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对话:和张荣明谈女性内衣的精神消费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丁伟)

成功对话:和张荣明谈女性内衣的精神消费0

成功对话:和张荣明谈女性内衣的精神消费1

三联生活周刊:今年3月在“2002中国国际内衣、沙滩装及辅料展览会”上,爱慕公司以“爱慕·敦煌”为主题的内衣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爱慕的目的是什么?

张荣明:爱慕这个品牌创立9年来,具有时尚、文化和人性化的特点。敦煌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中西文化融合的非常灿烂、辉煌的概念,作为一个女性内衣品牌,爱慕的顾客目标群主要是一些比较有文化的知识女性,(所以)与两千年以前这么一个概念结合来传达我们品牌的内涵,演绎西方的内衣时尚和中国文化的融合,很有意思。

“爱慕·敦煌”这个创意主要是我提出来的。1998年我去敦煌旅行,站在明沙山上,看到西域大漠黄沙落日的景色,看到美丽的敦煌飞天,我就有一种愿望什么时候把敦煌这种概念与我的品牌结合起来。今天算是实现了。我们的目标一是向大家汇报一下爱慕的9年历程,这套主题可能预示着爱慕发展的一次新的里程碑。同时,我们也想通过这样的一次推广来确立爱慕在国内的影响。

三联生活周刊:你的收获都有哪些?在内衣界有什么影响?

张荣明:我从头到尾参与了这次活动,演出结束时,特别令我感动的是,我们公司的人都觉得受到震撼,都来和我拥抱。还有一些很专业的同行,都表示由衷地激动。德国的同行说这跟欧洲不相上下,日本的同行评价说很难想象内地有这样高水平的内衣表演。这是我们公司首次举行的这种主题活动,应该说在圈子里都是首次。以前(内衣)都是一个简单的新产品发布、动态秀,这次已经远远超越了内衣秀概念。这些都是根据主题设计的概念产品,为什么好看呢?因为我们根本不是按照传统内衣来设计,而是考虑了时尚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甚至是内衣和外衣的搭配。大家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就好像看了一场获奖大片——那种感觉,非常受冲击。我觉得(内衣表演在国内)我们是最早搞的。从1993年推爱慕品牌时就有。1994年1月8日在北京台湾饭店,3月8日在上海贵都饭店,我们都进行过专业的内衣公开秀——“爱慕杯内衣设计大奖赛”。中国第一次出现内衣模特的时间我说不上,但我觉得跟我们那个时候有关系。如果说我在这个行业有什么贡献的话,这可能是一个方面。当然,1995年以后模特出现在商场促销内衣,吸引顾客,造成一定范围的轰动效应,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今年4月我们还是这个(敦煌)主题,将在成都、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巡展。

三联生活周刊:据说爱慕的出现很传奇,公司的前身北京华美时装厂原本替日商代工,日商突然抽单,为了全厂员工的生计才开始真正的创业?

成功对话:和张荣明谈女性内衣的精神消费2

张荣明

张荣明:传奇倒说不上。我毕业后分到首钢几年,听说日本有一种材料,专业名词叫形状记忆合金,用它可以做成胸托然后做成文胸。我实际上是因为开发那个托的原因,有这么一个机会才走出来,走入了内衣这个行当。但当初只不过是做一个产品的想法,相当于一个项目的开发人员或项目经理。一下子突然让你接管这个工厂,经过一年摸索后发现你得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时日本的华歌尔、德国的黛安芬都进来了。你看咱们读这么多年书,搞地摊货没什么意思。于是,1992年开始我萌生了创一个新品牌的想法。

爱慕这个名字也很偶然。原来起了5个名字,我忘了其他的,恰恰选了爱慕。这个名字一出生就有文化,大家都知道爱慕是什么意思。爱慕的外文是法文Aimer,我们考虑女性内衣时尚的发源地应该是从欧洲来的,最早的、最发达的主要是法国,(借此)我们可以跟国际接轨。在法文里,Aimer是指爱和喜欢,与中文的意思一样。我们又是个女性商品,你一联想……我后来是跟大家这样解释的,当时也确实想到了,要是弄个法文就好了,真巧,翻到了这个词。

三联生活周刊:女性内衣是一项什么样的事业?

张荣明:我们企业的目标是想让爱慕成为中国女性,尤其是有文化知识女性首选的一个内衣品牌,而且基本上能消费得起。我承认,爱慕的价位在内地品牌里是最高的,但与港台地区和国外的比还是中档水平。其实提内衣第一品牌是很虚的,多方面来衡量的话,我觉得还是要有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另外,在传播女性内衣的知识、文化方面能更多地让女性接受、了解。从内衣版型上看,大多数国内企业都是模仿货,真正针对女性体型设计的,应该讲现在……反正我们在努力吧。我们有“人体工程学研究所”,几年来积累了一些数据和规律。我认为女性内衣是一个创造美丽的事业,这个事业是永恒的,而一个企业是短暂的。内衣的技术门槛并不很高,国际和国内品牌共存,没有特别领先的,当然在局部地区有。也有一些另类的,它们用营销手段放大了某些东西,但实际上不应该老是刺激女性。我们从面料、色彩、款式上体现爱慕的风格,今年春天有一个独特款式,时尚上的卖点叫V谷,即不穿外套时让胸部看上去很性感。春夏嘛,女人是最漂亮的。

三联生活周刊:这些年你们感受到女性对内衣的观念变化吗?

张荣明:90年代以前,中国女性对现代女性内衣概念的了解是非常模糊的,就几个牌子,还有布的文胸。到90年代中期算一个阶段,接受得很快,开始认识女性内衣,实际上也是开始认识她们自己。越来越对内衣有个性化需求,要求自然舒适,讲究设计上的细节,对品牌的选择也有所体验。这已经成了一种精神消费。

起初国内能提供原材料的寥寥无几,内衣面料要质感,有些文胸有些部位需要棉布做衬里,更多的要有弹性,比如俗称人的第二皮肤的超细纤维。刚开始色彩也很单调,现在丰富多了,秋冬、春夏都有不同的,甚至跟成衣的色彩差不多。不同品牌追求的路线不一样,你看我们主要还是淡雅。款式变化更多,越来越精致。不光是文胸本身的装饰效果,越来越考虑和外衣的搭配——夏天不希望太凸,造边就很平滑,不需要花边;有外套时又不想穿太多衣服,这看上去就像一件内衣,实际上它是个文胸,设计得很巧妙。时尚女性有过不穿内衣的风潮,爱慕追求的就是穿内衣跟不穿一样,这是设计的最高境界。当然,真要不穿内衣,我们也得关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