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间的斗殴

作者:王星

(文 / 王星)

报纸间的斗殴0

防暴警察维持秩序(Gamma/Imaginechina)

这大概是法国历史上最热闹的报纸首发式之一:人来人往的地铁站口,负责分发报纸的临时工与出版业工会成员扭打在一起,几百份报纸散落在地上,最后防暴警察不得不出动来维持秩序。

这是免费报纸《地铁报》(Metro)今年2月在巴黎与马赛首发时上演的一幕。《地铁报》的诞生地在瑞典。1995年,瑞典的三个朋友决定创办一份完全以广告收入作为资金来源的免费日报,这份报纸最初定名为《斯德哥尔摩旁记》,后来改名为《地铁报》,报纸的出版公司也命名为Metro International。《地铁报》的创刊宗旨据说是:“让读者在15分钟内看完他们在正规日报上希望知道的全部消息。”

《地铁报》创刊初期通过斯德哥尔摩的地铁网向旅客免费分发,虽然一度被付费报纸的发行人讥讽为“杂货店”报纸,和杂货店门口供人随意取拿的广告小报相提并论,但不久却流行了起来。时至2001年,《地铁报》已经在瑞典的三个城市设立了分发点,每天读者达96.9万人,当地的付费报纸《Arbetet》甚至都被它挤出了市场。《地铁报》在创刊不久便开始向国外拓展业务。如今《地铁报》已经在13个国家的21个城市里以13种语言发行,总发行量约400万份,读者900万,去年的营业额达到1.99亿美元。

据调查,欧洲最能接受《地铁报》这样免费报纸的是英国人和意大利人,而《地铁报》在瑞士苏黎世的发行却因效益不佳于2001年宣布停止。即便是有过足够的大风大雨的经验,《地铁报》在法国的遭遇还是让它的经营者颇吃了一惊。地铁站前发生的一幕只是整个骚乱的一小部分。在《地铁报》位于马赛的印刷厂,40多名法国出版业工会的成员在夜晚撕毁了近5万份刚印好的报纸,最后凭借警察与保安公司的帮助,《地铁报》才在马赛发出了两万份报纸。鉴于同样的威胁,巴黎版的《地铁报》不得不舍弃原先签订合同的《法国晚报》印刷厂,改在Metro International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卢森堡印刷。跌跌撞撞地挤进法国市场几个后星期后,《地铁报》在巴黎的发行商身边仍然小麻烦不断。最近报纸的主编还向法院提出控诉,称又有两名报纸的分发者受到了恐吓,同时还有一辆运送报纸的卡车遭受袭击,几千份报纸被丢弃在塞纳河岸边。

其实《地铁报》在进入法国之前已经清楚自己将成为众矢之的,因此在发刊词中特别强调自己不过是一份简短、摘要、中立的新闻报纸,同时鼓励读者购买传统报纸以便对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地铁报》的主编佩勒·托恩伯格(Pelle Tornberg)在接受《星期日报》专访时还表示:“我们不会伤害到传统付费报纸。免费报纸的读者一般在30岁以下,而且绝大多数是女性,这批读者平常就很少购买付费报纸。”

然而,一直被法国出版业工会的各种条例约束着的其他付费报纸丝毫没有因此降低对《地铁报》的敌意。法国最主要的两份日报:《世界报》(Le Monde)与《解放报》(Libera tion)把免费报纸的到来比作“倾销”。《解放报》的出版者谢尔盖·朱里(Serge July)认为:“这些免费报纸具有普通日报的纸张、气味与铅字,但它们和正规日报的相似之处也止于此。”《世界报》的主编让-马里·克伦巴尼(JeanMarie Colombani)的看法是:“在出版界,无论是《世界报》、《费加罗报》(Le Figaro)还是其他出版物,我们都受到各种条例的严格限制,同时我们也尊重这些条例。免费报纸却可以随便进入市场,想有多少发行者或小贩就有多少。这不公平。”马赛方面的反应则是“以牙还牙”:法国Hachette集团旗下的《普罗旺斯报》(Province)在几乎同一天发行了自己的免费报纸《马赛号外》(Marseilleplus),以此为对抗。然而,《地铁报》的风波还没平息,又多了一家闹事的报纸:今年3月,隶属挪威Schibsted集团的免费报纸《20分钟》(因声称阅读时间比《地铁报》多五分钟而得名)也开始在法国发行。

传统付费报纸的担心不是完全没有理由的。据法国媒体市场顾问公司的统计:“在发行的头一年里,免费报纸会使发行城市中付费报纸的发行量平均下降5%到7%。经过发行之初的猛烈冲击后,免费报纸造成的损失通常在第二年便会有所减少,但每家报纸随后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以往的经验证明,受害最大的一般是大众化报纸。伦敦的免费报纸《伦敦大都会日报》1999年推出后,《太阳报》或《镜报》等以花边新闻取胜的付费日报的销售量减少了4%;《20分钟》在瑞士德语区登陆后,大众化日报《闪电》(Blick)的销售量也顿时减少了4%。另一类受到免费报纸打击的是地区性报纸。三份免费报纸在意大利米兰陆续出现后,意大利其他全国性报纸安然无恙,但当地原本就勉强维持的《日报》(II Giorno)的销售量立刻减少了20%。

《世界报》在今年4月3日警告说:两份免费报纸最近在巴黎的发行象征了“新闻的死亡”。主编克伦巴尼称:“这些免费报纸将把高质量的新闻业引向死亡。即便没有记者存在,这些报纸照样可以炮制。”不过,其实目前还没有多少人担心免费报纸会拉走多少《世界报》的老读者,毕竟这些以体育和名人新闻为侧重点的免费报纸都主要是从新闻社购买新闻。更实际的其实是广告收入问题。《世界报》去年刚刚创下了自1979年以来的最高市场销售记录,销售量达到40.6万份,目前正在准备等待合适的时机上市发行股票。但它最近的赢利情况却正在经受广告市场萎缩与纸张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冲击。“9·11”事件带来的发行量急剧上升使情况变得更糟,目前《世界报》每份的制作成本已经占到零售价的75%。在这种形势下,免费报纸的出现无疑是一种可怕的威胁:无论是《世界报》还是《20分钟》,它们在抢夺广告市场时会采用大规模压低广告费的策略;《世界报》在米兰登陆时正是依靠这一策略取得成功。在法国大多数综合性报纸效益不佳的情况下,法国出版业工会很可能会将《地铁报》与《20分钟报》列为导致近几个月已经出现的失业率上升情况进一步恶化的主要因素。

法国文化部如今也被拉进了这潭混水里。2月25日,法国通讯与报纸及书籍相关产业工人联盟(Filpac-CGT)的秘书长米歇尔·穆勒(Michel Muller)表示希望法国文化部能够对目前的报纸市场状况从三个方面研究出解决方法:“校正广告在从报纸的辅助角色向主导角色转变过程中的对报纸财政管理产生的作用”,“为免费报纸制定新的管理条例”,“考虑报纸的社会效应”。在研究结果未出之前,穆勒建议延缓免费报纸的发行。“迫切希望维护公众和平环境”的巴黎出版业联合会也请求《地铁报》延缓发行,用几天时间来“完善”他们的印刷与发行部门。然而,到目前为止,法国文化部还没有给出说法,《地铁报》或《20分钟》的主编也没有停手的意思。所以,架还得再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