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2002“新人”辈出时代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王晓峰)
灵感组合
他们忍不住要让沉闷的歌坛活跃起来,但谁都知道推新人要花很大成本,风险也大,于是一个“联合舰队”计划正在酝酿
唱片从业人员可以找出一万个伤心的理由告诉你歌坛为什么不景气,签约的几个歌手出张唱片像便秘一样费劲。但他们好像一刻也没闲着:忙着演出,领各种毫无分量的大奖……这种自娱自乐好像与这个时代无关。
但是他们终于忍不住要让沉闷的歌坛活跃起来,准备今年推出大批新人。
记者在对国内各大小唱片公司做一轮扫描式了解后发现,目前这些公司储备的新人数量相当可观,有近20人,大部分新面孔将在今年亮相。这种现象在过去非常罕见。如果这些唱片公司在发片日期上不是那么没谱的话,今年将出现唱片发行活跃期。
为什么会突然出现“新人辈出”现象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所谓新人辈出,一方面是前几年各公司在资金投入方面比较拮据,市场不好,做新人比较慎重。有一 部分新人实际上被“窝藏”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才要拿出来见太阳。另一方面,已有不少公司开始产业结构调整,从单纯制作音乐转向多种经营,唱片公司形成资本运作的雏形后,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入到唱片行业供他们“挥霍”。再有就是国际上的五大唱片集团已经以各种方式介入到内地唱片业,行动比较大的是时代华纳、新索(原索尼唱片)和环球艺风……推陈出新因此成了各公司的新目标。但谁都知道,推出一个新人要花很大成本,风险也大,他们能否成为未来的主人翁,都是个未知数。于是,唱片业与媒体及公关公司开始酝酿一个“联合舰队”计划,即由媒体牵头,有秩序、有目的、有计划地推出一些新人,虽然该计划还处于雏形,但是记者还是了解到一些相关情况。
作为牵头媒体之一的北京音乐台,负责歌曲排行榜的主持人郑阳告诉记者:“现在的歌坛一点活力都没有,翻来覆去老是那几个人,这几年就没怎么出现新人,大家都看烦了。我们每天都跟听众打交道,从反馈回来的信息能感到,他们渴望新面孔、新声音出现。所以我们节目今年会辟出一个新人板块,着重来介绍他们。同时,我们还会有一系列地面活动,让更多人来关注这批新人。”该计划的另一个参与者水晶唱片公司总经理詹华认为:“这几年对新人的推动非常不利,1994年新人搞得很热闹是因为媒体对歌坛比较关注。但如今的媒体越来越狗仔,只追大牌、炒绯闻,根本不重视音乐。所以我们这次和媒体联合在一起,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大家也都看到了,很多老歌手在走下坡路,再这样下去不行。”负责此次计划推广工作的电风文化公司总经理朱烽说:“尽管这些艺人还没有出版唱片,素质和水准还不能确定,但我了解到,他们风格多样,很容易找到市场契合点。”
对这个一揽子推广新人计划,各唱片公司纷纷表示欢迎。星工厂唱片公司总经理姜宏认为:“这种集体操作非常好,但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计划,完全合作不太现实,这种操作的效果会怎么样还不好说,但有这种意识就是件好事。”时代华纳唱片公司副总经理宋珂也表示:“如果是媒体牵头这么做,我们愿意加入。”
新人如何才能在歌坛站住脚,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从目前各公司准备推出的新人来看,似乎都很实力:水晶公司的张琦能写会唱,形象好,风格偏向传统摇滚。李芳嗓音条件不错,也许会向张惠妹或萧亚轩这类歌手的方向上靠。张勇搞的是中规中矩的流行电子音乐。竹书公司的杨坤也属于创作型的,据说风格什么都包括了。“中国辣妹”是几个舞蹈学院的毕业生;环球艺风有个Hip Hop组合,风格很接近美国,另外还有一些在某次音乐大奖赛上获奖的歌手。时代华纳的三个新人是周迅、“译”和“火星电台”。周迅在唱歌方面到底怎么样,还有待验证;“译”也是偏重电子音乐;麒麟童公司的“彩团”是个Hip-Hop朋克……的确,这批新人像是被涂上了各种油彩,只要你以前听过的,他们都能做出来。
乐评人金兆钧对今年歌坛推新人计划有他自己的看法:“现在重新寻找业内共识,是个进步。如果唱片界不能把它看成一个相对的集体,未来的发展只能靠撞运气。90年代以来,团结之风不好,总没有共识。如果靠各自的努力,可能都不差,但是没有那种集体的‘打击力’,所以还不能造成什么影响。1994年新生代以后,歌曲开始写年轻人,那么现在呢?缺少指向性,很多创作、制作群如今观念开始老化,今天的听众到底喜欢什么,他们不清楚。如果他们能碰撞出新观念,业内又能协调操作,那么,才会有希望。”最后,金兆钧说:“哪怕你就强行宣布新时代的到来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