问题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自身问题,另一是战场环境问题。现在的信息战代表的是无缝、透明,实际上就要求在最短时间内作出第一反应。发现目标是最重要的。阿根廷一没有预警机,二没有侦察卫星系统,难以发现英国舰艇动向。反观英方,假设拥有美国的航母编队,英军对于阿根廷发射的飞鱼导弹不会一点反应都没有。美国海军宙斯盾巡洋舰从目前来看已经发展到军舰自身防御能力的极限,因此现在美国提倡的网络中心战,主要加强卫星和网络的建设。《参考消息》报道,俄罗斯人指出,美国借NMD的发展为自己找了一个建立全球监视系统的幌子,其目的是为精确打击服务。

三联生活周刊:你觉得这种说法可信吗?

钱晋:从海湾战争、科索沃和阿富汗的战争来看,我觉得是可能的。

三联生活周刊:您如何看待航空母舰,尤其是大型航空母舰在现代海战中的重要性?

钱晋:航母是一个国家近海水域区域化的象征。也就是说,没有大型航母,让领海变为“领土”是难以实现的。以美国而言,由于拥有多艘大型航母,美国海军得以实现前沿部署,对于领海和重要国际海道拥有了控制能力。事实上,目前拥有这种能力的也只有美国。

三联生活周刊:尽管阿根廷的天鹰式战斗机和普卡拉攻击机相对落后,但依然给英国舰队和登陆部队造成了相当的损失和威胁。我国目前一些现代化程度相对不太高的作战飞机能否在一场登陆战中起到积极作用?

钱晋:我认为飞机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单一的军种渗透到各个兵种之间,如美国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也都有作战飞机,说明了飞机在速度上具备的优势。即使是落后的飞机,它的速度优势也是不能否认的,只要对手存在某些弱点,就有机会利用。正像实战中阿根廷的飞机相对落后,但仍取得较好的战绩,这是因为英国海军存在预警范围有限的弱点,因此即便对于性能落后的飞机也难以实现“早期发现,早期拦截”。

马岛战争20年6

正从航母起飞的海鹞式战斗机

三联生活周刊:英国人自己在马岛战争之后总结说,雷达定位的114毫米舰炮发挥了很大作用,而阿根廷方面有人认为舰炮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您对现在舰炮的地位有何看法?

钱晋:舰炮今天依然有存在价值,至少它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性能可靠和风险性不大的优点。当然,今天舰炮技术性能又有了发展。海湾战争中,美国人将“二战”后封存的战列舰重新起用,仍然发挥了很大作用。显然,我们不可能用一枚价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导弹去消灭一个陆上的火力支撑点。打仗实际上是一种经济消耗,经济问题永远不可能不考虑。

三联生活周刊:马岛之战后,各国军事专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保卫国防所需的武器,必须自己建造。”我国海军现在从俄罗斯引进潜艇和现代级驱逐舰等主战武器是否与这一教训背道而驰?

钱晋:我想,如果与这一教训背道而驰的话,应该是大批进口武器装备。引进装备并非没有必要,至少能够找到我们的差距,然后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我国海军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如果没有从国外引进武器装备,我国的装备水平不可能提高那么快。

三联生活周刊:马岛战争显示出预警飞机的重要性。在美国迫使以色列终止了向我国出售预警机后,我们在这方面受到的影响和对策如何?

钱晋:这说明了自力更生是提高国力的根本途径。这件事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但并非没有解决办法。至少在有限范围内,侦察机和警戒雷达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当然,效果要差一些。从长期来看,我们需要自己的预警机。

三联生活周刊:英国国防与外交杂志编辑戴维·哈维在战后表示:“作为北约的成员国,英军通过经常不断的演习而获得好处。”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海军缺乏与国外同行进行军事演习的机会,这是否会导致海军战斗能力下降或受到局限?

钱晋:这的确是一个很有针对性的问题。显然,你没有机会与敌人进行演练;另一方面,我们并没有盟国,也没有“友军”可以相互协同、互相了解。对对手的了解是战胜对手的先决条件,没有联合演习的机会当然终归是一种局限。我们的办法是通过“假想敌”部队进行对抗演习。这是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当然,目前这只能这样做。

三联生活周刊:战后英国国防大臣说,看来对国防预算的吝啬不是真正的节约。您如何看待我国的国防预算?

钱晋:马岛战争之前英国将其惟一一艘大型航母退役,仅留下两艘轻型航母服役,还有一艘准备出售。如果不是这样,英国不至于要用“谢非尔德号”这样一艘现代化驱逐舰去充当雷达哨舰,这是“二战”时美国人在迫于没有预警机条件下的做法。当然,反过来看,如果不是“谢菲尔德号”,沉没的也许会是英国的“无敌号”航母,这算是丢卒保帅。作为我个人的观点,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海军军费开支应该达到目前第二世界主要海军国家海军军费的水平。海军的发展不能一步登天。从辩证的观点看,精神与物质是相辅相成的。意识如果不提前,物质的支撑是有限的;反之如果物质没有达到,提前的意识也难于产生。

战争损失

英军共死亡255人,伤777人,被俘210人。损失各型飞机37架,战舰5艘,滚装货船1艘。被击伤各型战舰共18艘。耗资17亿美元。

阿军共死亡1000余人,伤1300人,被俘11800人。损失各型飞机117架。被击沉击伤军舰各6艘。耗资32亿美元。

马岛战争20年7

马岛战争20年8

英国“无敌号”航空母舰在1982年4月出征马岛

马岛战争20年9

1939年服役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在马岛海战之初就被英国的鱼雷击沉

阿根廷海空军(1982年)

航空母舰:1艘

驱逐舰:9艘

护卫舰:3艘

潜艇:4艘

其他舰艇:34艘

超级军旗式战斗机:14架

幻影Ⅲ型战斗机:43架

天鹰式战斗机:75架

普卡拉式攻击机:70架

英国皇家海军(1982年)

航空母舰:2艘

导弹驱逐舰:14艘

护卫舰:45艘

潜艇:32艘

其他舰艇:34艘

海鹞式战斗机:数十架

主要武器:

海标枪、海猫和海狼式防空导弹

飞鱼和海鸥式反舰导弹

马岛战争20年10

阿根廷“五月二十五日号”航空母舰

马岛战争20年11

给英国海军造成重大损失的阿根廷超级军旗战斗机(photo by French Air Force)

马岛战争20年12

飞越“无敌号”航空母舰的英国皇家航空队801中队的战斗机

马岛战争20年13

利安达级护卫舰的海猫式防空导弹和其后方的965型雷达 

马岛战争20年14 

进行实弹射击的英国部队

马岛概况

马岛战争的争夺在于以马尔维纳斯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维奇群岛及其附近海权。马尔维纳斯群岛又称为福克兰群岛,位于南纬52度15分至53分、西经57度40分至62分之间的南大西洋

中,由346个岛屿组成,总面积15800平方公里。全岛由大马尔维纳岛(西福克兰岛)和索莱达岛(东福克兰岛)组成,中间由福克兰海峡分开,首府为斯坦利港。

战争第一阶段(4月2日~30日)

阿根廷军队与4月2日登陆马岛,并向马岛增兵至13000人,建立南大西洋战区司令部。英军守岛部队198人投降后,英国组成战时内阁,特混舰队于48小时之内全部出动,空军派出一个作

战大队转场南大西洋阿森松岛。4月12日英军宣布对马岛周围200海里进行封锁,核动力攻击型潜艇进入战区。4月22日,英国特混舰队夺取了南乔治亚岛,并击沉阿根廷“圣菲号”潜艇。4月

30日,英军完成对马岛的海空封锁。

战争第二阶段(5月1日~20日)

英阿双方开始争夺马岛的制海权和制空权。英军采用火神式战略轰炸机和海鹞式飞机轰炸了马岛上的阿军机场、防空阵地和雷达站,并击沉多艘阿军舰船,夺取了马岛周围的制海权。5月2日,英军“征服者号”核潜艇击沉了阿军“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阿军共阵亡300多人。5月4日,阿军海王星侦察机发现“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后,2架阿空军超级军旗式战斗机采用超低空突防,发射两枚飞鱼反舰导弹,击沉了“谢菲尔德号”。5月14日,英国特种空勤团的50名队员乘坐直升机机降马岛,采用突袭方式摧毁了一个阿军机场,并引导海军舰炮击毁岛上阿军的数座雷达站,扫清了登陆的障碍。

马岛战争20年15

1982年5月27日,马岛战争中,当重型设备从登陆舰上运往砾石滩时,一位英国士兵担任警卫

战争第三阶段(5月21日~6月14日)

5月21日,皇家特种空勤团首先在范宁角登陆,拉开了马岛登陆战的序幕。阿军在天亮后以短剑式、天鹰式和普卡拉式战斗机对英军展开空袭,击沉英军“热心号”护卫舰,并在以后的几天内陆续击沉英军“羚羊号”和“考文垂号”护卫舰、“大西洋运送者号”运输船等舰船,击伤英军各型战舰多艘。阿军损失飞机数十架。英军在抵抗住了阿军的空袭后向岛内纵深进攻。6月13日英军第五旅全面突破阿军加尔铁里防线,次日午后,英阿两军达成非正式停火。6月14日晚21时,9000阿军投降。次日,阿根廷总统宣布马岛战争结束。

马岛战争20年16

1982年6月27日,马岛战争以阿根廷军队投降告终后,英国士兵在斯坦利港升起英国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