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烧7小时的德州大火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邱海旭)
3月1日,当记者赶到现场时,整幢大楼已被包裹起来
2月27日,德州一目击者偶然拍到的商厦着火现场
痛心与侥幸
作为鲁西北最大的商贸流通集团,德州百货大楼在过去几年中,经济效益平均以20%的速度猛增,年均销售额超过3亿元,是“全国百强商场”之一。这样一个被德州老百姓引以为豪的商场,在正月十六(2月27日)凌晨燃起的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
记者赶到现场时是凌晨3:00,空气中有薄雾。“那天也是这个时候,我从火车站拉客回来,远远就看见大楼三层、四层往外喷烟,楼里还看见火光,我就知道大楼出事了。真惨,全烧光了。”出租汽车司机赵忠林对记者说。据说正月十五那天晚上德百大楼内人山人海,如果大楼失火不是在凌晨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3月1日早晨8:00,记者沿新湖岸堤走到火灾现场,德百大楼过火后的楼体已经被彩色帆布裹得严严实实,四周用绳子拉起了围栏,从外表看就像一座即将竣工的新楼。大楼旁边是一座破旧的电影院,此时门口却是熙熙攘攘,塞得满满的纸箱和塑料袋堆了一地,几十名身穿蓝色制服的人正把这些物品搬到卡车上。围栏周围有不少群众在围观,一位大爷告诉记者,那些都是从火场中抢救出来的商品,德百工作人员正把它们运往仓库。
王佳和于桂兰提着两包东西从围栏里走出来时被记者叫住,包里装的是她们平时放在单位的个人用品。两人都是德百大楼1983年开业时招收的第一批员工,开始是做售货员,现在在后勤部门工作。
王佳说:“我是在夜里三点半左右被单位宿舍区的警铃惊醒的,爬起来就往大楼奔,开始怎么也想不到火会这么大,以为大家一起去救很快就没事了,想不到……”于桂兰接着说,“那天夜里我们宿舍区除了上学的孩子,所有员工和家属几乎都赶来了。我到火场时候还没戒严,一些胆子大的男员工就开始往外搬一楼的冰箱,后来眼看着火越来越大,三层、四层的烟滚滚地往外喷,消防队的水龙压不住了,我们女员工看见大楼保不住了,一下子全都哭开了。”
关于失火原因和损失情况,记者走访了德州市安全生产监督局和消防支队,得到的统一回答是:“去找市委宣传部,所有问题由他们负责回答。”而市委宣传部的官员除了“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不愿向记者透露更多情况。与老百姓和德百员工的痛惜之情相比,宣传部官员的态度显得颇为“理性”,宣传部新闻科孙科长一再向记者强调:“这次事故不大,没死人。”记者向他求证先前一些媒体关于德百大火损失上亿元的说法,孙科长首先坚决予以否认,然后用一句话回答了记者:“损失什么的根本说不上,我看这事也没什么报道的价值。”
目前对于火灾原因的猜测大多集中在由于电路老化引起的短路上,记者就此问题前往德百集团另一家大型商场华联大厦,采访大厦保卫科崔科长。崔科长介绍说:“和1994年新建的华联大厦相比,德百大楼无论在内部结构还是消防设备上都比较落后。大楼主体建于1983年,自那以后一直是在老楼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扩建和装修,老楼部分电路和设备的老化失修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崔科长还说,像自动喷淋、防火卷帘这样的消防装置一般商场都应具备,但在德百大楼里只有新扩建的部分拥有这类装置。
拯救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3月1日晚,德州刮起6级大风,次日一早,记者再次来到火灾现场时候,发现大楼上围裹的塑料帆布已经被一夜大风吹得支离破碎,大楼被烟熏火燎后的真实面目终于暴露出来。从外面就能看到大楼内部一到六层都已是漆黑一片,楼外的玻璃幕墙荡然无存,铝合金窗架扭曲在一起,楼顶的巨型广告牌成了金属光板。三楼以上的过火情况显然更加严重,因为一层、二层的外墙大体上保持了原来的白色,而三楼以上整个就被烟火熏黑了。
据众多现场目击者描述,可以确定大火是在2月27日凌晨1:40至2:00之间燃起,直到第二天上午9:00以后才被完全扑灭。而且许多目击者都称现场看到了印有“济南消防”字样的消防车。不知如何评价德州消防力量与火魔之间的这场斗争,从距离上说,德州消防人员完全能够在接到报警后两分钟内赶到现场。离大楼最近的消防二中队就在东南面不到一公里的地方,记者从二中队车库门口走到德百大楼正门只用两分半钟。媒体经常报道的水源不足影响救灾进程的情况在这里根本不存在,紧依大楼的就是新湖,当晚救火的水可以说是源源不绝。尽管德州消防单位拒绝证实是否有外地消防力量支援了这次救火行动,但记者还是从济南市消防支队了解到,当天济南共派出8部消防车支援德州,其中包括一部登高云梯。济南消防车到达现场的时间是早晨8:10分,自那以后火势逐渐得到控制直至完全被扑灭。据记者了解,德州消防支队在灭火过程中确实已经竭尽了全力,消防二中队的一位战士告诉记者,该中队那天连行政和后勤人员都参加了灭火。
对白天鹅大厦夜间接待人员王勇的采访,让记者渐渐接触到问题实质。王勇曾在齐齐哈尔当过两年消防兵,他那天也目睹了救火全过程。王勇说:“商场火灾特别难救,因为里面全是易燃物,而且商场的结构一般都利于通风,失火后如果不能在十几分钟内扑灭,情况就会变得不可收拾。”据王勇介绍,他在齐齐哈尔时也参加过一次相同类型的商场救火,但那次得胜的是消防队员。王勇接着说:“其实灭火不成功很大原因是咱德州消防力量不足,德州市区只有两支消防中队,根本不够用。”王勇还告诉记者,“那天德州消防人员用的曲臂只能到达三层,四到六层的火根本无法控制,后来那部能到达七八层的云梯是从济南调来的。”
事实上,号称“大楼”的德百商场在德州已经不能算是一座显眼建筑,据德州市统计局向记者提供的数据,2001年德州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猛增了79%,房屋竣工面积85.8万平方米,经济发展使德州城内竖起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记者走在德州街头,往任何一个方向望去都能看到不少十层以上的建筑,其中记者前往采访的市委所在地德州广播电视大楼高20层,是目前德州的最高建筑。这些景象让记者担心:万一这些高层发生火灾,德州消防力量靠什么去应付?
随后记者开始联系德州市乃至山东省消防系统的有关官员,试图对这个疑问作出解答,但他们都以“现在处于敏感时期”为由回避了这个问题。
“德州火灾反映的问题在中国其实很普遍。”3月3日,廊坊武警学院消防指挥系教学副主任李建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说的就是这句话。廊坊武警学院是中国消防系统的最高学府。
李建华说从已经掌握的情况看,这次德州火灾确实反映出该市消防力量严重不足的状况。“根据公安部颁布的《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在城市里每4~7平方公里的区域就应当设立一个消防站,即一个消防中队。”李建华说,“目前在我国,一般中小型城市基本上像德州一样,只有两到三个消防中队。大城市情况要好一些,但也存在差距。即使北京和上海也无法达到每7平方公里设置一支消防中队的标准。”
至于消防设备配置,李建华说主要应当考虑到抢救和保护对象要求。“例如举高车的配备,分为曲臂、云梯、登高平台等,高度从28米到54米不等,目前国外最高的达88米。在一个拥有许多高层建筑的城市,必须配备一定高度的举高车,才能满足消防安全需要。”
李建华介绍说,普通消防站拥有的消防车辆应当在5辆左右,其中必须包括举高车。而在重要建筑物周围则应建立特勤消防站,至少配备7辆以上的消防车辆。“如果德州这次需要抢救人员的话,他们会面临更大的困境。”李建华说,“消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救人第一,如果火场里有人,那么对消防队员的素质和装备就会有更高的要求。先进装备对于迅速及时地营救遇险人员是必须的。”
“那么我国城市消防力量不足的主要症结在哪里?”记者问。李建华说主要是财力不足。一部国产云梯的价格大约为90万人民币,而进口的则高达数百万人民币。
记者查阅了《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其中第二十九条规定:“消防站、消防给水、消防车通道、消防通讯的基本建设和消防部队的装备,属于固定资产投资范围之内的,由地方审批后,其经费应当列入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李建华说:“中小城市的地方财政一般都无法满足消防队昂贵的设备需求,只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才拥有较为先进的设备。因此遇到重大火灾中小城市只能向大城市求援。”