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铁化时代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蔡伟)
“中国快车”样车(外部)
“中国快车”样车(内部)
地铁化时代
2002年2月,北京市最大的建筑公司北京建工集团与世界十五大建筑公司之一的德国B+B集团—贝尔芬格·伯格集团共同宣布,向双方合资的北京长城B+B公司追加投入1亿元的注册资本金,重点进行地铁、轻轨领域的建设。
建工集团董事长孙维琳先生透露,该公司希望参与北京地铁五号线的项目。而作为在地铁施工领域具有很强的设计施工能力的德国第三大建筑公司贝尔芬格·伯格公司,其董事长波德纳先生表示,该集团对于长城B+B公司追加的投资和合作的信心源于北京和中国全国基础设施飞速的发展。
准确地说,他指的是中国地铁的飞速发展。有消息表明,北京将在2008年前投资900亿美元建设150公里的地铁。而国家计委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在“十五”期间,中国在地铁上的投资可能达到2000亿美元。中国建设部地铁与轻轨研究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后5年内,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总建设里程将达到450公里左右,而北京规划的未来轨道总长将达到408公里。
国内各大城市早已不动声色地兴起了兴建地铁的热潮。除了北京、上海和广州在继续续建以外,南京、重庆、武汉、深圳、长春和大连等城市的地铁项目已经获得国家的批准立项;杭州、成都、哈尔滨、鞍山等城市已经有建设地铁和轻轨的意向。不过由于地铁造价高昂,导致中国内地的地铁最早开始修建时间与香港差不多,但线路里程却差距很大。在融资方式日益多元化后,各大城市纷纷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参与地铁的建设。
目前,由北京首创集团、北京地铁总公司和北京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组织的北京地铁5号线公司已经正式开始对外融资,该公司管理层表示,无论是国企、民企,只要是国内的投资者都可以参与对地铁的投资。上海地铁总公司经理办公室主任周正宜表示:上海地铁的经营权由地铁总公司负责,融资工作将由今年4月28日挂牌的申通控股管理集团公司负责。而深圳城市规划委员会刚刚表决通过了《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近中期规划(2002~2010),根据《规划》,未来9年里深圳将斥资328亿人民币建设120多公里轨道交通。在2002年2月14日,南京地铁车站的施工也正式开始动工了。在中国地铁化时代的来势汹涌中,国外的公司早已未雨绸缪。
新三国演义
早在今年1月,法国阿尔斯通集团总裁比尔热就曾经对中国一系列城市进行了旋风式访问。毫无疑问,这些城市都正在或计划修建地铁。在对深圳的访问中比尔热表示,深圳是中国乃至亚洲发展前景最好的城市之一,阿尔斯通公司很愿意与深圳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并为深圳的城市交通和能源建设提供技术支持。而在广州访问时,比尔热表示了阿尔斯通公司希望参与合作建设广州市地铁三号线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轻轨交通计划。
早在20世纪50年代,阿尔斯通就向中国提供了首批电力机车和电传动内燃机车,并于1979年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家代表处,成为改革开放后最早来华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之一。阿尔斯通公共关系部的经理钱静女士表示,阿尔斯通的基本战略是通过转让先进的技术和周到的服务,进行产品和设备的本地化生产,与中国展开“双赢”合作。据阿尔斯通公司提供的资料表明,阿尔斯通已向中国提供了400辆电力机车和电传动内燃机车,占中国进口机车总数的1/3。而青岛阿尔斯通铁路设备有限公司引进阿尔斯通技术生产的减震器也已经大量投放中国市场。
当记者问及庞巴迪运输集团副总裁张剑炜目前各公司对中国市场占有率的看法时,张剑炜表示,庞巴迪从不评论对手。“阿尔斯通以及西门子都是很好的公司。我们是竞争对手,但我们在世界各地的很多项目上都是合作伙伴。对此我不愿意做评论。”张剑炜表示,从城间客车来看,庞巴迪目前占据了中国大铁路客车进口总额的95%~98%,不过目前中国已经不再进口铁路车辆了。“从地铁市场来看,庞巴迪已经为上海地铁1号线和2号线以及广州地铁1号线提供了地铁车辆。”这三个项目是庞巴迪运输和西门子成立的一个联合体在德国政府的贷款支持下完成的。庞巴迪在中国提出国产化政策后的公开招标上赢得了头两个回合:广州地铁2号线和深圳地铁。目前还有2个城市的地铁项目正在评标,一个是南京地铁,一个是上海地铁明珠线2期。“我们在中国有两个合资企业,这是我们的优势之一。”
目前庞巴迪在中国有两个合资企业。一个是青岛四方-庞巴迪-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是由庞巴迪公司、加拿大鲍尔公司和中国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于1998年共同投资建立的,主要生产铁路轨道客运车辆。该公司的第-个合同是中国铁道部和北京、上海、郑州、沈阳铁路局以及广州铁路集团于1999年11月授予的300辆高档城间列车“中国快车”。这300辆列车中除了两辆样车是在法国生产外,其余298辆都在青岛生产。庞巴迪在中国的另一个合资企业是与中国最大的铁路车辆生产企业长春客车厂共同投资兴建的长春安达轨道车辆公司,主要从事地铁车辆的生产。目前该厂已经获得了广州市地铁2号线156辆地铁车辆和深圳地铁一期114辆地铁车辆的合同。
阿尔斯通集团目前在中国已成立了4个合资企业。与庞巴迪不同的是,这些公司主要经营信号设备、牵引设备和维修组装业务。尽管1999年5月阿尔斯通赢得了上海轨道交通明珠线28列6节编组M系列(Metropolis)地铁车辆的合同,相对于庞巴迪,阿尔斯通的弱项在于缺乏生产地铁客车的合资企业。
长春客车厂和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都是全国著名的大型铁路车辆生产厂家,深圳地铁一期工程采用的就是长春安达生产的铝合金车体客车。与这两个全国最强的车辆建造企业合作,难怪低调的庞巴迪信心十足。深圳地铁总公司的有关人士声称,这种铝合金车体的客车是首次由国内制造的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地铁列车。庞巴迪运输集团副总裁张剑炜先生表示,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庞巴迪很愿意向中方提供技术。“你是否担心掌握了技术的中国企业会对庞巴迪的市场不利?”记者问道。“我们不担心这个问题。与中国合作的前提就是相信中方,我本身也是中国人。”张剑炜表示这不是问题:“如果没有信任我们就不会合作。因为我们的企业就在这里,这种合作的形式本身就是互利的。”
沉默的雄心
“庞巴迪有一个使命,就是在所有参与的行业里都要做得最好。我们目前是世界支线客机的第一大制造商,世界第一大轨道交通制造商,在个人摩托艇和个人雪橇方面分别排名世界第一和第二。”张剑炜再次对记者强调庞巴迪的Mission。就在去年12月6日,长春安达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威尔逊与深圳地铁公司董事长陈玉明在合同后面签名画押,标志着庞巴迪在中国的土地下面又占领了一块阵地,这个阵地的总投资是12亿元。
这是庞巴迪在中国的重大成果,但只是它在世界范围内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之一。2001年5月2日,在柏林的新闻发布会上,庞巴迪运输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皮埃尔,罗迪宣布,该公司已完成了对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铁路运输系统(Adtranz)的收购。皮埃尔·罗迪表示:“通过这次收购,我们正在将庞巴迪运输明确定位于全球范围内铁路运输设备制造商的领袖企业。作为核心业务的铁路运输设备将占公司收入的40%,我们将在庞巴迪运输的旗帜下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展业务。”
长春安达正是长春客车厂与原Adtranz的合资企业。收购了Adtranz,庞巴迪一跃成为在中国投资最大的国外铁路运输设备制造商。广州地铁1号(126辆6节编组列车)、2号线,上海地铁1号、2号线,广深铁路的新时速摆式列车,深圳地铁一期工程(提供19辆6节编组列车)等共计600余辆轨道车辆都是由庞巴迪提供的。
对于北京轻轨乃至全国地铁的参与,新的庞巴迪运输的低调掩饰不住雄心。张剑炜表示:“我们一直在追踪北京轨道交通项目的进展。目前全国有22个城市正致力于地铁和轻轨项目,所有线路项目加起来有100多个。我们对于所有的项目都在追踪。一方面是全面进军,另一方面也突出重点。目前我们主要的工作是跟踪这些项目的进展。”从实力上来说,庞巴迪拥有相当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的经验。以早已投入使用的“空中列车”(SkyTrain)快速交通系统为例,作为加拿大温哥华著名的快速交通系统,“空中列车”是北美最长的无人驾驶快速交通系统,技术非常先进。根据庞巴迪公司提供的数据表明,该列车的运营速度目前为每小时100公里,具有很高的正点率和可靠性。
无论是庞巴迪、阿尔斯通还是西门子,实力其实都相当强大。对于中国这块市场,一统天下显然是不现实的。无论是阿尔斯通与青岛四方研究所的合作,庞巴迪与四方机车车辆厂和长春客车厂的合资企业,还是西门子与株洲车辆厂的合作,都显示了在中国的三大巨头,每个企业都具有相当的实力和背景。事实上,庞巴迪和阿尔斯通曾经成立联合体,以共同参与美国东北走廊Amtrack公司的高速动车组。对于与对手的竞争与合作,以及庞巴迪运输在竞争中的表现,张剑炜表示,与阿尔斯通未来是否有合作很难说,主要看项目的发展。在国外我们有很多合作,对于许多项目共同投标,但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合作。“无论如何,我们总是很尊敬对手。对于庞巴迪来说,我们需要的是公平竞争,而不是相互指责。”
庞巴迪公司生产的“空中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