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有一粒伟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路透/Reuters)
1998年6月8日早晨,尼日利亚军政府总统萨尼·阿巴查被发现暴毙于床上。在当时的官方对外宣传中,这被描述为一起因意外的心脏病突发而引起的悲剧。阿巴查的猝死成为尼日利亚政治上的一个转折点,此后,尼日利亚经历了从军政府向民选政府的政权转移,而共和国总统大选后,以阿巴查为首的军政府官员的独裁及贪污腐败问题也得到了彻底清查。政局急剧变动使媒体对阿巴查的真正死因产生了疑问,各种谣传一度甚嚣尘上,其中的一个版本是,阿巴查像童话中的白雪公主一样,是被反对势力以一只“毒苹果”毒死的。然而,当时间渐渐过去,一直被隐藏着的真相终于慢慢显露出来,而这真相,甚至比最离奇的谣传还要更戏剧化:1998年那一天的凌晨4时,这位54岁的将军在服用了一粒(甚至可能不止一粒)“伟哥”(Viagra)后,来到在总统府附近的一幢秘密别墅。在与3位印度妓女的极乐狂欢中,他突然“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就此撒手人寰。
“伟哥会引起心脏病突发并导致猝死”,在“伟哥”问世后不久,许多媒体都引用了一份呈交给美国食物与药品管理局(FDA)的调查报告中的数字大做文章。该报告称,从1998年4月至1999年5月,美国共有522人在服用“伟哥”后死亡,其中大部分因为心脏病突发而死。虽然此后辉瑞制药公司和其他一些独立研究机构所进行的调查结果都证明,在服用“伟哥”和心脏病突发与猝死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但“伟哥”存在许多严重的副作用,却也是不容回避的。
FDA曾经公布过一份警告,要求美国医生在向病人开具“伟哥”时,必须先行告知患者“伟哥”的8种可能副作用。这8种副作用包括勃起时间过长、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及幻视、晕厥、血压降低、药物依赖、急性青光眼发作以及掩盖心脏病、糖尿病或癌症的病情。在辉瑞公司的官方文件中,对“伟哥”的副作用是这样阐述的:
“像其他所有药物一样,万艾可(伟哥的中文译名)一样会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通常是轻微的而且不会持续很久。有些副作用在服用高剂量万艾可时常发生。”
“常见的副作用是头痛、面部潮红、消化不良。”
“比较不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暂时性视觉色彩改变(如无法区别蓝色和绿色物体或看这类物品有蓝色色晕),眼睛对光敏感度增加,视物模糊。”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勃起达数小时之久,若勃起超过4小时,请你立刻去找医师就诊。”
“目前已有少量报告在服用万艾可后出现心脏意外、中风、心律不齐甚至死亡,这些病例中大多在服药前有心脏疾病。据美国FDA报告,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这些事件与万艾可有直接相关。”
不过,并不能因为这些就断言“伟哥”是一种特别不安全的抗勃起功能障碍药物,这些副作用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现有此类药物身上。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健康学家借助了“伟哥”的名气达到让人们更多了解治疗性功能障碍药物对健康的潜在威胁的目的。正如泌尿科专家克里斯·艾伦所指出的:“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药物是被验证为完全没有副作用的,当‘伟哥’问世之时,它是副作用最小的特效抗勃起功能障碍药物,而这一点似乎至今也没有改变。关于‘伟哥’的种种夸大的宣传从另一个角度让那些贪求的男性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以欧盟国家最常见的“伟哥”之外的两种抗勃起功能障碍药物——美国雅培制药公司(Abbott)出品的Uprima和日本武田制药公司(Takeda)出品的Ixense为例。这两种药品的主要成分都是阿朴吗啡(Apomorphine),这种最早用作治疗帕金森症的药物过去一直在临床上作为催吐剂使用。后来,在试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它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与性有关的多巴胺受体,并能通过交感神经丛扩张阴茎海绵体血管,起到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尤其是精神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作用。从此,它便被用作抗勃起功能障碍药物。从一开始,对这种药物副作用的报道就层出不穷。希顿(Heaton JP)医生的报告中指出,在服用安朴吗啡制剂的头四个星期中,患者会出现恶心、头痛、视力模糊、出汗、打哈欠和嗜睡症状,四个星期后虽会有所减轻,但依然存在。有3%的患者在初次服用安朴吗啡制剂或增大剂量时产生了昏厥。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这两种药品还是在2001年6月15日通过了欧盟认可,只是被要求像“伟哥”一样,在药品的包装中写明存在的副作用以及相应的禁忌症。这种舌下含服的药剂虽然以其见效极快而在上市之初受到了患者欢迎,但它的危险的副作用却也很快显露了出来。如果说服用后的恶心还是可以忍受的代价的话,那么当其与酒精和硝酸盐类药物一起服用时产生的晕厥,则可能给使用者带来生命危险。在FDA顾问委员会的一份实验报告中,专家指出,每30名服用Uprima药物的患者中,就有一人因晕厥而跌倒或导致汽车失事,而饮酒者的状况更糟。虽然“伟哥”在与硝酸盐类药物同时服用时也会出现危险的血压骤降,但同Uprima所导致的晕厥比较,显然后者更加危险,尤其是对于驾驶汽车的人。
在最近将要问世的几种新的抗性功能障碍药物的宣传中,包括拜尔的Nuviva、礼来-艾科思的Cialis以及帕拉丁公司正处于研发阶段的PT-141在内的所有药物都声称自己的副作用远远小于“伟哥”。不过不算太健忘的人们也都还记得,在Uprima和Ixense刚刚问世的时候,它们也将副作用小作为自己的一个宣传点,可后来的结果却并不如是。这些新的所谓的“超级伟哥”是否拥有确然无疑的疗效?它们的副作用是否像宣传中的那样少?所有的一切是激烈商业竞争中的营销策略,还是作为一个诚实的医者提供给病人的他们最急需的帮助?这些,都是藏在许多消费者心中的问题。
在全球受性功能障碍困扰的1.4亿男性中,目前只有5%左右的人寻求药物治疗。固然有许多人是因为认识的局限和条件的限制所致,但无可否认的是,还是存在着相当大数量的一部分人在利与弊之间徘徊观望。人在作出选择或决定时总要权衡取舍,其程度视选择或决定对自身的重要性而定。选择了“伟哥”的人,并不一定真的就认为“重振雄风”就比健康、安全和生命更重要,他们只不过向“伟哥”投了信任的一票,并且认为可容忍范围内的副作用是寻求或重拾完满的性和幸福的过程中的代价。至少到目前为止,尽管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但“伟哥”还是被证明并没有辜负这些人的信任,这也是它在问世4年后尽管面临多方挑战依然能够占据该领域龙头老大地位的主要原因。然而,其他的后起竞争者如何呢?在2002年末到2003年初的抗性功能障碍药物大战中,谁能争取到患者最终的信赖,谁能成为消费者心目中最有效、最安全的药物?是谁将在多年以后回忆往事时说起“曾经有一粒伟哥放在我的面前……”的台词?是辉瑞、拜尔、葛兰素还是礼来?或者,在最坏的情况下,是在一场根本没有胜利者的战斗中历劫余生的患者,我们将拭目以待。
“蓝色小药丸”使辉瑞公司成为全球第二大制药公司(Photo by Media Link)
为了新药的推广,葛兰素-史克和拜尔联手(路透/Reu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